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昌城
作者: 方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5
读者:遆存磊
敌对双方的围城之战古已有之,素来为创作者所青睐,因为对垒中隐含的繁复戏剧性。方方的新作《武昌城》,亦是写铁血征战中的围城之役,不过,时间已移至现代的北伐战争时期。方方大约对以往此类作品单纯对英雄人物与战绩的赞颂并不十分认同,她想做的是写出非常状态下人性的纠结和日常生活的崩溃,“在我们居住的地方,曾经有过这样的往事,这些是我们应该记住的事情”。
这城在方方的笔下,似乎已具有了悠远的生命,此时却大难临头,这大约就是怀璧其罪的运道。人比城先老,却一代一代可以延续;城比人长命,但一旦毁弃即绝难复原。和平时,城是人们游乐安憩的所在;围困时,城与人一同经受征战的痛楚。然而,痛楚过后,城随即就被抛弃了,“这年之后,武昌从此无城”。这是城的宿命,其实又何尝不是城中人的宿命。
读者:庄稼人
方方的《武昌城》无疑是艺术品,但这是一件中规中矩的艺术品,你挑不出它的毛病:叙述流畅,人物性格鲜明,描写抒情恰到好处,就像一个标准的美人,不肥也不瘦。但正因为中规中矩,所以也就没什么特色。《武昌城》的写作让我们看到方方像一个熟练的车工,非常自如地在车床上车出每一个工件,但正是在这样的熟练中,小说显得有点轻飘。整个小说读完,给我的感觉这只不过是历史风景罢了,看上一眼就行了。
就方方的文学个性来讲,方方的文字叙述有一种凌厉的锋芒,给人的感觉是精准而犀利,《武昌城》里方方是有意内敛了她的这种锋芒,我想之所以内敛,可能在于方方对北伐中那些先烈的敬畏,以及对武昌这个城市的钟爱吧,她带着敬畏的心情触摸历史,不想用文字冒犯先烈,也不想对她生活的这个有着厚重历 史的武昌有所伤害,这必然使她在文字叙述上严守分寸,把粗糙的历史打磨成精细的文字语言,这无疑会减损她的文字魅力的。
我想这篇小说之所以给我很平淡的印象,不在于方方的写作态度问题,而在于她的思考和小说技法都过于中规中矩吧。
二、金陵十三钗
作者:严歌苓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1-5
读者:ici (不读书会死星人)
这是一个太容易让人角色代入的故事。赵玉墨、孟书娟、戴涛、神甫、法比,教堂的圣经工场、地下仓库、墓园、厚重的大门,历历在目。选择任何一个角色进入这个故事,都会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并可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不断丰富它。当女学生无形中沾染了赵玉墨她们的风尘气,我感到释然。因为赵玉墨她们代替女学生死去,却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下来。同时,书娟终其一生的寻找,是对于战争罪行的讨伐,也是关于女人间的理解和认同。
读者:光光
严歌苓对每个人物的描写都很精彩,包括众多小人物;如同扫描仪一般,将那段模糊的战争年代的回忆,细致入微地重现。
读者:雨枫
她选了最能体现女性柔弱的方式来表达女性的坚强。
读者:EVE
严歌苓的文字里有一种女人的泼辣,很爽快,就像文中的赵玉墨。 文中的词句都经过了推敲,逐字逐句朗诵起来都很有旧时人家的味道,像小姐又像野丫头的文字,读来很有劲。
读者:一头枯草
看了开头已经猜到了结尾,这是唯一的小遗憾。
读者:集体人太多
严歌苓实在太会讲故事了。但仿佛又正是这一点,在妨碍着她成为一个一流作家。
读者:张超
故事精彩,结局仓促了。对人物的刻画很精彩,基本算范本级的吧。其他的,腰封好恶心,当然,所有腰封都挺恶心的。
三、天香
作者:王安忆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5
读者:张怡微
在《天香》中,可谓人尽其责、物尽其用。在宛若《清明上河图》一般宏大的图景之上,读者甚至找不到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没有一个龙套。每一个小说人物,都有其上溯至极远时代的说法,有其出场的意义;每一件出现的新物什都严格筛选,标志着时代精确的气象,而非附庸的道具。正因如此,《天香》所呈现的景观背后,还有一个更为复杂、广阔的参照系,那是超越文学本身的。读者甚至可以看到一张张地图、一个个街景、每一日的气象地理、每一户人家的澄明的族谱。
《天香》的庄严、冷静、敦明可见一斑。
读者:帛琉
这篇小说与王安忆以往的创作有些不同。用词古朴,沉稳。整篇作品都透出一种厚重感。但是没有脱出王安忆最核心的创作理念:写常态生活下的世故人情。不论是写知青时期的人们,还是都市中的男女,都是不离开生活常规的,正常的、大家可以理解的生活和人情。《天香》里,那么多人,但都各守本分,绝不逾矩。女性之间情谊那么深,可就只是姐妹情深。她的作品绝不剑走偏锋,以奇情异事抓人眼球。但是平凡生活的力量最使人震撼。小绸和镇海媳妇的生死情谊;柯海和小绸、闵女儿之间的无奈;戥子、乖女求师蕙兰的坚持;最后天香园绣的设幔,走入民间……一步一步莫不是非如此才行得通。
读者:布鲁斯薛
对王安忆的作品,向来是望而却步,有些害怕。高中时读《长恨歌》,因开头大段对弄堂的描写让我觉得冗长,没有继续下去,现在仍没拾起。她的细腻,已近偏执,好坏自有观者来说,一时一地,彼时彼地,会产生不同体验。《天香》里面,对风物的描写,已入风魔。有时候会产生错觉,觉得这些风物才是小说的主角。因它们总被浓墨重彩描画,而人物往往素笔勾勒。所以若是沉不住性子,是会觉到乏味冗长。所以说在这炎夏,能一股气读完它,是幸运的。
《天香》所写人与事,大体不外婚丧嫁娶,一轮又一轮的。是与《红楼梦》类似的繁华靡丽。所以并无连贯情节推进。之所以能如此吸引着人读下去,还要归于小说的气韵,是迷人的。这部小说里的人们,没有坏人也就罢了,且每一个都是叫人喜欢的。在并没有大波大澜的叙述中,他们都叫人牵肠挂肚,终至产生一种萦绕不去的哀伤。男人们有非同凡人的才气,却最终归于凡人的碌碌与恒常;女人们是凡人,却是生出不凡的执拗,终至传奇一般。这一次,女性仍是王安忆的主角,一如她的大部分作品。她们活得华丽又哀伤。很多人物,各有各的性情,却都是通透的,执拗的,都是美丽的。
读者:小差
读《天香》下来,觉得这是近来在叙述上最有难度的一部。古代的题材,必须有严谨的考察积累,逼真还原那样一个生活图景。日常的生活,看似平常,如何叙述下去才不累赘干瘪,这最关键。然后那些明贤的纵横议论,也只有作者自己对各种文化有开阔视野独到见解,方能付诸笔下的人物之口。读《天香》,时常会想到这些 方块字背后的王安忆,像她笔下的女人们,如此执拗,如此自信,气定神闲。总是叫人敬佩的。
读者:阿朽姐姐
《天香》的本意是为顾绣立传,出发点是极好的,像我之前就只朦胧听过顾绣,想必不在江浙地带的人士更是一无所知。明清年代的风貌,一本红楼概之,王安忆的文字也颇具古意,阅读近二十页,申家大兴土木,嫁娶来去,倒是有点红楼的影子,格局也似乎不小。而后的阅读却令人失望,像一路繁花似锦走过,美但乏味。惟有如莲佳字,而非遍地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