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暗示强化演员的信念感

2011-11-17 05:17李劲涛
剧影月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创作心理老师

■李劲涛

作为观众我们看到了一台精彩的戏剧表演,为演员在台上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惊叹喝彩,回味之余我常常去思考他们是用什么来作为强大的内心支柱呢?作为表演教员,我知道创作角色离不开精读剧本、深挖规定情境、在生活中找寻人物形象的种子以及外部造型设计等等大量的案头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同时给予自身一种强大心理支撑。戏剧表演是三位一体的艺术,集创作者、创作工具与作品于一身。作为创作者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使用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配合来完成作品呢?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忽视一点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中国大百科辞典中解释:心理是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反映形态。心理暗示指在不给于任何威胁或强迫手段的情况下主使者根据其个人意愿,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根据暗示产生的效果,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能产生积极效果的称为积极暗示,在医疗上可以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反之,消极暗示是不积极的,对于治疗起不良效果暗示……最早用于医疗治疗,现在暗示的手段广泛运用于广告、宣传、宗教等等方面。暗示效果受暗示者的性别、年龄、权利和威望、个性以及暗示者与被暗示者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那么表演教学与塑造人物中是否也在存在心理暗示的手段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念感

斯坦尼指出有一种想象是有主动性的,它能够独立工作。它用不着什么特殊的努力便能发展,而且会顽强地、不倦地工作,无论是在醒来时或是在梦中。有一种想象是没有主动性的,不过只要给它暗示些什么,它很容易就会抓住,然后继续独立地去发展所暗示的内容。有一些人自己既不会创作,就连给他些什么,他也抓不住。假使演员从暗示里只能接受外表的、形式的一面,这就证明他缺乏想象。这里提到了心理暗示对于学生创作的诱导作用,也以此来说明有些学生即使给了暗示收效也并不大。可我以为作为教员在表演教学中不能因为这个就不采取暗示的手段,因为事实证明心理暗示可以极大的增强演员的信念感。有些教员对于学生回课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久而久之学生没有明确的方向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表演也丧失兴趣。反过来教员应该去发现其表演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增强初学者的对表演的兴趣。这里的发现很重要,每次看学生回课总要力图告诫自己去发现点好处。我相信一个作品不管再怎么粗糙总有一点点好处,我们千万不要放过这一点好处,有的时候它很可能就是这个学生最可贵的地方。不能吝惜表扬更不能被轻视的态度蒙蔽了双眼。有些教员只会批评,不断在回课中去挑毛病,我认为挑毛病不难,难得是懂得如何批评。批评还真是一门学问,光是一味的责骂是不行的。批评的要给其出路,必须明确的给予解决办法,如果学会在表扬中批评,那便是很是高明的手段。事实证明,有些学生恰恰是表扬出来的,适度的赞美可以提高学生创作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天性,使他们充满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的去完成创作。从人的心理上来讲对于能够展现自己能力的事情更容易产生兴趣,保护了学生的创作天性加以诱导,想象则如泉涌。要不怎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呢?这里的表扬其实也就是给了学生一种肯定的心理暗示。

如何用心理暗示去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呢?英国东十五戏剧学院的女教授安吉尔来南京艺术学院进行了九天授课,在这一过程中她的元素训练让我们耳目一新。她把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经行教学并与之对话,摈弃那种居高临下灌输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时候在诱导和启发学生。她将体操与瑜伽结合为形体训练,将造型感和双人的感知糅合在一起进行交流训练,一边使学生在练习中松弛下来一边暗示学生释放自身的能量。她的主导思想是演员要充分的认识自我,感受自我才能更好的释放自我。但是她并没有讲述这一理论,也没有强迫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与练习。可是我却发现学生在自觉参与中通过她给予的暗示,一步步的在练习中获得了我们以往在教学中所很难获得效果。她给学生做的在舞台上奔跑并按节奏的大声说“哈”的练习。学生玩的很开心很投入,这个练习我们可以理解为找寻自身的能量并尽可能的释放,也可以看成演员丢弃杂念调动激情的一种方式。不管是什么,她只是通过一个练习就将暗示给了学生,并且使学生很认真很投入就是成功的表现。我看见学生们在一个个练习中真实了起来,而不是在舞台上表演什么。这也一直是我们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反复在课堂强调过的问题。但仔细想想似乎我们给了学生目标,却没有给他们非常好的获取方法 (这里的方法指一些直观的针对练习),有了方法也没有能够很好的具体展开。就如一个照镜子的练习,我们也让学生做过,但仅仅停留在是注意力集中模仿对方的动作是不够的。安吉尔先让学生相互按摩,紧紧的背靠背通过交替发声,感觉对方的呼吸节奏。然后再面对面做照镜子练习,其中一个人是队长另一个模仿队长的动作,在注意细节的基础上做到尽量同步。两个人配合的非常娴熟时我们几乎看不出谁是队长了,大家都以为这个练习就到此结束了。然而她却继续要求两人背对背进行这个照镜子练习,要求刚才的动作尽量同步完成的才算成功。这样就是对原本照镜子的练习进行展开,并通过练习暗示学生,在舞台上的双人交流必须真实的感知对手变化从而掌握节奏变化,学生们可能一下子并不能明白练习中所暗示的意义,但是他们通过练习会逐步体会到老师的用意。安吉尔教授的所有练习几乎都做了深入的展开,并且暗示的目的也很明确,即使碰到学生一下子不能明白的练习,她也不着急,总是耐心的纠正细节,并一点一点的把难度加大直到她满意为止。除此之外我发现安吉尔教授在授课中有一个特点,在教完一个练习之后她并不是单一去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而是要求几个同学担当“老师”去检查。在当中指导其他同学,她在旁边看着。这样她既可以考察大家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如果这些“老师”指导的正确她给予肯定,如果不对她也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老师的一种手段,但是这之中也存在着老师对于学生的肯定的暗示。由此我们发现,教学工作要解决好教与学的这对矛盾,心理暗示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除杂念建立信念,并且调动其积极性从而达成教学目的。

