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效应优化学生管理

2011-11-18 08:03赵正永
中小学德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鲶鱼定势效应

赵正永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种种心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总结出许多有趣的规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并利用这些心理规律,对待不同个性不不同禀赋的学生,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转化后进生:克服定势效应。

善用期待效应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向两组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向他们传达两种不同的信息:此人是一个罪犯;此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让他们用文字描述这个人的相貌特征。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眼窝透露出他内心充满仇恨,从突出的下巴看出他死不回头、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目表明他的深度和睿智,坚毅的下巴表明此人不懈的意志……对同样的一个人,仅仅因为印象的差异,描述就如此的不同,这就是“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像一副有色眼镜,使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当教师在心中为某学生定位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相应的眼光与情绪去看待他,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当学生从师长那里得到“烂泥糊不上墙”的不良心理暗示,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行为有所偏差的学生往往更偏激、更叛逆,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因此,要克服“定势效应”。

期待效应需要教师对学生充满殷切期待和热爱。有句非常流行的话是这么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对待后进生是需要耐心与技巧的。俄罗斯民谚云:“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从心里爱他,才能对他有所期待,有期待就有希望。人是需要得到肯定与尊重的,后进生更是如此。学生在教师充满期待的目光中,能够汲取到源源不断的动力。罗尔斯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盗窃。有一天,他在行窃时被校长抓了个正着。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微笑地说:“我一看你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不断为之努力。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到哪个高度,学生就可能达到哪个高度。后进生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他们中不乏许多聪明可爱的孩子,甚至也有“牛顿”和“爱迪生”,只是我们还不具备那双发现的眼睛。著名教育家周泓曾提出一个观点: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给点阳光,他就灿烂。给学生一个信念,他们将回报你一个美好的明天。

二、优化中等生:活用鲶鱼效应

中等生在班级里的地位颇有点尴尬。他们没有优等生的光芒熠熠,也不会像后进生般惹老师反感,进一步是优等生,退一步则可能成为后进生。

鳗鱼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海鲜,但是只有活鱼才能卖上高价。但这太困难了,因为捕捞点离港太远了。多年来,只有一艘渔船能成功地带着活鱼回港。后来人们才得知:鱼槽里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鳗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鲶鱼效应”。

班级里的中等生就像一个个平静的湖泊,波澜不惊,竞争意识不强。所谓“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对待这样的一个群体,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特别重要。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一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营造适合他们竞争发展的学习环境。如以在中等生中以竞选的形式提拔班干部,挖掘他们的优点与特长,给他们提供为班级增光的机会。多给他们关注与指引,因势利导。创造中等生与优等生合作的机会、帮助后进生的机会,让他们在对比竞争中你追我赶,主动学习,在帮助别人中感受自豪与幸福。

三、强化优等生:巧用登门槛效应

优等生身上承载着师长沉甸甸的期望,他们是家长的骄傲。优等生因为达不到师长或自己的高期望而采取过激行为的现象媒体频有报道。如何引导他们继续进步呢?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次马拉松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他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把路线中的若干个标志画下来。比赛开始,我就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然后又向下一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后,我就轻松地跑完了。这位选手很好地利用了登门槛效应,最终取得了比赛的成功。

明代学者洪自成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不少优等生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因为一直在顺境中成长,心理承受能力偏低。教师应该运用登门槛效应,逐步分解目标,由低到高,从小到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逐步地实现教育目标,使优等生更好地展示其风采。

猜你喜欢
鲶鱼定势效应
画与理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让鲶鱼慌起来
偶像效应
陷 阱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