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大爱之心

2011-12-09 07:19囗何
云南林业 2011年5期

囗何 锐

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板桥是号,江苏兴化人,生于1697年,卒于1765年,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奇才”,尤以画竹闻名。

郑板桥早年家境贫寒,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抱着“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和“得志泽加于民”的理想应科举考试。康熙秀才、雍正举人,直至乾隆七年(1742年)45岁时才中进士,被选授到山东潍县、范县,开始了他“十年县令”的为官生涯。他为官廉洁,执法严明,体察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的爱戴。但在污浊黑暗的官场中,郑板桥有时也只能采取“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这样大智若愚,明哲保身的无奈处世办法,但今人对他的这两句话多有误解而不能深得其意。他曾画一幅竹图送给上司巡抚,并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旱涝交替下饥寒交迫的百姓鼓与呼。他还擅自开仓赈济,救活万名饥民。但是,郑板桥的这些为民之举,触动了地主豪绅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串通一气的诬陷打击,终使他在1752年,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去官”,两袖清风归故里。此后,郑板桥客居扬州,以卖字画为生,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郑板桥是一个有大爱之心的人,甚至对笼中养鸟都十分反感,他说:“平生最不喜欢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笼中,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并赋《画眉鸟》诗曰:“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中自在啼。”他还说:“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林,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家园。将旦时,听一片啁啾,固非羽一笼之乐也。”这就真有点现代生态文明的理念了。

如今,在江苏兴化市中心建有郑板桥纪念馆,一座仿古建筑的大门上方,有中国前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的馆名,天井内有郑板桥塑像。郑板桥生平事迹展览分为:读书教馆、卖画仕游、作吏山东、罢官归里、艺术成就等几大部分。在纷繁众多的艺术展品中,一方郑板桥制作的“七品官耳”的印章,充分显示了郑板桥淡薄官场名利的诙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