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任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动物医院 山东沂水 276400)
冬春季节肉鸡养殖技术要领
李连任 (山东省沂水县职教中心动物医院 山东沂水 276400)
每当进入冬季,肉鸡市场行情转暖,对于冬季如何养好肉鸡,是广大养殖户梦寐以求的事情。根据养殖现状和生产服务中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广大养殖户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保温,是冬季肉鸡养殖的中心任务。温度关系着鸡的健康状况和饲料利用效率。温度太高,雏鸡易脱水,羽毛生长不良,饮水过多,采食量减少,拉稀便,生长缓慢,体质下降,抗病能力低下;温度过低,剩余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同时增加饲料消耗量。近年来,煤等燃料的价格飞涨,冬季肉鸡的保温成本也日益增加。有些养鸡户在饲养肉鸡的过程中的保温意识不够,鸡舍内的温度升不到需要的温度,对肉鸡的生产成绩影响很大。
1.1 掌握肉鸡不同阶段需温特点,严格控制温度指标。雏鸡出壳后体温是39~41℃。前2周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差,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这样就需要依靠舍内的环境温度来维持。前2周的正常温度应控制在36~34℃。冬季、早春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持温度稳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第1周末体重。雏鸡进舍后7天龄体重应达到入舍时的4倍。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肉鸡终生的生长发育。育雏的第1周如果温度超过38℃并持续3小时以上,将会影响雏鸡终生的生长发育。
要特别注意两个时期的温度控制。一是接雏之前的温度控制,一定将育雏室充分预温,最好提前12个小时以上,把鸡舍空气、地面、墙壁的温度保持一致。生产实践中经常碰到育雏室温度偏低,虽然空气中的温度达到了要求,但地面温度还低,进雏后第二天出现受凉的现象,虽然能调节过来,但后期往往肠道不好。二是注重免疫时的温度控制。每一次免疫都要控制好温度,最好比平时高出2~3℃,由于免疫时机体的抵抗力低,很容易感染支原体或大肠杆菌,所以在这期间要有适宜的温度。
1.2 选择保温形式。保温有多种形式,有用保温伞、红外线灯、煤炉、热水管及地下烟道保温等,其中用保温伞、红外线灯、煤炉、地上热水管的原理和管理方法比较相似,其保温原理是将热源安装在肉鸡上方一定的高度,通过辐射热使鸡取暖。管理方法是鸡雏到达前,先预热,使肉鸡育雏器温度达30℃,鸡雏运到后,要先停留片刻,待鸡雏稍安定后搬运入舍,轻轻放进热源处。
在采用平养方式肉鸡育雏时还必须有护围。护围由软竹篾织成,有的用硬纸板做成,一般高40厘米,长度5米左右。一个保温伞要求配有一个护围。其主要作用是将鸡雏集中在热源周围,防止走散,尤其是避免鸡雏远离热源到角落去,导致冻死;另一作用是挡住小股寒风的袭击,保证保温效果;第三是将饮水器和饲料桶都放置护围内,让鸡雏更易摄食和饮水。肉鸡育雏第1天,护围内的面积约比保温伞面积大一倍,或在红外线灯下1.2米直径范围,以后在此基础上每天加大10%左右,在7~15日龄时可撤去护围,让肉鸡自由活动。而地下烟道保温与上述的保温方法有所区别,它是将热源安装于地板下面,热向上运动和蒸发扩散,使小鸡的腹部及全身获得温暖。
1.3 及时调整温度。上述温度仅作为参考,应用时要根据肉鸡体质强弱等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初冬时温度应稍高些;外界气温高时肉鸡育雏器温度稍低些,天气冷时稍高些;弱雏高些,壮雏低些;电热保温伞高些,煤保温伞低些;有疾病时高些,健康时低些等等。
一般的保温伞都附有温度调节器,自动调节温度,但使用时应随时检查其性能,以保证正常工作。对于肉鸡育雏伞,每周要把温度调低1~2次,如无温度调节器则逐渐将肉鸡育雏器提高,以此办法逐渐降低肉鸡育雏温度。如用煤炉供温,当需要较高温度时,要少加、勤加煤炭,使炉火长时间红旺,在温度需要较低时可封住一部分炉门。
测温用的温度计,要挂在肉鸡舍内与背齐的高度处。不要太近热源,也不要放在边角地方。温度是否合适,除观察温度计外,还可以根据肉鸡的活动情况去衡量。平常虽然可利用温度计来检查舍内温度,但完全依靠温度计来判断温度是不够的,还应该根据肉鸡的动态来判定温度是否合适,尤其是夜间观察肉鸡的睡眠状态更为重要。温度正常时,肉鸡均匀分布在热源周围,无明显堆集现象,睡态伸展舒适,行动悠然自在,食欲旺盛,饮水正常,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亮;温度低时,肉鸡聚集在热源或墙角附近,并发出“吱吱”尖叫声,互相挤压,缩颈拱背,羽毛蓬乱,眼半开半闭,身体发抖,行动缓慢,食欲差;温度高时,肉鸡精神不振,远离热源,呈分散状,大量饮水,张口呼吸,食欲差,羽毛蓬乱。根据肉鸡的表现,及时调整温度。
