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体会

2011-12-09 12:06崔秀松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虎杖热毒粘膜

崔秀松

(吉林省延边光荣院,吉林 延吉 133000)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般认为,溃疡病的形成,多由饮食不节或恣食肥甘辛辣或过嗜烟酒,思虑过度,情志不调等所致。病机为中虚气滞,虚为病本、实为其标。本病之形成,主要是湿毒、食毒、热毒和瘀毒等邪毒所致,其中尤以热毒为多。胃溃疡初期,以肝胃气滞或胃气壅滞、邪毒蕴积为主要病理:后期为气滞血凝、络脉瘀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初期,以脾气虚弱、邪毒蕴结为主要病理,后期兼络脉瘀阻之象,寒热互见,虚实夹杂,正如古人所说“实则阳明,虚则太阳。”

2 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溃疡病活动期属祖国医学的“内疡”证。对本病的辨证,应在坚持传统中医脏腑辨证的同时,结合纤维胃镜下的征象,并用中医的理论加以认识和辨别。将传统理论和现代检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辨清其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

不论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活动期均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其中胃溃疡,病位多在胃和肝,初期实热证为主,以中焦湿热为多见,静止期多虚实相兼。肝胃两脏可单独致病,也可相互为因而成疾。

肝主疏泄,喜条达,一旦情志不遂,可致肝气郁滞,郁而化热,热毒内蕴,热盛肉腐而成疡;胃因过食肥甘辛辣,食,湿,热蕴成毒,肉腐成疡;或肝胃失和,气机不畅,郁而化火成疡,正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故初期多见胃脘痞满胀痛,食则益甚、舌红苔厚腻或黄厚等实热之象。至后期热盛伤阴耗血,病久入络,必见胃阴不足或肝胃阴虚及瘀血等症。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位在脾、胃和肝,初期寒热虚实错杂,为本虚标实,后期以虚证居多,其中以中焦虚寒为主要表现。其形成,多为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或肝犯脾胃。脾胃同居中州,乃气机之枢纽,肝与脾胃共携气机,三脏为病,必致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受纳腐熟,运化传输功能减弱。故言其本在气。在此,主要为气虚和气滞。气虚又以脾气虚或中气下陷为主。脾气虚弱,化源不足,可致全身抗病能力低下,局部屏障机能减退,邪毒可乘虚而入,邪毒内蕴,热盛肉腐而为疡。气为血帅,气虚无力运血,致血行不畅,络脉瘀阻,肉失所养,腐而成疡。气滞主要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滞化火,火毒内结成疡;气滞血瘀,瘀郁化热,成瘀毒、热毒、肉腐成疡。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溃疡的部位、大小、周围粘膜红肿程度及敷苔的颜色等,进行综合辨证:①溃疡大而深,其表面敷有黄厚苔,周围粘膜肿胀是围堤样,表面糜烂渗血者,为湿毒、热毒炽盛,正盛邪实;②溃疡表面的苔渐少且均匀,周围隆起渐消失者,为毒热之势稍减,正盛邪实;③溃疡表变浅,黄白苔退而未净,周围肿胀的粘膜小腿,出现粘膜集中者,为余邪未尽,气血瘀滞;④溃疡面变浅趋平坦,敷苔消失,粘膜集中,形成瘢痕,其颜色或紫黯或苍白者,为邪净正虚,脉络瘀阻。在镜下辨证与症状、体症、切脉等互相参考,加深了本病实虚的认识。

3 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

本病应溶内外科于一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根据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理机制的不同,分而治之,并在同一病种,分活动期、静止期,予以分期治疗。

