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元
河北省玉田县畜牧水产局,河北玉田064100
鸡腿部疾病属于鸡群中的常见病,发病原因较复杂,症状也多种多样,轻者步行困难,重者姿态异常,脚变形,直至全身麻痹,给养鸡业造成很大影响。
(1)葡萄球菌病。可见跛行或跳跃式步行,足关节肿胀,关节以下屈曲或捻转等,后期蹲下不起。若切开患滑膜炎病鸡的关节,其腔内有淡黄色脓性或干酪样凝固物;患骨髓炎的病鸡大腿易发生骨折,可见骨髓有化脓性病灶。
(2)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呼吸道病、心内膜炎、眼球炎、输卵管炎等,同时也发生滑膜炎、骨髓炎。
(3)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患鸡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步行困难,软颈、扭颈等,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羽毛松乱,易拔脱。
(4)黄曲霉菌毒素中毒。开始食欲降低,生长发育和产蛋率下降,跛行,有时可见皮下出血,翼下垂,羽毛竖立,昏睡,死亡前可出现痉挛、角弓反张等。
(5)鸡支原体病。关节肿胀,跛行,发育迟缓,切开肿胀关节见有黄色粘稠奶油状渗出物蓄积,随着病情发展,渗出物呈干酪样。
(1)马立克氏病。患鸡脚和颈发生麻痹,其特征姿态是一只脚向前,另一脚向后,呈“劈叉状”。
(2)鸡脑脊髓炎。表现嗜睡、歪颈、脚麻痹,头及颈发生震颤等神经症状,鸡不愿走动,倒卧一侧或用膝部着地行走。7~21日龄多发,人工刺激可引起震颤。
(3)鸡新城疫。神经型可见脚麻痹,颈扭曲等神经症状。
(4)传染性腱鞘炎。足关节肿胀,跛行,有的可出现腱断裂,跗关节大量出血,鸡完全残废。3~4周龄的肉鸡最易感染。
(5)结核病。如病原侵入关节,则发生关节炎或瘫痪。
(1)骨质石化病。多发生于2~3月龄的鸡,公鸡感染率较高。患鸡发育不良,腿部管状骨呈长靴性肥大,尤以跖部骨最为明显,呈现跛行。
(2)脑软化病。本病多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鸡,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靡、脚麻痹、转圈等症状。
(3)胫骨软骨发育不良。本病发生于3~17周龄的鸡尤以40日龄后的肉仔鸡为甚。病重的鸡膝关节发生肿胀,腿向外侧弯,两腿对称性发生呈O字型。
(4)白肌病。多发生于60~90日龄的鸡,病鸡表现发育不良,腹部、脚、头部出现紫红色肿胀,胸肌、腿肌等呈灰白色索状病变,两脚麻痹,运动失调。
(5)佝偻病。一般幼雏发生佝偻病。病鸡发育不良,步态不稳,贫血,骨及喙变软,长骨变形弯曲。
(6)笼养产蛋鸡疲综合征。仅在笼养产蛋鸡中发生,尤以单只笼养的少数高产鸡为甚。易发生于开产后6~8周龄。多为突然发作不能站立,在屈曲的膝上侧睡,严重时全身麻痹或骨折。发病后及早从笼养改为平养则多数可恢复。
(7)趾蜷缩麻痹症。本病主要发生于4周龄以内的幼雏。以趾爪向内蜷缩等神经麻痹为主症。食欲尚好,但随病程延长,发育停止,下痢,全身衰弱。
(8)痛风症。关节痛风多发生于趾和足关节,表现为跛行,起立困难,结节增大。成鸡的痛风结节粗大而硬,压迫其剖面可露出尿酸盐。
(9)脱腱症。膝关节腓肠肌移位引起鸡胫骨、跖骨变形。2周龄以后的肉鸡最为多见。腱单侧或双侧足关节以下扭转,向外屈曲;跟腱向外或向内移位;足关节肥大,跖骨短小或弯曲。
(10)锌缺乏。飞节肿胀,长骨变粗而短,腿无力,步伐僵硬或不能走路,皮肤鳞屑增多,羽毛易碎裂。
(11)锰缺乏。雏鸡骨骼畸形,胫跗关节肥大,行走障碍;成年母鸡产蛋减少,蛋受精率下降,易形成死胚,且死胚软骨发育不良;中雏易受惊吓,有神经症状(惊厥,头向下、向上、甚至扭转),它们可以正常生长至成熟,但运动不稳,步伐紊乱。
(12)维生素B1缺乏。腿无力,步伐不稳,坐地观星,雏鸡突然发生,成鸡3周龄后发生。
(13)维生素B2缺乏。鸡翅膀展开,飞节着地,足、趾向内卷曲,不能行走,但食欲好,腿肌萎缩,皮肤干而粗糙。
(1)脚歪扭。跗关节严重异常,一般仅见一条腿向外扭转,不能行走;患腿也有脱腱的。但本病未见关节肿大、骨短粗等,与锰缺乏症不同。
(2)足底真皮炎。鸡脚掌底部坏死性溃疡,是肉用种鸡的常见病。病变脚掌限于足底。背面不见异常。开始脚底皮肤龟裂,不久形成褐色痂皮。
(3)暂时性麻痹症。本病主要发生在10周龄左右的青年母鸡。健康鸡突然发病,颈、翼、脚暂时性麻痹,共济失调,轻者步行困难,呈犬坐姿势,重者全身性完全麻痹。症状多在1~2 d内恢复。
(4)腿损伤或骨折。有外伤史,触诊疼痛敏感,笼具结构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