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录》版本述略

2011-11-21 15:08娄明辉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蒋氏刻本东华

娄明辉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1 《东华录》的蒋氏本和王氏本

《东华录》以清朝的国史馆设在东华门内而得名(东华门为 “紫禁城之东门,门外有下马石牌”[1])。大致而言,《东华录》分为蒋录和王录两种。蒋录即由蒋良骐所编,通行本为 32卷,系对从清太祖天命至清世宗雍正五帝六朝的实录(也有一些其他文献摘抄)。

蒋良骐(1723—1789年),字千之。嘉庆《全州志》言其“才思宏富,倚马千言,为两粤文人之冠”,[2]其事迹又散见于《盛京通志》《奉天通志》《锦县志略》等。[3]清代,翰林多被授以编修、修撰,然后入国史馆。蒋良骐在《东华录》的序言中云此书“以《实录》、红本及各种官修之书为主”。关于东华门内实录馆里的清实录材料,萧一山言“以其所据为初纂本,非乾隆以后改订之本也。乾隆因尊祖而避其祖讳,毫无存留信史之念,是以修改之实录,与初纂本实录迥不同矣”。[4]蒋氏所见雍正以前的各朝实录,系乾隆初年重修前的本子,所以史料价值很高。

王录为王先谦所编,又称王氏《东华录》。存世版本较多,除单行本外,又有九朝、十朝、十一朝之分。

王先谦(1842—1917年),字益吾,号葵园,室名虚受堂。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授国史馆编修、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等职。王先谦“直节垂声,遗书传世,足动高山之仰,历止湘学之光”。[5]张舜徽评价王先谦“功力仍在文辞。经史之学,皆非所长……其精力所注,虽多为纂辑之业,然于学术源流,经说中失,辨析至明……于湖湘后进,尤有拥彗清道之功,固晚清一大学人也”,[6]盖为中允之言。

蒋录记述了清开国至雍正共五帝六朝的史实,王氏又纂辑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史实积成 230卷①,名为《东华续录》。又病蒋录过简,重新辑录雍正以前史实而成 195卷;另据潘福颐仿照蒋录体例所著的咸丰朝《东华录》69卷增订为 100卷;加上王氏所纂 100卷本同治朝《东华录》,统称为《十一朝东华录》。

此后,又有朱寿朋者,编成光绪朝《东华录》220卷。朱寿朋字锡百,又作锡伯,号曼盦,江苏省上海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

2 蒋氏《东华录》的版本

蒋录最先以抄本形式流传。盖蒋氏所参考的实录等在当时系秘档,作为翰林编修,蒋氏不可能把自己所摘抄的清宫秘密贸然付梓。《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关于《东华录》条云“自来金匮石室之藏,外人弗得见,馆职诸臣,亦不敢私有写录”,[7]由此可证。当时,乾隆朝文字狱大兴,蒋氏对此也不能不有所忌讳。蒋氏《东华录》稿抄本及非抄本(刻本、铅印本、活字本等)的版本情况,笔者参据诸家书目及通过对国内外各主要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的调查,分述如下。

清人奕赓在《东华录缀言》中说《东华录》“初无镌本,传抄既广,鱼鲁颇多”。[8]蒋录抄本的卷数有不分卷、8卷、16卷、32卷和 34卷之别,行款字数多有不同,文字亦有差异。显系不同人、不同时期所抄,其中以 16卷本最多。8卷《东华备遗录》稿本,为清国史馆《实录》专用纸,被认为是蒋录印本的祖本。辽宁省图书馆所藏的 34卷本,前 16卷记康熙以前事,后 18卷专记雍正朝事,内容较 16卷本多出许多。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 16卷抄本,书中弘字缺笔,且钤有“端方印信”白文印和“长沙王先谦章”朱方印,天头并有墨笔批校,应是由二人收藏过或经审阅过的本子。

关于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有通行本和山东刻本。据台湾学者陈捷先先生的考证,山东刻本较通行本版面宽大,字画清楚,讹误较少。似通行本据山东本翻刻。[9]蒋录的最早刻本,据笔者所查,多著录为乾隆三十年,恐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如《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 368册所收的《东华录》为乾隆间刻本。但观是书,仅卷前有蒋良骐乾隆三十年识语一篇,不能作为版本的有力证明。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有关蒋录的几则记载,其中也隐约透露了这方面的情况。如李氏同治丙寅(1866年)2月 14日的日记中有 “夜阅《东华录》,湘源蒋良骐撰,凡三十二卷……其书编年纪录,毫无触迕……向传是书语多诋诬,故奉令禁,凡民间所妄谈国家草昧隐秘之事,谓皆出于此中”;[10]394同治戊辰(1868年)12月 13日的日记:“其所记载,皆直录史馆红本,绝无妨碍之词,故近日都市通行,不复重申明禁”。[10]394另据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11]《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12]等所记,还有道光年间刻本,并有大字本和小字本之分。另孟森《读清实录商榷》一文中言其“刊刻未必在当时,当时恐不敢犯此口实。不过有此稿本,为后人所得而印行耳 ”。[13]以此观之,则蒋氏《东华录》的刊行,似应定为乾隆朝以后为宜。②

