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球(TeeBall)运动进攻技术分析

2011-12-07 09:20:14庄明辉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身体动作运动

庄明辉

(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把体育运动作为消遣和娱乐的所谓“享受体育”的人数迅速增加。T球运动融娱乐性、技巧性、竞技性、观赏性、绅士性和安全性为一体,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项目,为T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通过分析T球运动中的进攻技术,明确其技术特点与差异,为T球运动爱好者和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信息和资料。

2 进攻技术(得分技术)

T球(TeeBall)运动大体上分为进攻技术体系和防守技术体系。进攻技术包括击球和跑垒;防守技术包括接球与传球。作为累积积分并积分多者为胜方的球类运动项目,在T球竞赛中进攻是决定胜负的主要手段。T球运动的进攻体系包括击球和跑垒技术。在竞赛中有效的击球和适宜的跑垒,是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术作基础。

2.1 击球技术

T球运动中的击球,作为进攻的第一技术,是在这一项目竞技中得分的第一要因,因此,这一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在T球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1 击球基本姿势

(1)击球棒的握法(以右侧击球为例)。

长握法:左手握击球棒的尾部,右手贴左手握棒。此握法有利于击打长距离球。

中握法:双手握击球棒手握区的中部(左手握击球棒尾上方一手处)。此握法有利于击打中短距离的球。

短握法:右手握击球棒手握区的上端,两手间隔约6cm左右。由于此握法有利于击打准确的球,故对初学者和女性有利。

不论是哪一种握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握法是基本原则。

(2)三种基本脚形。

平行式:以右侧击球为例,双脚平行站立,左脚对准托球柱。

开放式:右侧击球手的身体重心稍向左倾,左侧击球手的身体重心稍向右倾的姿势。即,右侧击球手的左脚朝向3垒方向,而左侧击球手的右脚朝向1垒方向。

交叉式:与开放式相反,右侧击球手的左脚朝向1垒,而左次击球手的右脚则朝向3垒。

(3)步幅。

一般基本步幅的间距与肩同宽。从比基本步幅稍宽的姿势,击球后形成窄的步型,可做到准确击球。但球的飞行距离较短;而从比基本步幅稍窄的姿势,击球后形成宽的步型,可达到长距离击球目的,但准确性难于保证。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击球方法和步幅。

2.1.2 基本击球方法

(1)击球和身体动作。握棒时过于用力会影响击球效果。击球手的击球姿势过于僵硬会影响击球后的脚步移动的圆滑性。击球时微屈腿适当放松,背部呈弓形。展胸直背腹部用力会影响击球时的爆发力。握棒手的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击球效果。过低会打出高尔夫式击球,而过高会产生向下击打的效果。挥棒的基本动作是水平挥棒,但实质上是轻轻地由上至下的挥棒动作。作此挥棒动作时的手处在肩和胸的位置。

(2)挥棒时要固定支撑脚。挥棒是大力击球所必要的准备动作。欲想大力击球要加大挥棒幅度,然而往往因身体活动幅度过大而会影响准确性。反过来没有大幅度的预摆动作,则不可能做到长距离击球。因此,为了完成预想的击球效果,固定支撑脚是关键技术要领。

(3)前脚的移动幅度。前脚的移动幅度大可加大打击力而延长球的飞行距离。但是,因身体活动幅度过大会影响准确性和腰部的旋转运动。一般讲,理想的前脚移动幅度以20cm为宜。练习中要防止过分把注意力放在移动幅度而影响自然、协调的击球。

(4)击球方向与部位。在T球运动中,就击球方向而言,击向3垒时采取开放式姿势;击向2垒方向时采取平行式姿势;击向1垒时采取交叉式姿势;就击球部位而言,打击地滚球的击球部位为上方;打击平飞球的击球部位为中央;打击高空球的击球部位为下方。

(5)加大挥棒幅度。击球棒的动量是由棒的重量和挥棒的速度而定,同样,球的动量是由球的重量和投手的投球速度而定。挥棒的动量比球的动量越大球的飞行距离会越长。为此,击球手应加大击球一霎那棒的动量。也就是说加大挥棒的距离以加大运动力矩。

(6)击打球时要停止呼吸。击球时呼吸会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而影响击球速度和力量。

(7)击打球时圆滑身体移动和掌握身体重心。一般讲,击球时因强击球或轻击球而身体有轻微的前后移动。但更多的是身体的旋转。不论作何种击球,下半身的稳定是保证击球质量的关键。

