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仲良徐桂莲
1.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冈 438000;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医院感染非发酵菌耐药特征变化
涂仲良1徐桂莲2
1.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冈 438000;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医院感染;非发酵菌耐药特征变化
在医院感染中,非发酵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假单胞菌属和莫拉菌属为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达30%以上,莫拉菌的感染率达10%以上。此外,偶有不动杆菌、产碱杆菌、黄杆菌的感染。这些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经常引起伤口感染、烧伤感染,也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滥用抗生素、医疗工作中无菌操作不严、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在抗感染治疗中,这些细菌易产生耐药性,以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现象最为常见,且表现多重耐药。笔者利用累加的大样本数,观察医院感染非发酵菌耐药特征的动态变化,试图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护理等医疗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阅读国内医学核心期刊,遴选2006年至2009年报道的有关医院感染非发酵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所遴选的相关数据按报道的实际年限归类。例如2008年报道的数据若是2006年的实验结果,相关数据便计入2006年。将文中所报道的药敏率、耐药率,依据被测菌株数,推算还原成耐药菌株数,然后累加被测菌株数和耐药菌株数,计算总的耐药率,绘制线性图,观察有无动态变化,并加以分析。此文所分析的抗生素是医院感染非发酵菌药敏试验之药敏率较高的四种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SPZ)、头孢吡肟(FEP)、亚胺培南(IPM)、和阿米卡星(AMK)[1]。
见表1。表中不同年度第一手数据来源的参考文献分别为:2004年度[2、3、5];2005年度[2、4、5、8];2006年度[6、7、8、9];2007年度[10]。
表1 不同年度医院感染非发酵菌的耐药率
根据表1所示内容,虽然医院感染非发酵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随年度不同有所波动,但似乎无规律可循,与某些个例报道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所不符。不同资料报道的相关耐药率差异较大,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地域差异造成不同菌株耐药率的差异,二是实验材料及操作等因素造成的误差。相关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疾病应选用的抗生素与其他文献[1]所报道的基本类似,按年度耐药率(%)均值比较,以阿米卡星(23.6)、头孢哌酮/舒巴坦(24.3)、亚胺培南(29.0)为首选。
阿米卡星一直作为抗医院感染非发酵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临床频繁使用会导致耐药性增加,根据阿米卡星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若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不仅不影响疗效,而且还能减少其耐药性和毒性的发生。亚胺培南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多用于治疗危重院内感染、多重耐药感染以及需氧菌混合感染,还可作为头孢素治疗失效的替换品之一。
医院感染非发酵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有:(1)构成主动泵出系统。由细菌外膜蛋白、内膜蛋白、膜融合蛋白三部分组成。可泵出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药物等,使细菌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2)构成生物膜耐药机制。在细菌细胞外构成多糖被膜,能阻止抗菌药物渗入到菌体内。(3)产生灭活药物的酶。如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其中AmpC基因变异,产生这种诱导酶,从而灭活有关的药物。(4)细菌外膜渗透性降低。药物很难渗入胞内。(5)改变被药物作用的靶位。使药物无法作用于菌体,故而出现耐药现象。例如: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位是细菌DNA螺旋酶,药物嵌入断裂的DNA链,形成DNA螺旋酶一DNA一药物三者复合物,阻止细菌DNA超旋型转化,从而起到杀菌作用。若细菌gyrA基因突变,其编码产物DNA螺旋酶便随之发生变异,亦即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位被改变,这是医院感染非发酵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由于医院感染非发酵菌耐药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可同时对亚胺培南和三代头孢素等产生耐药性,对临床感染控制构成严重威胁。为了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其对策有:(1)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消毒管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以控制耐药菌株的迁移。(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血药浓度的测定,以控制用药剂量。同时还要慎重使用新药,防止药物滥用。(3)加强对病原体的检查,包括对gyrA基因突变的检测等,为医院感染监测提供有力的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 方晓红·张绪利·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7(1):93~94.
[2] 姚健康·宋秀兰·费哲红·2004~2005年临床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师,2007,10(10):1012~1016.
[3] 李景云·马越·张力·等·临床52家医院常见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监测[J].中华检验医学,2006,29(5):452~458.
[4] 张桔红·王佩芬·张凌玲·医院常见致病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18~20.
[5] 顾俊明·李家泰·王镇山·等·2004~2005年住院患者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2008,31(6):615~622.
[6] 郭月珠·韩兰芳·方建平·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2008,29(2):119~121.
[7] 李艳华·李鹏·张延强·聊城地区阴性杆菌耐药谱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2008,29(4):373~374.
[8] 雷鸣·朱志斌·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研究[J].国际医检验医学,2008,29(7):592~594.
[9] 王辉·陈民均·倪语星·等·2006年中国十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623~627.
[10] 庄俊华·黄宪章·杨洁·等·广州地区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2009,30(2):111~转115.
R197.3
A
1007-8517(2011)04-0088-02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