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2011-12-07 02:23吕旭涛浩47500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全球化武术民族

吕旭涛,洪 浩475001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吕旭涛,洪 浩475001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新的冲击,使民族传统体育处于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境地。但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民族文化复兴和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因此提出了提高生源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小学单列武术课等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对策。

全球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西方体育;生存;发展

1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体东渐”与“东体西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问题成为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在来势凶猛的全球化浪潮中,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成为全世界最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其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借助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以超强的动力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逐渐形成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中心的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趋势,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既受到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伴随着中国文化热的兴起,太极拳风靡全球,健身气功备受西方人士的喜爱,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设立也为中国传统体育在西方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阵地。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便将目光投向世界的东方。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也使诞生于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汲取了东方体育文化的营养,这正是东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各展风采的真实写照。

当下的体育文化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不同优秀体育文化多元发展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格局还尚未形成。这就意味着强势的西方体育文化必将对民族体育文化形成强大的冲击,使其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现代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自身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诉求注定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融入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但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站在民族性的战略高度上去应对,而不能毫无特色或者麻木不仁地被淹没乃至消亡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2 民族传体育专业存在的当代意义

2.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典上,江泽民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告:新世纪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标志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干——武术,已被海内外人士视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和代表。近年来,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重视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2.2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图谋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鉴于此,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这不仅指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指明了武术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应站在复兴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应带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2.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文化的挤压之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地流失乃至消亡。为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和太极拳等20个武术项目,以及抖空竹、珍珠球、叼羊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历史上曾经繁荣兴旺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却处于濒危与保护的境地。作为文化传承主阵地的高等院校,为传承民族文化瑰宝,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传习者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2.4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需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国家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在建设体育大国的诸多内涵中,民族传统体育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着中华民族能否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奉献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关系着民族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大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而高等学校更应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进而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贡献。

3 民族传体育专业面临的危机

3.1 生源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采用的是单招模式,考生必须获得二级运动员以上等级资格,每年由各招生院校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技术测试,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每年的5月份共同组织全国的文化课统一考试,由招生院校自主划线录取,报考的学生主要来自武术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和普通高中。尽管,近些年各武术学校也十分重视文化课教学,但由于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与普通高中生相比相对较差。而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多数是文化课学习没有希望,而中途转学武术,专业训练时间相对较短。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自幼习武,专项技能突出,文化课学习介于高中生和武校生之间,是较为理想的生源来源渠道,但由于各地的体育运动学校整体上处于下滑状态,导致此部分生源所占比例不是很大。由于武校生所占比例较大,造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稍低于运动训练专业。由此可见,生源的结构状况,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源素质。3.2 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以武术为主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纳入高等学府,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高级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以下4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现行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竞技武术的模式来培养,忽视了武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二是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的运动内容在专业技术教学上主要表现为套路与散打;三是仅注重对技术动作的表象化学习,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讲授[2];四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虽属非师范专业,但各院校基本上是按照体育教育的模式来培养,未充分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特点,造成人才培养单一,不能充分适应社会需求。

3.3 就业率偏低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全国45所具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资格的高校,每年招收武术套路和散打的学生约为3 000多人。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为数不多,但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招生人数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体育类的就业岗位日趋紧张,客观上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主观因素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担任中小学体育教师,但该专业又属非师范专业,在培养方案中缺乏师范模块的课程,造成学生教学技能不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到中小学就业时,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相比,无论是在一般体育课教学,还是在理论课讲授中,多处不利。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能从事不同项目教学的老师,技能单一的武术专业毕业生不是很受欢迎,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不畅。主客观上的诸多因素造成民族传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率偏低。

4 民族传体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4.1 改革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 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武术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必须改革招生体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来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不仅通过单招招收运动员学生,还应通过统招招收普通高中生。一些在高中学习传统武术的习练者,由于缺乏参加省级武术比赛的机会,不能获得二级运动员证书,因而被排斥在单招之外;应在统招中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不仅可为这部分学生创造到高校深造的机会,还能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源质量。另外,对于民间一些传统武术传承人应开辟绿色通道,使其借助高校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其次,进一步加强招生管理。一是现有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计划,国家体育总局对各高校的招生计划进行统筹管理,保证招生计划与报名人数之间的合理配置。二是专项技术测试进行各省内统考,确保公平竞争。

4.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当其冲。必须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模式走向自主创新型发展的模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同步,从而更好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具有与西方体育教育共有的价值,还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特殊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技术教学内容应突破套路和散手的束缚,形成教育功能突出、内容丰富的体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在以上改革思路的指导下,改变以往按照套路和散打两个专项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之下细化出武术教育、武术艺术、武术文秘和国际武术等专业方向。武术教育方向以培养中小学武术师资为主要任务;武术艺术方向主要培养武术表演、武打设计和创作、武术艺术指导和编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武术文秘方向主要培养既具有武术基本技术、实战技击的技术能力,又具有文秘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汽车驾驶等相关能力的高级商务助理;国际武术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武术技术技能,同时具有武术外语教学能力,能通过武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宣传、交流的专业人才,同时该方向吸引和招收海外武术留学生。

4.3 中小学单列武术课 青少年武术教育关系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的健康,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的中小学武术课多由一般体育教师来担任,由于任课教师武术技术薄弱,教学多是蜻蜓点水,缺乏对武术文化内涵的诠释,难以担当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也难以通过武术教育实现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一方面中小学武术师资十分匮乏,而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又很难到中小学就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可借鉴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为传承民族文化而将本民族的传统体育在中小学单列课程的做法。中小学单列武术课不仅能充分保障武术教学课时,还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提供制度保障。

[1]教育部,中宣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N].中国教育报,2004-04-03.

[2]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3):87.

[3]古柏.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8(6).

[4]孟宪忠,张士伟.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J].中国集体经济,2009(7).

[5]黄文仁.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LU Xu-tao,Hong Hao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China 475001)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the Olympic movement,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stern powerful sports culture has imposed new impact on China'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putt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a further marginalized situation.But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aj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world sports culture.The countermeasures,including improving students'quality,innova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singling martial arts clas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etc.,are accordingly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globalization,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ajor,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western sports,survive,development

G807.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1)09-0078-03

G807.4

A

1001-9154(2011)09-0078-03

吕旭涛(1976-),女,河南陕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方向研究。

2011-06-05

猜你喜欢
全球化武术民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