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凤 天津市宝坻区石桥卫生院 301800
肺炎是常见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由各种细菌、病毒等引起,由于病因复杂,既可由单一病原引起,也可以是混合感染,临床治疗有时较为困难。近年来,笔者使用麻杏甘石汤配合治疗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及住院病人240例,其中,门诊80例,住院160例。男126例,女 114例,年龄8~72岁。普通型肺炎209例,重型肺炎31例,均符合肺炎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120例,男 64例,女 56例,年龄 8~72岁,平均年龄54岁;普通型肺炎106例,重型肺炎14例。对照组120例,男62例,女 58例,年龄 7~73岁,平均年龄56岁;普通型肺炎103例,重型肺炎17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1]确定诊断。(1)无热或低热起伏,咳嗽(干咳或多痰);(2)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性啰音;(4)胸部X线表现为两下肺或单侧斑片状阴影;(5)血白细胞计数≥11.1×109/L。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根据《中医内科学》分型为痰热闭肺证,主要表现为咳嗽,喉中痰鸣,咳吐黄痰,呼吸困难,舌红,苔黄,脉弦滑。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头孢呋辛钠针剂75mg∕(kg◦d)静滴,同时口服麻杏甘石汤加味,基本方:炙麻黄8g,杏仁6g,生石膏30g,炙甘草6g,茯苓20g,白术10g,地龙8g,川贝母10g,临床根据辨证给予适当加减:风热犯肺可加鱼腥草、黄芩,石膏量5倍于麻黄;风寒束肺加细辛3g,桂枝、制半夏各8g,石膏 3倍于麻黄;痰热犯肺加苏子6g,瓜蒌9g;热毒炽盛加蚤休、苇茎各8g。每天 1剂,水煎取汁,频频服用。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钠针剂75mg/(kg◦d),病毒唑针剂10~15mg/(kg◦d),皆静滴。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的疗效评定标准[3],即痊愈: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等症状消失,肺部啰音等体征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X线胸片示炎症性改变完全吸收;显效: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啰音等体征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X线胸片示炎症性改变大部分吸收;有效: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等症状好转,肺部啰音等体征改善,白细胞恢复正常或增高,X线胸片示炎症性改变有所吸收;无效: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或仍发热,咳嗽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肺部啰音等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白细胞恢复无变化或增高,X线胸片示炎症性改变无吸收[4]。
治疗组 120例,治愈 100例,占 83.3%;好转 17例,占14.2%;无效3例,占 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120例,治愈 72例,占 60.0%;好转16例,占13.3%;无效32例,占26.7%;总有效率73.3%。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炎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严寒季节较多。以儿童及老年人发病较多,是由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造成的,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为黏液所阻塞等。这些内在因素易于发生肺炎,并且比较严重,患肺炎时,由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中毒症状,如高热、嗜睡、昏迷、惊厥以及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因此,及时合理的用药是控制肺炎的关键。此时,单用西药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有时疗效不满意[5]。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如报道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6例,治愈20例,好转16例 ,总有效率100%[6]。舒建国采用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04例分析,疗效满意,无缺氧及中毒症状发生[7]。
肺炎属中医学“喘嗽”范畴,多由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外邪乘袭所致。病邪由表入里,化热炼液成痰,痰热郁于肺络而成本病,所以清肺化痰为其主要治疗原则,治宜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本方以《伤寒论》所载“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方中炙麻黄宣肺泄热平喘;杏仁引药入肺经,化痰止咳;石膏清肺热,止咳,且佐麻黄之辛热,使肺气宣而不助热;炙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合用生津止渴;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川贝母化痰止咳;地龙解痉平喘。其主要功效为宣泄郁热、清肺平喘,使闭郁之肺气得以宣畅,滞积之肺热得以清泻。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实[8],麻黄含麻黄碱,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痉作用较持久;杏仁含苦杏仁素,口服分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抑制作用;石膏有退热作用;甘草含甘草酸,有较强的解毒作用;黄芩、鱼腥草等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辅以地龙解痉利肺,苏子、瓜蒌等降气化痰止咳,蚤休、苇茎以增强解毒之力[9~11]。小儿及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差,病情发展迅速,若能及时以中药宣肺平喘、疏泄邪热,可较快控制病情,减少副作用。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39.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新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0-88.
[3]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0-476.
[4] 柴旭东,周吉燕,曹康强,等.痰热清肺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痰热壅肺型)6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97-98.
[5] 何晓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4(3):16-17.
[6] 王昕.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6例〔J〕.河北中医,2008,30(10):1014.
[7] 舒建国.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04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3(10):47.
[8] 陈娜,梁仁.麻杏石甘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5):545-546.
[9] 林玲,崔敏娴,熊江波.平喘止咳露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11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3):30-31.
[10] 俞亚丽.中药结合吸入激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80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373-374.
[11] 邢燕如.温肺散寒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