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南海

2011-11-24 00:38苏维民
领导文萃 2011年12期
关键词:杨尚昆中南海胡耀邦

□苏维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南海

□苏维民

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得到平反。1979年3月1日,我回到阔别14年的中南海,回到了中央办公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中办的陈麒章等几位老同志就联名给党中央写信,提出在“文化大革命”中,原中央办公厅被诬陷是“彭罗陆杨反革命政变集团的黑窝子、烂摊子”,中办的工作人员是“杨尚昆招降纳叛来的死党、爪牙”,现在复查工作仍然控制在过去整人的人手里,要求立即改组复查班子,为整个中办和受迫害的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2月2日,胡耀邦阅后立即批示“同意先调整复查班子,实事求是地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可以说,没有胡耀邦“先调整复查班子”的果断决策,中办受迫害同志的平反不会顺利进行。“文化大革命”以打倒“彭罗陆杨”开始,杨尚昆首当其冲,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因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在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仍然坚持杨尚昆“在私录毛主席谈话的问题上犯有错误”,需要复查,因此,为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平反被迫拖了一段时间。

我回到中办时,中南海内正大搞土木工程,即所谓“五一九”工程。工程已接近尾声但环境杂乱无章,道路泥泞难行,根本不像是机关的样子。

当时,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和中央办公厅几位领导同志就安排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汪东兴办公的丙楼办公。丙楼是一座大约只有20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因为当时丙楼二、三两层被中央专案组占用,专案组虽已停止工作,但是房间内堆积着大量文件、材料。人去楼未空,能够使用的只有一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姚依林,胡乔木和冯文彬以及邓力群,都挤在一层南侧的几间房子里,两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办公条件非常简陋。

那时我国财政经济十分困难。那一段时间,中央召开各种会议,只招待一杯白开水,如果你想喝茶要收茶叶钱2角,没有带钱就记账以后补交。这个规矩直到1982年后才取消。中央召开小型会议,不安排住宾馆或招待所,而是在中南海内挤。勤政殿、丙楼、152楼、202楼和警卫局大楼都住过各地来京开会的同志,杨尚昆从广东来京参加会议也住过勤政殿。一幢房子既办公又是招待所也是前所未闻。中央召开会议就餐收费也根据工资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无论与会人员还是会议工作人员,月工资百元以下的每人每日收4角,百元以上者则一律每人每日收1元。

当时胡耀邦家住北长街会计司胡同,和中南海只一墙之隔,后来还打通了一个门,来往就更方便了。但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就吃住在勤政殿,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是在床上看当天的《人民日报》清样,星期天也很少回家。作为总书记,日理万机,每天要批阅大量文件,送给他的请示、报告大多是当天处理完毕,从无积压。疲倦时就由警卫秘书李汉平陪着去“海”边散散步,如果天气不好或晚间就在勤政殿内的过道里转上几圈。他身上带有“计步器”,每天坚持走路,并力争达到万步的目标,既是休息,也锻炼了身体。他倡议在勤政殿办公的全体人员,要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参加一点体力劳动,每星期六下午2点,他准时带头走出办公室,和大家一起把勤政殿院内和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

胡耀邦到勤政殿办公不久,就想到“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老同志被整或靠边站,从那时起再也没有来过中南海,他们可能有许多话要向书记处的同志倾诉,就决定每逢星期日勤政殿敞开大门,欢迎老同志们来做客、谈心。一个月以后,为庆祝“五一”劳动节,又正式以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请柬,邀请在京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观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故居。以后逐步扩大范围,决定中南海每逢节假日对外开放,一下子消除了中南海在人民群众中的神秘感,拉近了党中央和群众的距离。

在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他讲了一段很好的话,他说,两个没有变。“一是老革命家的作用没有变,二是我的水平也没有变”。他说:“我的水平并没有变,那更是同志们看得很清楚的。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的职务突然上升了,他的本事也随即膨胀起来。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那个胡耀邦。”

(摘自《百年潮》)

猜你喜欢
杨尚昆中南海胡耀邦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中南海的深情
杨尚昆如何评价自己中办主任生涯
中南海“总辅导员”杨尚昆
杨尚昆体内的弹片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胡耀邦夜宿我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