1.4 注意观察,防止扎堆。饲养员的日常观察是养好肉鸡的关键措施之一。初冬季节尤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冷热情况,防止扎堆。扎堆是肉鸡因寒冷而紧密堆集在一起的现象,有时高达5~6层,半径达几十厘米,特别是育雏时更常见。扎堆时肉鸡由于正常的代谢产热排不出去,肉鸡堆很容易过热、过湿,堆内缺乏空气,从而使肉鸡出汗、感冒、呼吸困难,乃至昏厥,严重者会大批死亡。发现扎堆时要及时用手或吆喝声将肉鸡驱散,这项工作称为赶堆,赶堆工作在肉鸡育雏头3天尤为重要。除赶堆外,还要及时升高舍内温度,堵塞穿堂风口,创造温暖舒适的肉鸡生活环境等。
2.1 饮水管理。首先要注意饮水卫生。饮水应饮用自来水或清洁的井水,尽量避免饮用河水,以防水源污染,感染疾病。定期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因为储水箱和管道容易孳生细菌,出现污物或杂质堵塞。具体做法是:先将全部饮水系统排放干净,然后加入含氯化物的水(每千克50毫克),浸泡整个系统30分钟后,放入清水冲洗整个系统15分钟。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污物及杂质的存留及细菌的孳生。饮水中要不断加入氯化物改善饮水卫生条件。开放式饮水系统(如水槽、帕拉松饮水器)应在水泵或水箱中加入足够量的氯化物,以保证供水系统最远端仍含有每千克3毫克的氯化物。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时,距水源最远端应有每千克1毫克的氯化物。每月应检查1次饮水,确保水中无大肠杆菌。
其次,做好饮水免疫。实施免疫前48小时至免疫后24小时,饮水中应无任何氯化物、药物或其他化学制剂。免疫前应先对鸡只断水2~4小时。将正确量的饮水放入干净的桶内,按1∶400的比例将脱脂奶粉搅拌均匀,使疫苗悬浮于水中。1~21日龄的雏鸡每只需10~20毫升水,21日龄以上每只需40毫升。将正确倍量的疫苗搅拌入水中。封闭式饮水系统,将饮水系统提升,使鸡只无法接触,打开饮水系统末端,将全部存水放干净,将疫苗混合液泵入该系统,当在末端看到混合液时,将末端关闭,保证疫苗到达系统中任何一个饮水器,此时可降低饮水系统,让鸡只饮水;开放式饮水系统,用无消毒剂的清水冲洗并擦洗饮水器,提供充足的饮水空间,至少2/3的鸡群可以同时饮到水:先将饮水器提升,等全部饮水器出现混合液时,放下饮水器,鸡只饮完疫苗混合液后,再打开常规供水系统。
再次,搞好饮水投药。水温对药物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有许多药物不能用热水稀释。例如:免疫接种用的疫苗、维生素类,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C、维生素B族、抗生素类、益生素类和中药类,以及有些中成药不能加热,如神曲、麦芽、红糖和冰片等,如果加热会影响药效。为保证绝大部分家禽在一定时间内饮到足量的药物水,避免剩水过多、药物剂量不够、饮水不够、饮水不均,要做到四点:一是饮水时应使药物充分溶解;二是根据家禽个体饮水量来计算总药液量,饮水量与家禽的日龄、种类、禽群大小、饲养方法和饮料等因素密切相关,冬季饮水量一般要减少;三是药物浓度符合说明书要求,要计算禽群所需的用药量,并严格按照比例配制符合浓度的药液;四是控制饮水量,用药期的饮水量是全天饮水量的1/4即可。有些药物在水中性质稳定,不易破坏,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这些在水中不易破坏的药物,其药液可让家禽全天自由饮用;有些药物在水中时间过长易破坏,如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这些在水中容易破坏的药物,应在短时间内饮完,从而保证药效。因此,稀释药物后,要根据药物在水中保持药效时间的长短,确定饮水时间。否则,无法达到防治效果。
2.2 饲喂管理。雏鸡未进入鸡舍之前,先在育雏间地面铺好报纸,饮水器中应灌好清洁的饮水,均匀地分布在育雏室中。当雏鸡运到鸡舍后,迅速将雏鸡盒卸下搬入鸡舍中,将雏鸡小心地放到地面或网架上,让雏鸡尽快饮上水,每1000只鸡至少需要20个2升的饮水器,确保雏鸡随时饮到水,饲养员要特别注意不要让饮水器出现空干现象。对不会饮水的雏鸡,要耐心地进行人工诱导饮水,保证每只鸡在最短的时间内饮到水。
待雏鸡饮水3小时左右后,将饲料撒在开食盘、报纸或塑料布上饲喂,大约每1000只鸡使用10~15个开食盘,实行自由采食,少喂勤添,每2小时喂1次。每次的饲喂量应控制在使雏鸡30分钟左右采食完,从每只鸡0.5克/次开始,逐渐增加。减少饲料浪费,每天做好饲料记录。如使用粉料,则应拌入30%的饮水,拌匀后再喂。
