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一中,张福康,刘广军,唐风雷
常州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常州 213003
新时期下,医院药学发展面临变革。随着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颁布,医院药事管理被重新定义。医院药剂科不再仅仅是供应药品的部门,而是承担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为更好地促进各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常州市卫生局成立“常州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药事管理委员会”)来协助卫生局推动本市的医院药学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医院药学组织体系,制定制度规范,开辟多样化的培训渠道,严格质控管理,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促进医院药学人员素质、药学服务理念和技能逐步提高,药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经过多年发展,“市药事管理委员会”已经成为地区医院药学发展的核心,起到了协调统筹的作用。通过制定 “一项规范”,成立“一个基金”,监控 “三类药品”,建立 “五个平台”,编写 “七本书籍”,开展“多样药学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六个推动”,促进了常州市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
医疗机构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的基础性工作[2]。在常州市卫生局指导下,常州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人员由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副主任组成,与常州市药学会医院药学组是一套人马两个名称。受市卫生局委托承担药学部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规范制订和药学人员培训、考核评估、检查,以及临床药学、药学科研等工作,不断推动和提升全市药事管理水平。
“市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主要总结上季度工作及布置下季度任务。会上由各委员总结各医院药事管理情况,并进行经验交流,提出管理工作中的疑点、热点问题,如药品价格及供应、抗菌药物筛选、临床药师培养等,通过讨论,取得相对统一的意见,最后由市药事管理委员会布置下一季度工作。做到工作有交流,有讨论,有布置,有评估。年初下达的药事管理指标,年底进行检查总结。全市性的委员会议促进了医院药学的齐步发展,各医院通过交流,取长补短,采取统一措施,得到了市卫生局、药监局、物价局、药品经销商等肯定和好评。临床药师工作、药品质量管理、麻醉药品检查、药事管理法规、药学知识培训、《常州药事》杂志编辑、青年药师沙龙等药事管理步入常态化。
为规范常州市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受市卫生局委托,“市药事管理委员会”先后制订了《常州市药学部门建设管理规范》、《常州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规范》、《常州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储存管理规范》、《常州市规范(合格)药房标准》、《关于加强我市临床药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生物制剂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的通知》、《常州市卫生局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实施意见》、《常州市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考核标准》等管理规范,并由市卫生局医政处统一下发各医院执行。新规范在内容上细化了国家、省、市有关医院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撷取了近年来医院药事管理方面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同时吸收了我市开展的“医院创建规范化药房”等成功经验。各医院药学人员人手一册,既是一本医院药剂科管理工具书,也是一本实用的医院药学技术人员工作手册。统一了全市的药事管理要求,即统一制度,统一职责,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表单。得到了国家、省药学会的肯定。加强了医院药剂科的基础管理,同时也提升了药学人员的规范行为和药学服务水平。
为配合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市药事管理委员会”以创建“规范(示范)药房”活动为抓手,狠抓药品质量管理。首先从药库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药库达标验收。只有严格控制药库入库药品质量,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3]。其后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规范(示范)药房”创建活动,统一医院药房管理措施,实施从入库验收到发放至患者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充分保障了药品质量。数年来,15所二级以上医院建成“规范(示范)药房”,双创工作经验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典型推广。
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生物制剂是临床使用的三类重要品种,“市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通过对这三类药品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预警,达到逐步改变临床用药不合理、不规范现象,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病人医药费用负担。加强药事管理的行政职能,确实能发挥药师作用,充分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从而降低了药品费比例[4]。
各医院每两月按三类药品使用的金额与使用的数量进行统计,分别列出门诊和病区使用金额与使用数量前五位的药品名称,在此基础上统计出每种药品使用量列前五位的科室和个人。并列出该时间段内药品用量超出常规的药品品种。具体工作由医院信息科与药剂科共同负责实施。
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在收到报表后由院分管领导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上述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讨论。对使用情况是否正常提出分析意见,合理的予以肯定,不合理的找准原因;对用量超常且不规范使用严重的要重点警示,必要时停止该药在医院的临床使用。对违反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生物制剂使用原则的及时予以纠正,并对所在科室与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理。
为规范临床用药,“市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库,负责全市合理用药指导和检查,组织相关专家拟订全市合理用药目标和工作方案,对合理用药管理工作提出建议,研究拟订合理用药的相关技术管理措施和组织教育培训等。健全合理用药监测网络,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药剂科负责对监测药品进行分析、评估,协助处理上报数据中出现的各种专业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加强临床微生物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卫技人员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5]。“市药事管理委员会”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开展多种层次的药学继续教育,搭建继续教育平台,提升药学技术水平。先后举办了国家继续教育 “药房调剂实践论坛”,“吸入给药的研究进展”;省级继续教育 “经鼻腔和肺给药的研究进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市级继续教育“药学课题设计与申报”,“临床药学服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药学服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研究进展与管理”,“医院药品质量管理论坛”,“糖尿病合理用药及用药风险”等。还组织二级以上医院药学人员开展药学英语普及教育;组织了“扬子江杯”、“恒瑞杯”、“豪森杯”、“济民可信杯”、“齐鲁杯”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系列讲座;邀请美国、英国、北京、上海、南京以及本市的药学专家主讲,内容涉及药事法规、药事管理、临床药学、药品质量、合理用药、药学新知识等;还专门组织了药学人员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8年来,共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30期,参加培训人员3500人次。
加强社区药学人员上岗培训。“市药事管理委员会”与市药监局联合举办药学技能培训班,对一级以下医疗机构(社区)无学历、无上岗证的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药学培训,使他们增强了法治意识,提高了工作技能。全市800人经考核合格取得药学从业人员上岗合格证。
