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认知中的力动态系统阐释

2011-11-28 02:46韩春兰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受力力量动态

韩春兰

(滨州学院 外语系,山东 滨州 256600)

语言与认知中的力动态系统阐释

韩春兰

(滨州学院 外语系,山东 滨州 256600)

力动态(Force Dynamics)概念是由认知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力动态系统置于认知语义学广阔背景中,用来表征物体间力的互动方式,从而表征我们的动觉系统。力动态作为一种基本的概念体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用来构建语言中与力互动相关的概念材料。力动态系统被认为是一种封闭类概念范畴,就像数、体、语气和证据性(Evidentiality)等范畴一样。用来表达力动态模式的词汇不仅表示物理力,而且通过隐喻扩展,还用来表达心理和社会领域的抽象的力概念。用来表达力互动的概念系统内置于语言结构中,并与其他的认知域相连。

力动态系统;施力体;受力体;运动;静止

力动态概念是由认知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后的著作中进一步拓展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动态概念弥散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它不但对解释情态动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而且也被用于话语分析、词汇语义学和形态句法学分析。对力关系的分析是Talmy认知语义学的一个特色。它是一个语义范畴,描述力的互动方式,包括施加力、对抗力等。它不仅用来表述诸如推、拉或拖、拽等具体的力概念,而且可以用来描述抽象的力概念,如:想要、被迫等。Talmy就人类如何构建语言,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提出了四个认知系统:构型结构、视点位置、注意力的分配和力动态系统。前三者Talmy称之为构造系统,用来表征我们的视觉感知系统;力动态是第四个系统,用来表征我们的动觉系统。

一、力动态系统概述

相对于传统语言学中提出的“使动”概念,力动态系统对这一概念提供了一套更为精确的分析手段。力动态系统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发挥构建作用。首先,它有直接的语法表征形式,表现在某些连词、介词以及其他封闭类词汇中,而且它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对情态动词从整体上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其次,开放类词项中也包含力动态模式。用来表达力动态模式的词项不仅可以表达物理的力互动,而且通过隐喻扩展,也可以表达心理的和社会的力互动。这种表达力互动的概念系统内置于语言结构中,并与其他的认知域相连。总之,力动态作为一种基本的概念体系而存在,对与力互动相关的概念材料进行构建。力动态系统被认为是一种封闭类概念范畴,就像数、体、语气和证据性(Evidentiality)等范畴一样。

讨论构成力动态系统的概念元素,我们先看下面两个例句:

a.The door is closed.(门关着。)

b.The door can not open.(门打不开。)

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即门关着。但在a句中,没有力动态模式,因为没有出现彼此相对的两个力,它只是表示门关着这种状态;而在b句中,却表现出了力动态模式,某种外来的力阻止门被打开(比如门可能被卡住了)。

在有力动态系统存在的话语中,通常有两种彼此相对的力量。基于它们角色的不同,这两种施力因素一个被前景化,成为注意的焦点,称之为受力体(Agonist),用圆圈表示;另一个因素称为施力体(Antagonist),用月牙表示。在以上例句中,门是受力体,阻止门打开的力是施力体。

力实体(Force Entities)都有一种内在的倾向性:运动或静止。对于受力体的倾向性来说,箭头表示运动,大圆点表示静止。施力体呈现出与受力物体相反的倾向性。

平衡性:在有力动态模式出现的话语中,有时两种力量不平衡,一种力量比另一种力量要么强大,要么弱小。在图表中,强大的力用加号表示,弱小的力用减号表示。

两种力量对抗的结果取决于内在倾向性和两种力的平衡。这种结果用一条线表示出来,带有箭头的线表示结果是运动的,带有黑圆点的线表示结果是静止的。这些不同的要素图示如下:

二、力动态系统中表现出的三种“力”

力动态系统中的力不仅指具体的物体发出的力,还可以喻指心理和社会方面抽象的力。

1.“物理力(Physical Force)”指的是具体的物体产生的力。例如:

a.The ball was rolling along the green.(球正沿着草地滚动。)

b.The ball kept(on)rolling alone the green.(球一直在草地上滚动。)

句a描述的事件没有力动态模式,而在句b中,动词keep的使用使句子呈现出了力动态模式,这种力动态模式可以做两种设想:一种是球倾向于静止,但外在力量风促使球滚动;另一种是尽管有外在的阻碍,比如草,但球克服了外在的反作用力仍然不停地滚动。

2.“心理力(Psychological Force)”喻指由于心理或情感产生的无形的“力”。如:

a.He didn’t close the door.(他没有关门。)

b.He refrained from closing the door.(他克制着不去关门。)

句a和句b描述的情景一样,即门没有关。a句不存在力动态系统;但b句表现了心理冲突,即他想关门的“力”与他想克制的“力”之间冲突的结果。

3.“社会力(Social Force)”指的是社会责任、义务等构成的一种动力或约束力。如:

a.She’s got to go to the park.(她不得不去公园。)

b.She gets to go to the park.(她去了公园。)

这两句话表现了不同的力动态模式,但产生了相同的外显结果,都去了公园。在句a中,她希望(力倾向性)不去操场,但被外在力量所迫,她不得不去;在句b中,她的愿望是去操场,并且没有受到外界的阻挡,从而去了操场。

三、力动态模式的分类

1.基本的力动态模式

根据以上构成力动态的这些基本元素,我们可以描述最基本的四种力动态模式。用图表表示如下:

基本的恒定力动态模式图①Leonard Talmy,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I&II.Cambridge:MIT Press,2000.p.415.

