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挥馆员专业特长、提升地方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011-11-20 15:23:25宋晓莉
图书馆界 2011年6期
关键词:文献工作沈阳市馆员

宋晓莉

(沈阳市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地方文献是记述地方情况或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献,是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地方文献不仅包含着大量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信息,而且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信息。从地方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及自然环境等情况。地方文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却呈现不容乐观的状态: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存有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源,利用者少;另一方面,很多关心或是希望利用地方文献的读者却求阅无门。之所以形成这样一种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馆员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 地方文献热及公共图书馆咨询馆员在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近年来,渐次高涨的“地方文献热”,使地方文献资源更多地得到了读者的青睐,读者的构成也更加专业和稳定。作为长期生活在某一地区的读者,他们要了解自己周边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要对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所认识,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从地方文献资源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是其首选。读者能在反映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献源流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利益,这也使得地方文献资源容易受到读者的关注。同时,由于地方文献资源是带有着强烈归属感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整合这些地方文献资源,从中开发知名人士、著名事件等文化“产品”,使名人效应最大化,体现乡土软实力,也是地方政府的工作内容之一。当代社会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已不限于官府“资政”和文人学士“存史”的需要,地方文献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庞大的读者群[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读者不但期待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是完整和连续的,还期待对它的利用是便利的。因此,读者在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时,更多地需要地方文献咨询馆员的优质服务。在图书馆界有一个口号叫做“读者第一”,在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中,图书馆也在力求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是尽可能地满足读者需求,但这显然是一种理想。由于地方文献内容庞杂,专业性较强,对咨询馆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更多地体现为“馆员第一”,也就是说,读者的咨询课题能否顺利解决,更多地依赖于图书馆咨询馆员的业务水平。换言之,咨询馆员的业务水平较高,读者的咨询课题解决得就好;咨询馆员对地方文献资源了解肤浅,业务素质不高,读者的咨询课题解决起来就会多些遗憾。

2 提高地方文献咨询馆员的业务素质,形成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

作为一名地方文献咨询馆员,应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和文献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要熟悉图书馆业务的基本流程,特别是要熟悉馆藏,具备开发馆藏文献的能力,能够对馆藏文献进行二、三次开发。目前,各图书馆的方志、古籍等仍然是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资源,恰恰在这一部分绝大多数图书馆仍未实现电子化,这就要求地方文献咨询馆员要依据馆藏的各种目录和目录索引等来获取查找文献资料的线索。地方文献咨询馆员要有了解读者需求的能力,在与读者沟通过程中,能够尽快理解读者需求何种文献信息,并能有效的为读者提供此信息。馆员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了解电脑网络,对相关网站也要熟练把握。总之,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对咨询馆员的要求是全方位的[2]。

随着现代文献检索途径的不断拓展,网上检索、网上书店查阅等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读者已有能力搜集大部分的文献信息资源。那些需要到图书馆进行咨询或需要网上信息导航的读者,他们提出的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文献提供或网址链接就能解决的,咨询馆员回答读者提出问题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这就更需要咨询馆员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深度理解和全面把握。有时候,看似简单的提问,实际就是对馆员素质的测试。比如,有一名大学生读者要撰写论文,想了解当年伪“满洲国”英文名的确定过程。之前,该读者已经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但得到的结论却大多模棱两可,甚至是互相矛盾。为了给他解疑释惑,沈阳市图书馆为他找来了第一手资料——1932年的《盛京时报》,从中找到了令他满意的答案。

这一例子证明了“馆员第一”提法是有道理的,咨询人员的水平和读者层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咨询人员能够为读者的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就会更多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只有馆员的层次提高了,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达到共同提高。

3 发挥馆员的特长,建立多层次地方文献服务体系,提升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公共图书馆从事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的馆员基本上都是馆内的业务骨干,他们自身都有一定的特长,有的人可能对馆藏状况比较熟悉,能为读者提供深度的信息服务;有的人可能文笔较好,撰写信息评价、专题报告、综述等深层次文献质量较高;有的人可能网络检索比较拿手,能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如何发挥馆员长处,更好地服务读者,是每一个从事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的人自身要考虑的,也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要考虑的。应该鼓励馆员们摒弃过去那种固守摊子、坐等读者上门的做法,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主动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这对提升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大有益处的。

3.1 培育重点读者群,扩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学术影响

在地方文献的读者群中,大体可分为普通读者和重点读者两个群体。在普通读者中,有为了撰写毕业论文而忙碌的大学生,有急于赶稿子的报刊记者,也有一些是对地方文史感兴趣的退休老者等,这些读者来图书馆都有较强的目的性,为他们服务没什么规律可循,服务的难易程度也不大相同。地方文献咨询馆员接触较多的则是那些“重点读者”,他们通常是作家、方志工作者、地方文献学者、各级政府的研究人员、企业开发人员等,他们是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最大人群。《长江之歌》的词作者、著名作家胡世宗说过:“有一个阶段,我每天准时来到刚刚开门的沈阳市图书馆,准时进入那个查阅室,准时坐到我的椅子上,就像到单位上班一样。当我坐在静静的图书馆里翻阅报刊,查阅资料,我就觉得非常惬意,不知不觉就是半天,就是一天……”[3]胡世宗和沈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馆员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需要什么资料馆员都会及时为他提供,如果他没有时间来取,馆员甚至可以为他送到家里。在沈阳市图书馆,有很多像胡世宗这样的重点读者。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服务工作只有让这些“重点读者”满意了,才证明馆里的工作达到了一定水准。图书馆员和“重点读者”的这种关系,从效率角度来看,能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很高,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有可能达到最大化;从功利角度来看,这些“重点读者”是影响或“游说”制定图书馆政策的政府决策者的潜在社会资源,他们的真知灼见可能会使政府的图书馆政策更加合理有效。

