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营 郑至兰 河南省卫辉市妇幼保健院 453100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之一,在纯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中,有20%~40%在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1],若不及时干预可发展成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果。为此笔者对12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了血胆红素的观察,并予以早期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9月卫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足月新生儿124例,胎龄38~41周,单胎,羊水清,体重>2 500g,出生1min阿氏评分8~10分,日龄3~4d,除外新生儿产伤、感染、ABO溶血或RH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母亲患有妊娠合并症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4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性别、体重和孕周等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均实行母乳喂养,并行早接触、早吸吮。24h母婴同室,采取不定时按需哺乳;每天记录新生儿哺乳和大小便次数、称体重,记录第1次排胎便和排黄便的时间;每天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每天经皮测量胆红素,仪器为上海浩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NJ33婴幼儿经皮黄胆测试仪。每天早晨婴儿沐浴前测前额3次,取平均值,读数>12时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抽静脉血送生化检查确诊。诊断标准按照《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μmol/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分度标准:胆 红 素 220.9~256μmol/L 为 轻 度,256~307.8 μmol/L为中度,>307.8μmol/L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措施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生后尽早诱导排便,对超过12h未排胎便者,在常规排除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的基础上予以开塞露10ml,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灌肠,滞留30s后松开肛门,胎粪随即排出。(2)出生后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每次1/4片溶于温开水中,2次/d,早8点、晚8点口服。第二阶段:对于黄疸明显,读数>12的新生儿口服中药茵栀黄冲剂,每次1/3包用温开水溶解,两次喂奶之间口服,2~3次/d。血清胆红素超过220.9~256μmol/L时,两组患儿均酌情给予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发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1 两组新生儿排便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例,对照组19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组1例,对照组9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干预可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下降,并能减轻黄疸的程度,见表2。
3.1 新生儿排便与胆红素肠肝循环的特殊性 成人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被结肠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和经门静脉至肝脏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经胆道排泄,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新生儿出生时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回到肝脏进入血循环,增加了肠肝循环。也有部分从粪便内排出,新生儿肠腔内胎便总量约100~200g,约含有胆红素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天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黄便,如果胎便排出和胎便变黄时间延迟,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2]。本文两组新生儿胎便排出时间和胎便变黄时间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经干预处理后胎便排出时间在12h内,胎便变黄时间均在4d以内,无胎便排出和变黄时间延迟,早期诱导排便可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而减轻黄疸,干预措施方便有效。
3.2 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与胆红素的重吸收 由于出生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随粪便或经肾脏排出,也增加了胆红素的重吸收[2]。本文干预组新生儿早期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主要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组成),肠道益生菌可在短时间内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有效地减轻新生儿黄疸[3]。
3.3 茵栀黄冲剂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 茵栀黄冲剂系由茵陈、栀子、黄芪、金银花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诱导肝酶系统,促进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同时刺激肠蠕动促使粪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4],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该组临床资料显示,经过早期干预可使血清胆红素尽快、尽早排出,促使肝脏成熟且简单方便,大大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并能降低黄疸的程度,从而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风险。
[1] 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08.
[2] 金汉珍,黄德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5-300.
[3] 陈凤英.最新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与合理用药及治疗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6.
[4] 张莉英,鲁金玲.菌栀黄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新生儿杂志,2001,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