“市药事管理委员会”受市卫生局委托,每年组织医院药师对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溧阳市、金坛市的社区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这些举措普及和提高了社区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与中国药科大学协作,2007年10月在常州举办了首届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 (临床药学方向)研究生课程班,全市医院精心推荐并考核录取的29名药学人员参加了开学典礼。这在省内是首次,是探索高层次人才在职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也为常州市医院药学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2010年12月20日,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研究生课程(常州)班结业典礼为29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通过三年的培训,由中国药科大学教师授课,学员们在专业知识、英语水平、课题研究方面都大有收获。共同的学习,也加强了医院之间的药学交流,为常州市医院药学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骨干,为年轻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常州市医院药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在市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了临床药师一行5人为期16天的美国布朗大学附属罗德岛医院短期学习考察。了解了国外药房的临床药学服务方式,在血液肿瘤药学服务、抗凝药学服务、移植中心药学服务、不良反应收集和上报、药物安全、药学部门管理、新药引进、学术研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2010年又组织了4名临床药师为期20天的美国罗德岛医院学习考察,为促进医院临床药师水平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学术交流,提升了临床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水平,建立起了优秀临床药学人员出国深造交流的平台。
为了便于医院药学人员研讨学术、传递信息、宣传法规和交流经验,经 “市药事管理委员会”提议,2003年6月市卫生局创办《常州药事》季刊,为全市医院药学人员建立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2006年改版为《常州实用医学——常州药事》,提供了药学工作者初、中级职称晋升的论文发表的园地。每两年还组织专家对《常州药事》杂志刊登的文章进行评选,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奖励。《常州药事》的创刊激发了广大医院药学人员深入学习、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药学研究论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我市药学人员的学术水平,经过《常州药事》的孵育,药学人员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刊登的论文数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为加强医院药学科研工作,提升常州市医院药学科研水平,提高药学人员科研的积极性,“市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常州市科技局、卫生局和常州四药的支持下,建立了常州市政府指导性项目——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为全市药学科研工作提供申报平台。自2007年设立科研基金以来,每年各医院药学人员申报科研项目10多项,“市药事管理委员会”邀请省内药学专家评审,5年共获常州市政府、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立项38项,计结题13项,通过鉴定11项,发表论文33篇。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四等奖1项;溧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金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默沙东、奥赛康药学科研基金为全省药学人员提供了科研基金平台,我市积极组织有关医院申报。近年来共有奥赛康药学科研基金项目立项3项,默沙东药学科研基金1项,已结题2项,获得常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
“市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各医院中青年药师编写药学科普知识读本 《科学用药保健康》丛书6册,计有《安全、合理、经济用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用药》、《糖尿病、甲亢、痛风、骨质疏松用药》、《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用药》、《肝胆疾病用药》、《胃肠病、失眠、营养失衡等常见病用药》等,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科普知识读本免费发放社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扩大了医院药学的影响力,提升了药学服务的水平。
受省卫生厅、省药师协会委托编写出版了江苏省社区药学人员《临床药理学》培训教材,计60余万字,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省社区药学人员的培训贡献力量。
“市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药学人员到常州市社区,常州市老年大学进行药学科普讲座,内容有《老年人的合理用药》、《高血压病人的合理用药》、《安全、合理、经济用药》等。
多样化的药师文化活动的开展,从专业之外的另一方面锻炼了药师的能力,提升了药师自我学习的能力。药师只有秉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不断积累经验,用药事文化活动促进药学服务的提升,才能实现药师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于患者[6]。
为全面推进医院药学工作,加强医院药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2010年由常州市总工会、常州市卫生局等联合主办,“市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常州市医院药学人员岗位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个人第一名获得了2010年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通过竞赛提升了各医院药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了交流,扩大了影响,一批优秀药师脱颖而出。
“市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组织开设一次青年药师沙龙,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乃至激烈的辩论,拓展了药学人员的思路,提升了专业水平,培养了药师的素质能力。
青年药师是医院药学的未来,“市药事管理委员会”把青年药学人员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药师才艺展示,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医院药学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普及药学知识,激发青年药师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达到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了丰富药学人员的业余生活,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市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年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先后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棋牌等比赛活动,加强了医院药学人员之间的交流,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友谊。
为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市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青年药师演讲比赛,把身边的事、工作的感受、对未来的设想通过演讲表达出来,将文明的语言、规范的服务融入演讲比赛之中。比赛进一步激发了青年药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改善了药学服务态度。
常州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常州市各医院药学人员的专业组织,无专职工作人员,依靠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秉承转化医院药房职能,不断改变医院药剂科的工作模式,从药品供应为主逐步转变为全方位提供药学服务,得到上级卫生部门的支持帮助,受到广大药师的欢迎,也逐渐取得临床医务人员的认可。药事管理委员会建立几年来,主要在规范管理、培育人才、加强科研、强化培训、开展药学文化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国家大力发展医院药学的大背景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药师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逐渐成为医院医疗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提高了药师的地位。着眼于药师,服务于患者,这是我市“市药事管理委员会”今后长远的宗旨。
[1]张 斌,金 鑫,王志睿,等.医院药事管理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9):899-900.
[2]马春梅.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29.
[3]刘 玮,陆 健.医院药库管理的几点要则[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5):416-8.
[4]潘木善,徐祖华.加强药事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J].海峡药学,2010,22(1):193.
[5]贺寒英.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建立健全具有卫生监督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12-3.
[6]章建华,李 菁.药事文化管理初探 [J].中国药业,2010,19(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