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汀, 李剑志, 唐梓钧, 王 星, 曾 峰, 邓学建
(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 长沙 400081; 2.沅江市职业中专学校,中国 沅江 413102)
2010年4月4日,在湖南沅陵县考察期间,拍摄到一组鶺鸰的照片,共2雄1雌.此外,又于15日、19日、23日、27日,在湖南益阳拍摄到数组鹡鸰照片,分别为2雄1雌、2雄2雌、4雄3雌、1雄.后经过反复鉴定和查阅资料[1-5],确定为黄头鶺鸰Motacillacitreola,为湖南省鸟类新纪录,隶属于雀形目鶺鸰科鶺鸰属.
4日的黄头鶺鸰Motacillacitreola(图1)摄于河涨洲(N:28°29′40.7″、E:110°24′22.0″),为沅江江中一小洲,水位低,小洲四周滩涂露出,生长大量湿地植被.
15、19、23、27日的4组黄头鶺鸰Motacillacitreola(图2)摄于湖南益阳赤山岛东边已退耕还湖的江渚头垸(N:28°55′13.3″,E: 112°19′20.5″),为临湖的大面积浅滩洼地,以湿地植物为主.
黄头鶺鸰Motacillacitreola体型略小,15~19 cm.雄鸟嘴尖细,黑褐色,尖端隐约有一小缺刻;鼻孔椭圆,有一白色鼻膜覆盖其中;虹膜黑褐色;眼下周及眼先部带有黄白色的细小颗粒,略形成条棱状;全头辉黄色,耳羽区域稍暗;后颈及颈侧带半周黑色领环,前颈以辉黄;喉、胸、腹辉黄色;两胁部灰色向胸腹部过渡;背部至尾着单一灰色;翅上大、中、小覆羽与背部同色,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及小翼羽黑灰色,其外甲羽带灰白色外缘且依次扩大而形成翅斑;尾上覆羽黑灰色,由背部灰色向尾羽黑色过渡;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外甲羽外缘带白色狭边;脚黑褐色.雌鸟(图2-B)整体体色较雄鸟暗淡,头部仅眉纹和喉黄色,额、枕、耳羽部分灰黄色;后颈及颈侧无黑色领环;胸腹部暗灰黄色;其他部位特征与雄鸟无明显差异[2-4].
其中,后颈及颈侧带黑色领环,下体辉黄为黄头鶺鸰指名亚种Motacillacitreolacitreola的鉴别特征[6].所发现的黄头鹡鸰均符合这一特征,故定为指名亚种M.c.citreola.
图1 黄头鶺鸰摄于沅陵(刘汀、唐梓钧摄)
图2 黄头鶺鸰摄于益阳(李剑志摄)
黄头鶺鸰共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M.c.citreola、新疆亚种M.c.werae、西南亚种M.c.calcarata,在我国均有分布.指名亚种M.c.citreola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蒙古、中亚、印度等地,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兴安岭、辽宁西北部、河北北部和甘肃等地,为夏候鸟,迁徙或越冬期间见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四川、西藏、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为旅鸟或冬候鸟[7-9].可以看出该亚种主要是在我国南部沿海省区以及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越冬,每年4月中下旬迁北繁殖,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越冬,此次拍摄的黄头鶺鸰属于该亚种.由于黄头鹡鸰在湖南境内未曾有过集群报道,且此次的个体摄于4月,故推断该亚种可能是在广东、福建境内过冬后向北方迁徙路过湖南境内[5,10].
参考文献:
[1] 邓学建.都庞岭脊椎动物本底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郑作新.中国鸟类系统检索[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5] OLIVER K, BRETT W B, CHEN G J. Late summer ornithological inventories of Mt. Shunhuang and Mt. Dawei in Hunan,China[J].动物学研究,2005,26(1):31-39.
[6] 郑宝赉.中国动物志:鸟纲:雀形目:阔嘴鸟科-和平鸟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7]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 郑作新.中国鸟类分布名录:雀形目[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9]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 邓学建,叶贻云,沈猷慧,等.湖南鸟类新纪录17种[J].动物学杂志,1995(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