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1-12-07 08:04:06李海金
职教通讯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农机课程体系核心

李海金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农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李海金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农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从社会需求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等方面说明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从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环境创设、教学组织过程等方面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

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本文从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构建与实施过程进行阐述。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社会需求调查与职业岗位分析

吸纳农机行业、农机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深入的人才市场调研,结合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确定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的4个主要岗位,即农机使用与维护、农机装配与调试、农机管理、农机营销与售后服务。针对这4个岗位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岗位所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典型性和重要程度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整合形成行动领域。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充分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和教学组织的可操作性前提下,根据认知及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确定了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见图1)。

(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学院农机专业原有模块课程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进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通过分析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生的技能养成和认知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重新设计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再以适当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情境,使每个学习情境都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形成课程的开发思路(见图2)。

现以“底盘拆装与维护”课程为例,说明学习情境的构建与设计思路(见下表)。

课程开发由专业骨干教师与凯斯—纽荷兰公司等农机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组进行,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想建设“底盘拆装与维护”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依托凯斯—纽荷兰公司、黑龙江垦区农场等合作单位的技术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多媒体素材、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建成网络课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对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

为了适应农机行业对岗位的要求,缩短毕业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和“稳定期”,并解决农机企业反映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使教学主动服务生产,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对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改革,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图1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施的基本思路

实施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学习情境;(2)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3)以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4)以特色教材为核心,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5)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二)教学模式设计

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按农业生产过程情境化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施教;学生要通过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以任务(设备类型、故障现象)为载体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可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如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化难为易,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师的鼓励、引导及任务驱动、探究讨论下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外自主学习方式,从科技文献的检索、阅读、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底盘拆装与维护”课程设计思路表

(三)实施环境创设

着力于创造一个企业化工作氛围,即一体化的职业环境(实车、实件、设置真实故障情境)、一体化的学习资源(硬件包括车辆、仪器、设备、工具,软件包括纸质印刷资料、音像材料、网络在线资源等)、一体化的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任务)、一体化的学习过程(学习、工作及评价)。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进行训练,更好地进行工学结合。实训过程中,将传统的“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员工”与“车间主任或部门经理”;学生分成小组和大组并设立组长,层层负责,让学生有企业工作的真实情景感。

(四)实施文件准备

课程实施前授课教师应有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还应有与之配套的校内特色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库等一系列配套的资源。学生除了具有校内特色教材外,还应有任务、资讯、计划等8个单构成的新型活页,教师可根据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适时发放给学生,学生按照各单的要求填写内容,这8个单记录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

(五)师资配备要求

为更好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组建了专兼结合的课程实施团队,每门课程的负责人应是副教授以上职称,达到“教育教学双师型,社会服务专家型”标准。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2名任课教师,1人为专任教师,1人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必须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必须是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和行家里手,其最好是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员工。而做兼职教师的企业员工最好是接受过教学方法与教育论的培训,参与过课程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实际工作经验的优势,以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六)教学组织过程

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策划任务的完成→教师讲解、任务分解→学生修订策划→投入实施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数据→教师和学生互动总结→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问题反馈”的模式,分层次逐步消化知识点。对教学中的难点,主要通过“教、学、做”的三明治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并注意总结和引导学生发现和找到窍门,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反复操练,并在总结中引导学生总结难点操作技巧和解决方法。另外,通过综合创新训练的“专题报告(论文)”的课外自主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意的见解和制作一些创新设计,利用实训(车间)室开放的条件和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具体实施过程见图3。

学院农机专业从2007年起进行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开发,并在08-111班进行试点应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班学生比非试点班学生整体上在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资料查找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等多方面有明显提高,受到企业好评。目前该班学生已被企业预订一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项目(第二批)

李海金,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机教育教学。

G712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0-0007-04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农机课程体系核心
沃得农机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 08:41:35
不一样的农机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