a.受力体倾向于静止,施力体的力量大于受力体,从而迫使它移动。

例如:The ball kept rolling because of the wind blowing on it.(因为风吹,球不停地滚动。)

b.受力体倾向于静止,但受力体的力量大于施力体,因此仍然能够保持它的静止状态。

例如:The shed kept standing despite the gale wind blowing against it.(尽管大风不停的吹打着棚屋,但它仍然屹立不动。)

c.受力体倾向于运动,但力量大于施力体的力量,因此受力体仍然处于运动状态。

例如:The ball kept rolling despite the stiff grass.(尽管受到草的阻碍,球仍然在滚动着。)

d.受力体倾向于运动,但力量小于施力体的力量,运动倾向受到阻碍。

例如:The log kept lying on the incline because of the ridge there.(由于山脊的存在,那根原木静静地躺在斜坡上。)

在上面的矩阵中,每一对图表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上排(a、b)中,受力体都是倾向于静止,而在下排(c、d)中,受力体都是倾向于运动。在左栏(a、c)中,力对抗的结果是受力体处于运动,而在右栏(b、d)中,力对抗的结果是受力体处于静止。更有意义的是,对角(a、d)代表了施力体力量大于受力体的这种情况,力对抗的结果与受力体的内在倾向性相反。对角(b、c)代表了受力体力量大于施力体的这种情况,力对抗的结果与受力体的内在倾向性相一致。力动态系统分析了基本的概念despite(尽管)和because of(因为)以及某些特定的概念如hindering(阻止)和blocking(阻塞)。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把不相关的一套基本概念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它们的根本特征和相似性。

2.变动的力动态模式

有时施力体并不是对受力体持续地施加力,而是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冲击或力突然消失。下图中,箭头表示突然施加的某种力或某种力突然消失,斜线标志着运动状态的改变。

受力体发生改变的力动态模式图①Leonard Talmy,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ume I&II,Cambridge:MIT Press,2000.p.418.

e.施力体突然受到外力的冲击,致使受力体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

例如:The ball’s hitting it made the lamp topple from the table.(球的撞击使得灯倒在桌子上。)

f.施力体突然受到外力的冲击,致使受力体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例如:The water’s dripping on it made the fire go out.(水滴在火上使它熄灭了。)

g.施力体突然消失,致使受力体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

例如:The plug’s coming loose let the water drain from the tank.(塞子变松使得水从容器里流出来。)

h.施力体突然消失,致使受力体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例如:The stirring rod’s breaking let the ingredients settle to the bottom.(搅拌棒断了,使得这些原料沉到了容器底部。)

在这个矩阵中,对角(e、h)中的受力体倾向于静止,而对角(f、g)中的受力体倾向于运动。上排(e、f)表示施力体受到外力的突然冲击,而下排(g、h)表示施力体突然消失。左栏(e、g)表示受力体由静态转入动态,右栏(f、h)表示受力体由动态转入静态。

3.力量平衡的变化

上面的力动态模式是指受力体突然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模式。下面我们描述另一种力动态模式。受力体和施力体维持着对彼此的作用力。但力量的平衡性随着其中一个实体力量的削弱或加强发生了转换。在平衡转换模式中,施力体由于自身的原因可能变弱或加强,与受力体相比,力量平衡发生转化。

例如:The enemy overcame us as we stood defending the boader.(我们坚守边境,但敌人打败了我们。)

单词overcome(战胜)表征了这种模式。

力动态系统是对传统的使动概念的一种概括(Generalization),对这一概念提供了一个精细的分析框架。由于前景化(Foregrounding)的可选择性,力动态系统既允许施力体做主语的构式存在,也允许受力体做主语的构式存在。力动态系统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是对传统概念的超越,它是一个更加宽泛、系统的概念矩阵。以上分析局限于具体的力的互动,这一概念也可以扩展到语义的心理因素方面,如推、堵等类似概念在心理域中表现为抽象的想和抑制等抽象概念,表现为一种心理力。如:

a.He held himself back from responding.(他克制住自己没有回答。)

b.He refrained from responding.(他克制住自己没有回答。)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力动态系统从物理域延伸到心理域,现在我们把这一框架进一步延伸到社会力动态系统。这种延伸是隐喻类比在起作用,它似乎镶嵌在语义的组织中。

源喻是物理力动态系统,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量,后一个物体从而表现出某种特定的状态。目标域是社会力动态系统,施力体施加某种行为(比如交流),这种行为被受力体感受到并相应地产生某种特定行为。如:

a.He’s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to keep silent.(他处于压力而保持沉默。)

b.Our government exerted pressure on that country to toe our line.(我们政府为了让那个国家服从命令而对其施加压力。)

c.Getting job security relieved the pressure on her to perform.(获得工作保障减轻了她做工作的压力。)

d.The gang pushed him to do things he didn’t want to.(这一伙人迫使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所有用来表达物理力动态系统概念的语言构式都可以用来表达社会力动态概念。我们举例说明:

I urged him to leave here.(我催促他离开这儿。)

在这句话中,I(我)是施力体,him(他)是受力体,施力体意欲通过话语影响受力体做出某种行为,这种表达方式的语义结果是使这种互动呈现出力动态形式,施力体对受力体的特定行为施加压力。

四、结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力动态系统是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语义范畴。但一旦被认识到,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组织范畴。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力动态系统普遍存在于物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语言域。力动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克服在对理论进行描述时总是使用以视觉为基础的模式。语言学的任务是把这四种或更多的图式系统融合在一起,对语言中的概念结构进行统一的描述。

H030

A

1003-4145[2011]08-0104-04

2011-05-10

韩春兰(1971-),女,汉族,滨州学院外语系老师,博士。

(责任编辑:陆晓芳sdluxiaofang@163.com)

猜你喜欢
受力力量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受力分析的三个“嘱托”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