从4日龄开始逐步换用料桶喂料,如用报纸、塑料布可逐步减少在报纸和塑料布上的喂料量,3日之后完全用料桶喂料。可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每隔4~6小时喂1次,22日龄后每隔4小时喂1次。在整个饲喂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记录每日的饲喂量,计算每只鸡每日的采食量,当采食量有异常时,应该注意鸡群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注意经常调整料桶高度,使其边沿与鸡背高度相同,减少饲料浪费;饲料应该贮存在阴凉干燥处,离地30厘米以上,饲料袋与墙壁之间应该留有20厘米的空隙。冬季购入的饲料存放期也不应超过1个月。使用前注意检查有无因存放不当造成的饲料霉变、结块和变质的现象,绝对不能使用已经变质和过期的饲料,以免造成严重损失。
3.1 治疗和保健的关系。肉鸡养殖要重保健,轻治疗。保健,是对机体在健康状态加以保护,防止在机体在成长过程中代谢功能的紊乱和微循环功能的衰减;治疗,是说当机体遭到疾病后再给予反抗,从这个角度来说,保健与治疗从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保健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使鸡群发病了,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后,会使疫情损失大大降低,因为保健可以使鸡体本身的抵抗力增加,减少疾病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加快恢复机体代谢调节的作用。因此,必须树立重保健,轻治疗的观念。
保健药品的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此方面的药物有:灵芝多糖、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又因灵芝多糖和香菇多糖价格昂贵不适应肉鸡养殖的使用,所以只推荐使用黄芪多糖类。
二是能提高胃肠道代谢和调节功能的作用,控制有害菌(如厌氧菌、梭菌等)在胃肠道内大量孳生和繁殖。此方面的药物有:止痢散、平胃散等。绝对禁止在保健方案中使用西药抗生素类药品(如氨基糖苷类药的新霉素等)。因为从作用性质上讲它们属杀菌剂;从作用机理上讲它们能阻断细菌蛋白的合成,而肠道代谢的平衡是靠所有菌群相互制约生长来维持代谢平衡的,不同菌群占有的比例是不等的,用西药强行杀菌会破坏菌群在肠道中所占有的比例会使肠道菌群相互制约失去平衡,从而造成肠道代谢混乱出现药理性的腹泻。
抗呼吸道病毒方面的保健药品有银黄类(氯氨酸、金丝桃素),因为它们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显著提高正常雏禽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良好作用,对呼吸道冠状病毒、正副黏病毒等多种有害病毒均有较强抑制和杀灭作用,有清热解毒祛邪除湿的作用,能有效防止病邪乘虚而入。
在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一看什么病都像,什么病都有,无法诊断到底是由哪种疾病引起。因此,索性不去分析疾病的症状,不追究到底是什么病引起的,只针对致死因素去治疗。
现在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鸡体的抗病能力弱,体质差,细菌或病毒乘虚而入,造成体内大量邪毒瘀热损坏肝肾功能而出现病情的逐步恶化。侵害脏器造成肾衰、心衰、呼吸衰竭、酸碱不平衡及败血症等从而引起死亡。
治疗时,首先应保肝护肾而不是通肾:补中益气,恢复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恢复肾脏动力。其次,扶正固本、驱邪除湿。扶正,即补中益气、扶正固本,增加机体免疫力,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形成自我保护,只有黄芪多糖既经济又实惠;祛邪、除湿和降火是去掉病源的主要原因,可用银黄可溶性粉发挥清热解毒、宣肺燥湿和抗菌消炎的作用。
3.2 防疫与消毒的关系。消毒重于防疫。目前养鸡户大多知道消毒的重要性,但多数人忽视消毒,只重防疫,也有些养鸡户虽然也做消毒,但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消毒现象。
有效的防疫措施应该首先需要做的是隔离消毒,其次是制定及时有效的免疫程序,并做好适时添加少量药物预防疾病。
隔离消毒具体工作如下:鸡舍设置隔离墙或篱笆,防止动物及人员随意接近鸡舍;鸡舍(场)进出口设置消毒池,防止进入的车辆、人员鞋底带病源;鸡舍窗户、风帽设置纱窗、网防止蚊蝇及鸟类进入;防止环境污染:鸡舍两侧要挖30厘米深的沟,防止冲洗鸡舍的污水乱流,控制污水在一定范围内便于消毒。日常清理鸡粪时防止鸡粪洒落路上,若撒落地上要及时清理。死鸡提出后放在专用的桶内,鸡粪推出后放在鸡舍的下风处堆起覆盖,进行发酵灭菌处理;定期搞好消毒,其中包括空鸡舍的消毒、空气消毒、饮水消毒、环境消毒、人员消毒和器具消毒等;定期灭鼠。
