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翠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桂林541002)
桂林市卫生学校2010级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查
陈礼翠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桂林541002)
目的了解中职生心理适应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达38.4%,很差的达24.4%,初中生源学生、男生及独生子女心理适应能力很差的比例较高。结论中职学校应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桂林市卫生学校;新生;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身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1]。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较强心理适应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我校2010级护理、医学检验、药品营销、针灸推拿4个专业中随机抽取4个班级250名学生,其中男生62人,女生188人;高中生源学生109人,初中生源学生141人;独生子女62人,非独生子女188人。
用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20个问题;要求从3个备选答案(是、无法肯定、不是)中选择1项,并根据计分规则计算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适应能力越强。评定标准:35~40分,心理适应能力很强;29~34分,心理适应能力良好;17~28分,心理适应能力一般;6~16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5分及以下,心理适应能力很差。
表1 新生心理适应能力总体情况[n(%)]
表2 高中生源与初中生源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情况[n(%)]
表3 男生与女生心理适应能力情况[n(%)]
表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适应能力情况[n(%)]
教育部于2004年7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同年10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大纲》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中职学校德育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及具体内容。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转折期,随着学习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困惑或心理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一种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2007年笔者对广西5个城市(南宁、桂林、柳州、玉林、北海)8所中职学校16个专业50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2%的学生有就业困惑,68.6%的学生有学习困惑,62.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困惑;33.7%的学生有恋爱及家庭困惑,28.8%的学生有不良行为。为此,中职学校应针对不同心理问题学生开展专题团体心理咨询,切实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
个别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对一进行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利于求助者暴露深层次问题。具有深度情绪困扰的学生,应对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原则,其目的在于帮助求助者改变过去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应对方式,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时应重“体验”轻“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
所谓心理调适是指心理调适主体运用心理保健知识,对引起自身心理冲突和矛盾的人和事,进行正确分析,排除心理上的困扰和不适,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的过程[3]。中职学校应使学生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对于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心理调适自行解决。如放松训练、消极情绪的化解策略训练、心理拓展训练、案例讨论、心灵体操等。
[1]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9~23.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吕秋芳,齐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G444
B
1671-1246(2011)03-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