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芳,汪军虎
(1.宜川县人民医院陕西宜川716200;2.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超声检查在急性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
刘宜芳1,汪军虎2
(1.宜川县人民医院陕西宜川716200;2.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闭合性)脾破裂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宜川县人民医院2006-02~2009-12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36例,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对脾破裂所致腹、盆腔积液的检出率为100%,脾破裂诊断准确率为92%。结论超声检查能较为准确及时地做出急性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根据腹腔有无积液,结合病史动态观察,可为早期手术提供依据,应成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外伤;脾破裂;超声;诊断
1.1 一般资料
宜川县人民医院及延安市人民医院2006-02~2009-12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8~71岁,平均(39.12±11.41)岁,有确切外伤史。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面色苍白,患者均有上腹痛及左上腹压痛。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OGLQ3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与右侧卧位,必要时坐位,于左上腹纵切、横切和斜切扫查,并常规全腹扫查,了解脾脏大小、形态,包膜连续性和内部回声有无改变及脾周、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及腹腔内有无游离液性暗区,并探测其它脏器有无合并损伤。
2.1 一般情况
本组36例中,超声均检出腹、盆腔积液,其检出率为100%;其中32例超声明确诊断为脾破裂,正确诊断率92%。术中发现:真性破裂27例,中央性脾破裂7例,包膜下脾破裂2例,合并肝破裂1例,左侧胸腔积液5例。裂口位置分布:脾上极14例、下极2例,膈面17例,脏面2例,脾门附近1例,出血量小于500 ml 7例,500~1000 ml 18例,1000~2000 ml9例,2000~3000 ml2例。
2.2 声像图特征
①中央型脾破裂:可见脾实质内片状或团块状回声增强或强弱不均。②包膜下脾破裂:可见梭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位于脾包膜下方,出血量大者可见脾实质受压移位。③真性脾破裂:可见脾包膜的连续性中断,部分较严重者脾失去其正常轮廓。脾周围出现低水平回声或无回声区,适当加压扫查可见积液区宽度发生改变。均可见腹腔游离积液征象。
超声诊断由于便捷、直观、无损、立即出结果、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对腹腔实质脏器破裂有重要应用价值,在临床上常为首选。脾破裂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20%~40%[1]。由于脾外伤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即使是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临床上也难作出肯定诊断。超声显像有助于临床对脾外伤作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协助临床判断脾外伤的类型和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的是,对于急性外伤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无论超声和临床医生都必须综合各种信息,如受伤机制、腹腔积液以及动态观察血压、红细胞压积,必要时超声动态追踪,方能最大限度避免误、漏诊,提高确诊率。
本研究中有4例脾破裂超声检查未发现确切脾破裂声像图表现,但是探及腹腔积液,其中1例因确切肝脏破裂而急诊手术,手术中发现合并脾上极破裂。有1例未见明确脾破裂声像图表现,但动态观察中发现有包膜下出血征象,且有血压以及红细胞压积改变,故紧急手术,术中发现为包膜下出血。另外2例,超声动态追踪均未发现确切脾破裂征象,但是有临床进行性改变,经CT证实为脾上极破裂,遂急诊手术。有3例酷似脾肿瘤,结合受伤史,隔日复查遂发现回声由强变弱以及病变扩大等动态改变,故行手术治疗证实。
结果显示,对伤后短时间内脾实质无异常者应连续动态观察,不能轻意排除脾破裂。对于有明确受伤史以及确定的脾脏受伤机制,若探及腹腔积液,应高度怀疑脾破裂的可能,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对于腹腔积液的间接征象,虽然不是直接诊断依据,但是综合临床资料,仍然是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但也有资料报导,深低温保存Plt,存在保存损害,如活性降低,DMSD对受者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若洗涤去DMSD,又可使Plt激活损伤。
常温保存Plt简便快捷、除不含添加剂外,劣势更为突出,主要有:污染细菌易繁殖,易致败血症[3],保存损伤、失去活性并破坏释放5—羟色胺,激活因子Ⅻ,从而激活激肽和纤溶系统,降低止血功能,甚至有加重出血的危险。液态保存Plt可诱导Plt活化,致Plt膜完整性破坏,输入体内后Plt会被很快清除出血流系统,使其止血效果明显下降。
二种方法保存Plt临床效果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常温保存法适合於血小板供者充足,用量大的城市和发达地区。深低温保存更适合血小板用量小的、供者不足的边远地区。
Plt的保存两种方法都存在损害,但后续研究发现,与新鲜常温保存Plt比较,深低温保存Plt体内即刻止血效果具有明显优势,
功能显著提高,这一点远出乎大多数研究者的意料[3],这说明深低温保存Plt的体内止血功能、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提供疗效更为显著的证据,推广深低温保存Plt的临床应用。
[1]马曙轩,欧阳锡林,刘景汉。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72.
[2]林友田,凌冬红.常温法与深低温法保存的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3 16(1):17.
R445.1
A
1672-2639(2011)01-0059-02
2010-04-04;责任编辑 王景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