此书传入日本后,也有抄本、刻本之分。日本刻本以天保四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为最早,此外亦有天保十四年(1843年)及嘉永五年(1852年)等刻本。且中国国内所传多为 32卷本,流传至日本后,则有 16卷本和 32卷本之分。盖 32卷本据中国刊本而 16卷本为日本所刊行。今日所见活字本,仅有同治十一年群玉山房的活字印本一种。

3 王氏《东华录》的版本

王氏《东华录》在光绪年间陆续刊刻,卷帙更为浩繁。除分朝梓行外,也有九朝、十朝、十一朝之分。因为出版者选择的时限不同,记事各有取舍,如对咸丰一朝有以王氏 100卷本刊行者,也有以潘福颐 69卷本印行者,故卷数有多寡之分;另外存世者有些已非完帙,或因出版时对内容卷数的合并增删,使卷数变得更为复杂。如光绪十年铅印九朝本,天命朝由4卷变为 1卷,天聪崇德朝仅 3卷,顺治至道光朝卷数也大为压缩,因此总卷数变为 120卷。王先谦《葵园自订年谱》中言“乾隆一朝政要大略具存。不揣冒昧,敬登梨枣,欲得家置一编,循览纟由绎”。[14]可见王氏于光绪五年确曾自刻乾隆朝 120卷《东华续录》。光绪十年王氏又自刻九朝《东华录》424卷(已收入《续修四库全书》)。比较而言,王氏刊本确较他本为优。王氏刊刻书籍始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止于民国四年。40余年间共刊刻书籍 40余种[15]。王氏精于考证,刻印书籍亦精美,可称晚清刻本之精。此外多为各书局(书坊)本。清代历朝实录均藏之于金匮石室,常人难以见到,王录问世以来,以其内容浩繁、取材丰富,为时人所重,市场需求量也大。同时清末石印、铅印技术大兴,以其先进便捷,大有取代传统雕版印刷之势。故而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广百宋斋、文澜书局、钦文书局、积山书局等都竞相将其以石印、铅印行世。乾隆、嘉庆时代,考据盛行,学者多讳言本朝历史,直至清末经世之风才复兴,《东华录》的流行于此亦不无关系。

《东华录》问世以来,又有若干种相关书籍印行。如清奕赓撰有《东华录缀言》六卷;清李淡霞抄本《东华录记不分卷并附内苑三海等处略记一卷诸王监国略记一卷》,今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上海东文学堂出版了邬树庭编的 24卷本《十一朝东华录详节》;清人王祖显节编《十一朝东华约录》232卷(有清光绪二十七年石印本);清汪文安有《东华录揽要》114卷行世,其在自序中言“增蒋氏之略,减王氏之详,删潘氏之烦,合三录而得一书”。此外,清窦士镛撰《读东华录》,有宣统元年铅印本。又有民国十七年(1928年)天津北洋广告公司图书部印行的《东华琐录》(不分卷),作者为沈宗畸,收入《近代稗海》第十三輯。1958年和 1984年,中华书局两次出版了《光绪朝东华录》。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校点本蒋氏《东华录》,2005年齐鲁书社接着出了新版。学苑出版社于 1999年和 2000年分别出版了15册的《十一朝东华录》和 25册的《清东华录全编》。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 17册的《东华录·东华续录》。1963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了《十二朝东华录》,1968年台南大东书局也影印出版了《十二朝东华录》。海峡两岸出版界的努力,对《东华录》的深入研究,无疑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注 释 ]

①亦有作 229卷者。如《清东华录全编》(学苑出版社,2000年)出版说明中即作此说。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年5月)改国号为大清,同时改元崇德。故一年之中有两个年号,因此天聪朝卷数有 10卷与 11卷之别。下文中 195卷也是此种情况,如《续修四库全书》著为《东华录》194卷、《东华续录》230卷。

②王思治在《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序》中说蒋录“道光时始有不同刻本”;又金韶华在《二十五别史·东华录》的校点后记中说蒋录“咸丰、同治年间始有刻本”。

[1]章乃炜,王蔼人.清宫述闻:初、续编合编本[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256.

[2]蒋钦挥.全州历史人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39.

[3]辽宁省图书馆.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辽宁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892.

[4]萧一山.清代通史·上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231.

[5]严文郁.清儒传略[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15.

[6]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3:578.

[7]王云五.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第五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156.

[8]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编委会.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第六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1.

[9]陈捷先.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80.

[10]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11]邵懿辰,邵 章.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32.

[12]莫友芝: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第一册(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3:83.

[13]孟 森.明清史论著集刊[M].北京:中华书局,1959:619.

[14]王先谦.葵园自订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1辑;504)[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58—59.

[15]师玉祥.王先谦与刻书[J].图书馆,1996(2):68—70.

猜你喜欢
蒋氏刻本东华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鲜明的对比 逐层的揭露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
肥瘦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