空鸡舍消毒操作程序:清扫干净,移走所有养殖动物,尽可能拆除及移走料槽、饮水器等鸡舍内所有活动的物品,彻底清除排泄物、垫料和剩余饲料,确保清扫干净;清洗(预消毒),喷洒湿润:采用清洗型消毒剂如季铵盐类,使清洗及预消毒合二为一可有效分解鸡笼、网架、垫板上的粪便及杀灭渗入地面墙面内的致病微生物;高压冲洗:30分钟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清洗墙壁、地面和其他设备;浸泡消毒:将拆下的各种鸡笼、网架、料槽、饮水器和垫板等设备要用碘制剂或含戊二醛的消毒药浸泡清洗消毒;冲洗晾干:清洗浸泡30分钟后,用高压喷头冲洗,晾干即可。
表面消毒,可喷洒消毒药,自上而下喷洒,保证墙壁、地面及设备均得到消毒,每立方米用15~30毫升,足够的晾干时间,各种设备消毒后放回原处。
空气常规消毒用高锰酸钾和40%甲醛溶液按1∶2的比例,在舍温高于21℃情况下进行熏蒸消毒。目前较先进的消毒是汽化喷雾:即用汽化喷雾消毒装置加热喷雾消毒,可触及屋檐、通风口和不易触及的角落、缝隙等处。用量每立方米15~30毫升。
空气消毒的要求:病原微生物可以在空气悬浮微粒中生存,悬浮微粒是病原的重要载体。病原微生物可以随风传播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55%时,病原的存活时间比相对湿度85%时更长。在干燥的季节要加强消毒,许多疾病多在冬春季节流行,刮风后鸡舍必须消毒。
鸡舍外环境清理消毒。当鸡舍内消毒封闭后,要及时清扫鸡舍前后左右的粪便、羽毛和杂物,与饲养无关的物品及时移走,防止藏污纳垢,鸡粪要密封或及时处理干净。然后整个环境泼洒3%烧碱水,进鸡苗前鸡舍外环境要洒生石灰,一则消毒,二则告诫周围闲杂人员避免靠近,便于防疫。消毒后的鸡舍门口要设消毒池,进入人员要穿已消毒的工作服,避免带菌,否则会对消毒后的鸡舍形成二次污染。饲养期间对鸡舍外环境每周要消毒2次。
饮水消毒的关键控制点:家禽使用污染的水也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家禽饮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的饮水标准,生产中要使用干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洁净水进入鸡舍后,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舍内空气、粉尘和饲料中的细菌可对饮用水造成污染,所以要进行饮水消毒。过量消毒剂通过饮水进入胃肠后,可能会影响正常菌群的平衡,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因而消毒剂饮水要谨慎行事。
3.3 保温与换气的关系。冬季肉鸡难养,根本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好把握,为了保温不敢通风。肉鸡饲养密度大,生长发育迅速,呼吸量和排泄物随日龄增长也逐渐增多,如不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不仅舍内温度过高,而且还会造成舍内空气污浊、氨的浓度过大,若再设置火炉等,则又增加了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对肉鸡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严重时甚至引起中毒,而且由于空气不新鲜,常常会引起肉鸡的呼吸道病和腹水症等病症。因此,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排出污浊的空气换入新鲜的空气,鸡群在好的环境下才能健康生长。
在中午天气好时通风排气,并且在通风前先提高舍温2~3℃,以保持通风后舍温的稳定。通风从进雏时便要加以注意。由于进雏时要求温度比较高,因此常常是只注意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从而造成1周龄内的仔鸡因通风不良而死亡,所以通风工作要从开始抓起。杜绝贼风和穿堂风。要防止通风中出现死角,在实际情况中常常发现同一鸡舍内的某墙角的鸡长势不好,死亡率高,得腹水病的多,这是该处通风不良所致,因此必须注意不要出现通风死角。加强饲养管理,调整日粮成分冬季气温低,鸡体代谢旺盛,所以可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在冬季的肉仔鸡日粮中添加2%~5%的动物脂肪,可取得较好的增重效果。
S831.4
C
1008-3847(2011)04-0015-04
董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