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巍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围绕着“和谐亚洲,激情盛会”这一理念,广州亚运会以“前无古人”的参赛规模、“空前绝后”的项目数量,让全世界继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成功后又一次领略了中国魅力。在这次亚洲体坛盛事中,经过层层选拔,共有来自江西理工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西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16支高校竞技健美操队奔赴广州。虽然只是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亚运会,但他们将竞技健美操运动元素与技术动作融入了拉拉队表演,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展示中国高校学子的青春与活力,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性格,激情与和谐共存的竞技精神。
同以拉拉操等为代表的表演健美操一样,竞技健美操也是健美操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是竞技健美操的成套动作必须通过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体现创造性,其艺术性、完成质量与难度要远远高于前者。今天,融合了极赋节奏感的音乐、高难度的动作技巧、新颖的内容编排的竞技健美操,在展现健、力、美的完美结合的同时,也给人以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感受。随着人们对其了解的深入,竞技健美操已经成为了一项备受大众关注的体育项目。
许多学者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分析,王洪等人在探讨世界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的同时,提出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1];王晓则通过对国内外竞技健美操竞赛情况及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现状及趋势[2]。文章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健美操运动发展史及其周边学科知识、体育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新周期竞技健美操规则来研究和分析竞技健美操在后亚运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同时,也对推动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太空总署的医学博士库伯尔(Cooper)专门为太空人设计了一套有氧的体能训练动作,并伴以音乐和运动服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运动体系。这种新颖的运动形式通过新闻报道等现代传媒手段为大众所获悉,随着了解的逐渐加深,很快便得到了大众认同。至60年代末,杰姬·索伦森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加入了体操和现代舞的元素,进一步加工,创编了健美操。这便是现代健美操运动的开端。
1981年,著名好莱坞影视明星简·方达根据自己的健身体会和经验,以“健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持久的美”为理念,撰写了《简·方达健美操》一书,以其当时的明星效应现身说法,在美国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健美操运动也很快风靡于欧美世界[3]。1984年英国大约有270万人每天清晨都要打开电视跟电视中的教练做健美操,法国有400万人参加健美操中心活动[4],而当时的英国与法国人口总数相加也只不过8000万左右,两国将近十二分之一的人口参与了这项运动,由此可见健美操运动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在后亚运时代,如音乐、动作和服装等这些不可或缺的时尚潮流元素都将成为今后健美操运动结构组成的“风向标”,而对作为健美操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健美操而言,也必将受到其深远的影响。
在新周期(2009-2012)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允许范围内,运用艺术学、舞蹈学和体育美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时下流行元素,不断充实和丰富竞技健美操运动内涵与表现力。利用时下流行音乐或极富艺术性古典曲目作为背景伴奏,不仅能够提高竞技健美操的艺术性,而且还可以引发人们对通过竞技健美操演绎的流行与经典的浓厚兴趣,从而极大的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而观众的情绪又是运动员情绪的“催化剂”,这几方面因素相互融合促进,能够营造良好的赛场氛围,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比赛成绩创造先决条件;健美操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使它可以迅速的吸收各个舞种的特点与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加以艺术和技术加工,不断的充实自身,例如,有些竞技健美操动作中融合了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舞蹈动作,让人在“月球漫步”的享受中,也不禁流露出对这位天皇巨星深切的缅怀,引起观众的内心的共鸣,从而对竞技健美操越发的关注;竞技健美操动作技术之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形体之美和朝气蓬勃、积极乐观的健康之美,使竞技健美操成为了对体育之美最好的“诠释者”之一。其中,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所穿着的运动服装,作为运动场上一种特殊的视觉元素,在增加运动员们展示自身运动技艺的美感和整体动作艺术性的同时,也很大程度的博取了观众的眼球。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服装在其舒适、便捷的基础上,还融入了明快的色调、新颖时尚的设计和高科技元素,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大众关注的焦点。
现今,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体育的各个领域,而竞技健美操做为体育大家庭的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发展也必然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
首先,科技为竞技健美操乃至整个体育系统提供了物质支撑。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种交通手段和通讯工具,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话、卫星导航与通讯、网络技术等被体育传媒和运动竞赛组织广泛使用;各种新型材料将被广泛应用于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装备、器材、服装、场地等器物层次上;计算机、电视、录像等电教设备将直接引入到竞技健美操的教育和运动训练过程中来,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各种科研工具,如科研实验的仪器设备、各种指标的测试工具等也将应用于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研究。
其次,科技重塑了大众的体育价值观。当科学技术的影响深入到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引起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变化的时候,这种科学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就开始作用于文化的行为规范层次了。比如,在进入小康社会之后,由于医学知识和体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大众的健康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体育行为也就随之出现了积极参与的倾向[5]。
第三,社会科学将进一步完善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和管理体制。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研究成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出现,以及建立在这些横断学科基础上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决策论、运筹学等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有的概念和科学认知方法,而这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对认识体育制度、体育管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可能途径。同时,将先进的科学引入竞技健美操的训练与管理,改革一些不合理的训练手段和规章制度,这种融合与改革恰恰也是从根本上使科学技术与体育文化和谐整合的社会途径之一。