当然,这个“重点读者”群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地方文献咨询馆员应该有意识地培育“重点读者”,帮助更多的读者成为“重点读者”,以此来扩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影响。

3.2 充分利用媒体展示馆员的研究成果,扩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影响

图书馆应该鼓励地方文献咨询馆员对馆藏进行研究挖掘,对馆藏文献进行二、三次开发利用。丰富的馆藏需要“慧眼”的挖掘,需要艰苦的努力,才能形成融学术性、研究性为一体的编研成果。而这一编研成果如果仅在馆员自己手中把玩,不能和广大读者见面,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此,沈阳市图书馆进行了一些尝试。

2008年是奥运年,为了向广大市民展示沈阳百年体育历程,沈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馆员适时地做了大量的史料发掘、整理和编研工作。据此,地方文献咨询馆员先后撰写了25篇相关文章,发表于2008年1月至6月的《沈阳晚报》上。之后,馆员又对这些文章和相关资料进一步系统整理,最终辑成《沈阳与奥运》一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在沈阳市图书馆举行了《沈阳与奥运》新书首发式。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之日,全国的新闻媒体都不惜版面全力报道。《时代商报》沈阳往事版的编辑策划组织一组专栏文章——“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专版,定于2009年国庆之前在该报上刊登。根据这一选题要求,沈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人员甄选核实有关史料,历时三个月完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撰写成18篇近10万字的文章,分36期刊载在2009年7月至9月的《时代商报》上。文章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其中,《沈阳冶炼厂复活记》一文被辽沈北国网转载,《新中国第一锭电解黄金诞生记》《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等文章先后被《半岛晨报》、振兴东北网等媒介转载。特别是,沈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深馆员李东红撰写的关于日本飞行员林弥一郎故事的《由战俘到新中国第一代飞行教官》一文,更使读者慕名来馆请教有关背景资料。

地方文献咨询馆员的研究成果在平面媒体的几次亮相,不但扩大了沈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读者中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工作。

3.3 树立图书馆公益讲座品牌,扩大地域文化在读者中的影响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事业发展迅速,已被许多公共图书馆列为核心业务之一,讲座作为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新亮点正逐步显现。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了“文津读书沙龙”,吸引了许多大牌主讲人登台开讲,2011年2月1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在该馆“文津少儿讲坛”进行了题为《马小跳的童年意义》的公益讲座[5]。另外,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佛山市图书馆的“南风讲坛”、陕西省图书馆的“陕图讲坛”等已成为品牌,辽宁省图书馆举办的“辽海讲坛”也是深受沈城读者喜爱的公益讲座。

一场公益性讲座的成功举办,除了须有一定的资金、场地等要求外,还必须有合适的选题、主讲人和忠实的听众。也许是为了吸引听众眼球,在目前众多的讲座中,主讲人的选择有向所谓的高端人士或已经成名的演讲人定位的趋势。在这方面,一些图书馆恰恰忽视了自身的资源,其实,许多图书馆都拥有研究水平较高、对于地域文化有着精深了解的研究馆员,完全可以胜任这种工作。沈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馆员李东红,在“辽海讲坛”和东北大学的礼堂都进行过专题讲座,得到了观众称誉。辽宁省图书馆的馆员刘竞,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有关地域文化方面的文章,多种书籍中都有她的研究成果。她们在地方文献方面的研究水平已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她们完全有资格在图书馆公益讲座中占有一席之地。

图书馆在自己的公益讲堂中培养自己的“讲师”,对于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将咨询馆员的研究成果展现在图书馆的讲坛上,能够彰显图书馆的研究实力与水平,扩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在目前状况下,努力提高地方文献咨询馆员的素质,使其专业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

[1]王增清.浅谈地方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C]∥沈迪云.地方文献论文集——萧山·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太原: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10:47—49.

[2]谢晓波.论地方文献馆员信息素养的提升[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4):118—120.

[3]胡世宗.我的读书之旅[EB/OL].[2011-02-10].http:∥blog.sina.com.cm/s/blog_695f25780100mbfm.html.

[4]文 鸣.试论地方文献工作与图书馆社会资本的关系及意义[C]∥吉林省图书馆等.全国地方文献工作研究文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11—17.

[5]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作客国图“文津少儿讲坛”[EB/OL].[2011 - 05 - 25].http://www.nlc.gov.cn/syzt/2011/0212/article_624.htm.

猜你喜欢
文献工作沈阳市馆员
沈阳市盛京小学
辽宁教育(2023年5期)2023-03-28 12:07:24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辽宁教育(2022年24期)2022-12-28 05:36:48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现代语文(2016年3期)2016-04-06 10:39:10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现代语文(2016年1期)2016-02-29 03:08:33
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论治在厥证文献系统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河北中医(2015年8期)2016-01-14 01:43:18
地方文献工作制度分析
黑龙江史志(2015年5期)2015-11-07 08: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