(8)做好随后动作。击球手击球后自然地作随后动作。没有充分的随后动作,说明击球无力或不充分。因此,完成击球后要作充分的以前脚为中心的身体的旋转动作。尤其左侧击球手的随后动作幅度越大可以利用随后动作顺势获得更快的起跑速度。

2.1.3 击球要领

(1)基本姿势应以个人舒服为准。击球手的眼睛位置和脚型要适当,球棒的角度也需良好。面对球的身体向右移动而做好挥棒击球的准备。左膝朝向球的方向完成击球准备。

(2)击球棒应向下移动,球棒的角度和握棒手的位置要合理。由此,体重从右腿移向左腿并随着脚的移动身体也向球的方向移动。

(3)击球棒在接近球而脸(眼睛)则保持固定的状态。即,脸面被固定在球的后防使对球的准确击打成为可能。

(4)击球的一霎那,手臂伸直,手背的旋转合理。这一自然协调的动作可完成准确的击球动作。(5)上下半身协调旋转形成理想的随后动作。(6)随后动作的最后,脸朝向球的飞行方向。

2.2 跑垒

跑垒在T球竞技中,继击球之后能够扩大战果进而得分的关键技术。再好的击球如果没有适时而有效的跑垒,将功亏一篑。

2.2.1 跑垒的基本规则

(1)跑垒员必须按1、2、3、本垒的顺序跑垒;

(2)跑垒员不能妨碍防守者的防守和逆方向跑垒;

(3)2名跑垒员同时踩了同一个垒包时,其权利属于合法踩垒包的前一个跑垒员。

2.2.2 击球手完成击球后成为跑垒员

(1)击打界内球时;

(2)界内球通过内野手和打在内野手的身体之后触到场内的裁判或跑垒员的身体或衣服时;

(3)界内球接触到内野手的身体之后触到厂外的跑垒员或裁判的身体或衣服时。

2.2.3 跑垒员上垒权利的开始

(1)击球手击球后;

(2)击打的球有效时;

(3)野手接到高飞球之后;

(4)界内球接触到裁判或其它跑垒员时。

2.2.4 跑垒员安全上垒

(1)一垒(一个垒)的安全上垒。

①野手在比赛状态下无意识地走出场外时;

②内野手或本垒手接球时球飞出场外或打在后网时。

(2)二垒(两个垒)的安全上垒。

①野手故意抛接分指手套、合指手套、帽子、衣物,妨碍击球或接球时;

②界内球飞出没有正规围墙的野外或比正规球场小的外野平台或场外时;

③比赛中的传球失误或野手传球一霎那各跑垒员的位置为基准。但是,接高飞球或平飞球时,接球的一霎那跑垒员所处的垒为基准;

④界内球落在场内后飞出平台或围墙时;

⑤裁判员认为野手故意将比赛中的球向场外扔出时。

(3)三垒(3个垒)的安全上垒。野手故意抛接分指手套、合指手套、帽子、衣物,妨碍击球或接球时。

(4)四垒(四个垒)的安全上垒。

①界内球飞出围墙或场外平台时;

②界内球接触到野手后未落地飞出围墙时;

③裁判员判断如果界内球不被野手的不正当接球或行为可能飞出围墙时。

2.2.5 跑垒的基本要领

(1)跑垒是重要的攻击手段。

垒间距离比棒球短的T球来说,跑垒是重要的攻击手段。尤其是在T球比赛中跑垒员不允许离开垒包,所以跑垒员的判断可以左右胜败。因此,跑垒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眼睛始终注视球并把握比赛进行状况。

(2)集中视线,判断跑垒。

跑垒分直线和曲线跑垒两种。有直线全力跑动上垒和曲线连续跑进下一个垒的跑动,也有急停和快速启动跑动或跑回原垒的跑动。

为了提高竞赛的效率跑垒员的视线始终注视球和野手,做到“边看边跑”或“看、快速判断、跑”。要养成上垒还是归垒的快速判断能力和习惯。

(3)跑垒是全身运动。

跑垒是全身运动。放松肩和臂,维持自然姿势,协调的前后摆臂运动可以保证和控制身体稳定。为了边跑动边观察球和野手的动作,跑动时尽量减少脸的上下运动幅度。为此,跑动中下颚回收,双臂维持平衡以达到腰部的平行移动。

3 小结

初学者开始接触T球运动,打好基础是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特别是进攻技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还关系到战术的有效运用。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技术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但尊重个体的特点和爱好,开发能够发挥个体潜能的技术,是学习、掌握和提高技术的基本原则。

[4]刘永焕.T球运动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 94-96.

猜你喜欢
身体动作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画动作
我de身体
动作描写不可少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身体力“形”
健康女性(2016年2期)2016-03-11 09:39:54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