第四,由医学科技和体育相结合而产生的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为竞技健美操提供了医疗与营养保障。对从事竞技健美操运动的人员,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能力试验和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测),根据其健康状况、体能贮备以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年龄、性别和兴趣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合理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并指出运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这样不仅可以成为教练员指导和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有效方式。由于运动处方高度个性化、合理化的指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将使竞技健美操运动训练与竞赛的效果大幅度提高。
这次参加广州亚运会的健美操队各有创意,将健美操运动以迥然不同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理工大学健美操队的表演,将江西客家文化与传统舞蹈相结合所编排的节目,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这次成功的实践,无疑是为未来竞技健美操在动作创编上指出了一条“新路”。
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所谓“原生态”或“中国风”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大众喜爱,这些没有被特殊雕饰、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富含中国元素的表演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心灵回归自然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在展现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积淀的同时,更强化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而且文化的发展是连续性的,任何新思想和新文化都是在对传统思想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传统思想和文化,新思想和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方面,竞技健美操作为现代体育系统的一部分,使之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不仅是对健美操运动内容的丰富,也符合健美操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以不断增加技术动作难度和运动员的稳定性来获取成绩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竞技健美操全面发展的需要,而提高艺术表现力则更符合人文精神。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些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来,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也是对其艺术性的极大提高;其次,运用现代体育手段融合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对竞技健美操提出的新要求。
另一方面,竞技健美操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手段,也发挥着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互通有无,增进和丰富文化发展的作用。任何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对抗也是没有前途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的今天,更是如此。目前中国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通过体育这种“世界语言”,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动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因此,融入民族文化的竞技健美操运动,不只凸显了运动技巧的高超,也将成为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精神风貌的平台。
回顾现代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健美操运动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的关注与喜爱,而相关的比赛也应运而生。
早在1983年,美国就举行了首届健美操比赛,1984年首届远东地区健美操大赛在日本举行,也正是由于这两次大赛的成功,健美操运动在世界各地全面兴起;1990年,美国主办了首届健美操世界冠军赛,日本主办了首届健美操世界杯赛;1995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在法国举办了首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目前每年国际上举办的健美操的主要赛事有: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世界冠军赛和世界巡回赛。
尽管拥有多项赛事,但国际健美操委员会在力争在2004年将竞技健美操项目带入雅典奥运会时,却没有成功。竞技健美操运动无法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的原因很多,除自身项目特点和风格的限制外,主要有竞技健美操规则不够完善、观赏性弱化、奥运“瘦身”计划实施的约束等因素制约[6]。但这些困难在广州亚运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会被一一克服,而竞技健美操项目在2011年成为了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比赛日益增多,竞技健美操的比赛规则也将不断完善。早在上一个奥运周期(2005-2008年),国际体操联合会(FIG)为了使健美操运动适应奥运会的竞赛规章,对健美操运动的规则进行了部分修改,将健美操的名称由原来的Aerobics改为Aerobic gymnastics,同时对艺术表现力的评判细则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整合[7]。2009-2012年新周期的FIG竞技健美操规则修改了比赛的场地、时间以及难度价值的计算方法和难度数量要求,重新编写了艺术评分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各裁判组的职责与要求,使规则趋于规范化、人性化、合理化[8]。
竞技健美操不断增加动作难度以求提高自身竞技性的做法,弱化了它的艺术性和安全性,从而观赏性降低,但随着流行元素与民族文化元素加入到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来后,其内容和艺术性将会被极大的丰富,观赏性的大幅度提高必然将吸引更多大众的关注。
奥运“瘦身”计划的出台不外乎是出于对主办国的经济实力的考量与参赛国家之间对同一项目是否具有传统优势的公平性原因。举办奥运会本身不仅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大的肯定,也将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也将不断提升,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将会大大减弱。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的先进体育竞技技术和科学的辅助手段,将以相互促进的目的经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进行相互交流,进一步缩小在同一项目上的不同国家的实力差距,从而达到真正的体育大繁荣。
在后亚运时代,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将与时俱进,时刻贴合社会大众对其的选择和需求;时尚流行元素、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入,竞技健美操将被赋予新的“活力”并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身,使之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更具竞争力,而奥运会接纳竞技健美操成为正式项目也必将被提上日程;现代科学将为竞技健美操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使之可以无后顾之忧的顺利发展。拥有全新“生命力”竞技健美操将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推动和促进现代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王洪.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 2002, 23 (3): 64-65.
[2]王晓.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2, 6 (3): 71-73.
[3]肖光来.健美操(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6.
[4]赵红.健美操教育(第一版)[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10.
[5]卢元镇.体育社会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38.
[6]万星.健美操尚未进入奥运会的原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14 (4): 49-51.
[7]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竞赛规则(2005-2008)[S].北京:中国健美操协会, 2005.
[8]李慧.2009—2012年新周期健美操国际新规则的分析与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 2009, 16 (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