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国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2011-11-20 11:10
克拉玛依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研究者汉语理论

张 平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语用学突破哲学的藩篱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70年代的兴起,主要标志是 1977年在荷兰正式创刊的《语用学杂志》。(2)80年代的定型,主要标志是 S.C.Levm ison1983年出版的 Pragm atics、G.N.Leech同年出版的 Princip les of Pragm atics、1986年成立的国际语用学学会 (IPr A)、Levinson等 1987年提出的“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和维索尔伦 (J.verschueren)同年出版的《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3)90年代的成熟,主要标志是 J.L.M ey 1993年的 Pragm atics——An In troduction 、J.Thom as 1995年的 M 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 atics和 G.Yule 1996年的 Pragm atics。中国语言学界将此理论运用到了汉语语用学的研究中。

一、我国语用学者的研究兴趣

我国语用学者的研究兴趣集中于:1.对国外语用学知识的译介、述评或外文书籍导读。主要研究者有许国璋、何自然、钱冠连、何兆熊、戚雨村、姜望琪、洪岗、俞东明、刘润清、徐盛桓、张亚非、刘绍忠、于国栋等专家学者的相关著述。2.语用学的本土化尝试。主要研究者包括钱冠连、张克定、沈家煊、陈宗明等。3.对中国语用学研究现状的研究或综述。主要研究者为钱冠连、沈家煊、何自然、束定芳、索振羽、文旭等。4.语用学研究方法问题。主要探索者有何自然、徐盛桓、胡壮麟、洪岗、蔡曙山等。5.语用与翻译。主要研究者有何自然、钱冠连等。6.外语教、学与语用的关系。研究者有何自然、洪岗、王建华等。7.异质语言社会的文化冲突。研究者主要有王得杏、俞东明、顾曰国、何兆熊、邢福义、彭增安等。8.非共享的语用策略以及中国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语用失误。主要研究者有何自然、黄次栋、洪岗、刘绍忠等。9.对语用学和语法、语义、修辞关系的探究。探究者主要有何自然、冉永平、沈家煊、廖秋忠、胡壮麟、张克定等。10.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主要研究者有钱冠连、熊学亮、向明友、俞东明、冉永平、韦汉、刘绍忠、陈忠、张绍杰、杨忠等。11.语境研究。主要研究者有胡壮麟、何兆熊、刘绍忠、熊学亮、王建华等。12.语码转换研究。主要研究者有何自然、王瑾等。13.礼貌研究。主要研究者有何兆熊、顾曰国、刘绍忠等。14.实证研究。主要研究者有何自然、阎庄、钱冠连、刘绍忠、洪岗等。15.理论独创性。主要研究者有徐盛桓、顾曰国等。

事实上,上述问题反映了 5个研究重心:(1)与国外的交流 (主要是引介)。(2)对域外学说和理论的印证、消化和实际运用。(3)全球文化的语用比较。(4)跨面研究。(5)新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探索。

国内语用学研究蔚然成风,成就令人瞩目。然而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语用分析机械,大都定格在国外理论框架内,缺乏应有的深度、灵活性和地道的本土特色。因此钱冠连在2001年召开的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上指出,在学术原创性、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选题、语料运用、撰写语用学发展史这五个方面,我们尚未进入国际主流。

二、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分布情况

首先,从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看:(1)老中青结合,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老专家凭借深厚的功底积极引领语用学的发展势头,年轻人则在前辈提携下快速成长,甚至出现了师生合作的可喜局面。(2)外语界研究者大大多于汉语界人士。这显然与语言优势有关,也与学术注意力有关。(3)重点研究机构成绩斐然。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家重点文科基地就涌现出了像何自然、钱冠连、刘绍忠、冉永平等一大批语用学干将。(4)一些业余研究者把语用学嫁接到自己的专业,写出了自出机杼的语用学论文,给人以深刻启发,有的研究甚至可能就是语用学另一个次类产生的前兆。

其次,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学者们已经把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延伸到了许多方面,如幽默、交际、语义、语法、文化、教学、翻译、礼貌、信息、广告、法律、语码转换、电子邮件等。其中的亮点之一是对语用学中国渊源的研究。

中国古代虽无系统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语用学,但中国人讲究“温良恭俭让”、“心气和平”、“慎于言”,因而更加注重基于语境的语言运用的研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言使用的内涵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特征,更加自觉地为协调话语付出积极的努力。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语用学的思想和精神作为百家争鸣的工具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作为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中国语用学思想》不仅把中国逻辑史 (或中国名辩史)中有关语用学的思想剥离出来并作出独到的阐析,而且发掘出了其他语用学思想,如《易》中的语境因素,先秦纵横家和杂家的游说术与交际术,古代文论和诗话中的语用成分和语用观念。

再次,从研究方法的分布上看:(1)正确的方法是既要坚持布龙菲尔德的外部观察,又应强调乔姆斯基所关心的语言知识的性质和语言能力本身。心理方法和社会方法应该有机统一,即内外一体、动态同步。我国语用学界特别主张和需要田野调查。(2)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如汉语界和外语界之间语用学和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之间,语用学各流派、各理论之间,这无疑会促成理论之间的比较、互补和整合。(3)既注重“六经注我法”,更重视“我注六经法”。

三、我国语用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性

语用学是舶来品,其产生基础是西方语言,这就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也降低了其中有些规律的涵盖力和可信度。汉语同印欧语系中的语言不同,它在结构上无需外在标记,只需感悟领略,掌握语义顺序,更注重语义流动、语气沉浮、语感体验和语用调配。因此可以说,汉语具备语用特质。比如“两腿泥”、“一屁股水”中的量词就有十分醒目的语用效果。对这类特点的深入研究,势必会给世界语用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新证据和新结论。

鉴于此,社科院语言所从 1989年起就设立了“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旨在运用国外语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汉语语法和语用法。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用语用原则对汉语语法中过去难以解释的现象作出系统的解释。

钱冠连先生出版了我国首部以汉语文化为背景的语用学专著《汉语文化语用学》,这是中国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的滥觞,为汉语的语用学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实践了立足本土、汉英结合进行研究的方法。而这一方法是吕叔湘、许国璋、王宗炎、沈家煊、何自然等语言学泰斗所大力倡导的。

徐盛桓先生在语用学界也成就斐然。他通过对新格赖斯语用推导机制的修正、补充和重构,提出了会话含意语用推理模式,建立了自己的会话含意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他以 Levinson的语用推导机制三原则为理论假设,把会话含意理论研究推进到了含意本体论研究阶段。他的创新具有开疆拓域之功,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种独创引人瞩目,但还远远不够,远远不能适应语用学的进一步繁荣对我们国学者提出的要求。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也算难能可贵了。而且我国的语用学发展很不平衡,如语用学的形式化手段研究就需大力加强。汉语语用学界应立足于本土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1]张平,梁正宇.语用学视野中的对外汉语教学[J].社会科学家,2006,(1).

[2]陈宗明.中国语用学思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研究者汉语理论
学汉语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