胃溃疡活动期,以理气和胃、清热解毒为法,重点治肝胃。治肝以舒肝调气、清肝泻火,使气机疏泄调畅,治胃根据“阳明以通为用”的原则,以通降为法,通过调肝降气、以通常气血,疏其壅滞、消其郁滞、去其热毒,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湿浊、热毒、瘀滞下行,从而达到逾疡之目的。方用实痞通加敛疮生肌药。药用:苏藿梗10g,制香附10g,炒陈皮10g,炒王灵脂10g,生蒲黄10包,虎杖15g,蒲公英20g,大黄粉3g(冲),生甘草6g,房中苏藿梗,香附、陈皮宽中除痞,理气和胃,生蒲黄,炒五灵脂活血理气止痛,大黄凉血活血以泻浊,公英、虎杖合甘草清热解毒,公英更兼疏气作用,虎杖具活血通便之功,诸药合用,共凑和胃、止痛、解毒、生肌之效。加减:便血者加血竭5g,三七粉3g(冲):泛酸者加乌贼骨12g或配左金丸,痞满甚者,去生甘草;舌苔厚腻或胃镜下见胃中粘液多且粘稠,或溃疡表面敷黄白苔多者,去公英、虎杖,加黄芩10g,黄连3g。热象明显者,加锡类散吞服。适当选用珍珠粉、凤凰衣、玉蝴蝶、养阴生肌散等敛疮生肌药,以加速溃疡愈合,加速局部组织代谢,增强粘膜屏障机能,促进组织修复。收效均为满意。静止期常见脾虚湿阻之象,故多以香砂六君子汤化栽,以健脾化湿。

验案:李某,男,41岁,1990年7月3日以持续胃脘痛3天入院。患者素有不规则胃脘痛史4年,3天来胃脘痛疼痛持续不减,伴恶心纳呆,大便略干色黑,舌红苔黄腻,脉玄滑,胃镜检查:胃角下方见一1.5cm×1.5cm溃疡,中心凹陷,敷以黄白苔,边缘尚清,周围粘膜肿胀,轻度糜烂伴渗血。结合镜下象辨证为湿热中阻,气血瘀滞。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血。方用:苏藿梗10g,炒陈皮10g,制香附10g,生蒲黄10g,炒五灵脂10g,三七粉3g(冲),公英20g,虎杖15g,焦四仙10g,酒军3g。服药11周后疼痛消失,大便转正常,上方稍有变动,继服5周。6月17日复查胃镜,溃疡完全愈合。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以理气活血解毒为大法。补泻兼施。方用愈疡灵化栽。药用:生黄芪30g,生蒲黄10g,炒五灵脂10g,公英20g,炒赤芍10g,三七粉3g(冲),黄连5g,吴茱萸3g,生甘草6g。方中重用黄芪以益气,借黄芪托毒生肌之功,合甘草扶正驱邪、托毒外出:生蒲黄、炒五灵脂、炒赤芍、三七粉活血化瘀、止血之痛;公英、甘草、黄连清热解毒;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顺应肝胃之性以制酸。加减基本同胃溃疡。静止期以脾阳不振为多见,治以温运脾阳、益气活血法,宜做黄芪建中汤化栽。

验案:朱某,男,48岁,1990年2月19日门诊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收入院。症见右上腹隐痛时轻时重1年余,3天来疼痛持续不解,饥时及夜间益甚、喜温喜按,舌淡红,有瘀斑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玄细数。胃镜检查:大弯侧内壁黏膜水肿粗上附小片状糜烂面,未见出血。球部与降部交界处有一1.6cm×0.7cm大小溃疡,中心凹陷、敷有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未见出血。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脾胃虚弱、瘀血内阻、湿热内蕴。治则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佐以清热化湿。药用:生黄芪30g,生蒲黄10g,炒五灵脂10g,炒赤芍10g,党参10g,茯苓皮10g,三七粉3g(冲),黄连5g,吴茱萸3g,炙甘草10g。药后1周疼痛缓解。以后恶心加陈皮、半夏、纳呆加焦三仙,调治2个月,4月20日复查胃镜,溃疡愈合,遂出院。

通过对大量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观察,本病的治疗还与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服药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如散剂一般比汤剂效果更好,口服后可直接敷盖于溃疡表面,起直接止痛清热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少胃酸分泌,减少刺激,起胃粘膜保护作用。根据现代时间医学与疾病的特点和规律,服药时间,对减少疾病、缩短疗程、加速溃疡愈合至关重要。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比,以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本病,具有止痛效果好、溃疡愈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副反应少、价格便宜等优点。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治疗优势。

猜你喜欢
虎杖热毒粘膜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治淋浊试试虎杖
植物界的“小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虎杖验方精选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
杖责的板子该打谁?
热毒宁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观察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