二.心理暗示有益于演员相信假定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件事:我的一个朋友,他做人一向谨小慎微,有段时间他上火常常流鼻血。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有得了绝症,因为害怕又不敢去医院检查。朋友都认为他不会有事的,喝点凉茶就能好。可他偏偏不肯相信,整天疑神疑鬼,晚上也无法安睡。一会说浑身酸痛,一会说胃口不好。没有几天他就变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真的像不久于人世似的,结果去医院一查,医生说他根本没问题,开了点清火气的药了事。我的这位朋友正是因为流鼻血、头晕失眠这些症状给了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坚信自己得了要命的疾病,导致整个精神状态萎靡不振,从外表看他真的像是得了绝症一般。

有人说这仅仅是在生活中某些个案,但是事实上在人物塑造时,我们经常也会自觉或不自觉采用类似的手段。著名演员焦晃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扮演康熙皇帝。他非常喜欢穿上皇帝的服装照镜子,反反复复的对着镜子欣赏“自己”。据说那些日子他就没有穿过便装。开拍前几天,他就常穿着龙袍在故宫里默戏。一天他正走在“皇道”上默戏,一个工作人员怯怯的说:“您……您不能在这上面走!”焦晃脸一沉很认真的道:“朕是皇上怎么不能走?你退下去!”硬生生的把工作人员吓跑了。“我就是皇上”正是焦晃对自己最好的心理暗示。要知道塑造一个离我们现实生活,有相当距离的康熙皇帝光是依靠查找大量的资料,阅读典籍是远远无法完成的。我们为了完成好角色塑造,还有过与角色相近的生活,用角色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行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找寻到人物形象种子的机会。金山老师为扮演好保尔柯察金用了各种方法。其中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为了体会角色的内心活动,每次外出或回家都不走正门,而是从窗子翻进去或是跳出来。当时金山老师已经四五十岁了,但是他仍对于艺术是那样执着严谨。绝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有丝毫的改变。当他所扮演的保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时候,他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连他一起几十年的好朋友看完戏也要到化妆间确认才相信,那是金山扮演的保尔。金山老师用这样的手段体验角色,同样也可以看成是对于自己最直接的一种心理暗示。

还有很多老艺人喜欢在话剧开场前,穿好服装、化完妆、仔细检查小道具,早早的找个安静的地方默戏。这种积极认真的准备以及默戏的方式不仅仅是体现老艺人对待艺术的严谨认真,这其中也隐含了一种对自我的心理暗示。我认为真正的表演创作并非都是从舞台上开始的,有时是从化妆间、服装间的镜子前,有时是从副台里面检查道具的时候,甚至是从去演出的车上面就已经开始进入创作。在这些地方演员排除外界对自己的干扰,通过默戏、服化道的准备等各种手段暗示自己“我就是”。在排练《生死场》的时候,我的学生杨磊曾经很困惑。因为他所扮演的二里半年纪50上下,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东北农村的一个奴性十足的典型农民形象,这对于他来说是有着很大难度的。于是我提示他从外形入手,按照剧本提示设计二里半的人物造型,包括罗圈腿、驼背,平时杨磊同学就长时间穿着粗布衣服,经常一个人在排练厅里搬运、摆放大道具。这样过角色生活可以说是体验人物的一种良好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对自身良好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是潜移默化的在我们内心中形成一种强大支撑,随着时间的推进,帮助角色逐步成长起来。最终杨磊成功完成了二里半的塑造,我认为这离不开心理暗示的作用。

我是话剧演员出身,非常了解大多数演员在舞台上是很脆弱的,他们更需要给予肯定的暗示。在他人的暗示中导演的暗示是最重要的,他足以使一个演员充满自信,也足以成为致命的打击。所以选定角色后,我认为在排练场尽量不呵斥演员,而是引导他们,尽量发现他们创作的优点加以鼓励。只要是属于人物的表演就给予肯定,这样慢慢的演员在肯定中获得一种暗示:“我可以完成这个人物的塑造。”即便需要调整表演的时候,也不应该简单责骂演员更不能讥讽嘲笑。有一种愚蠢叫急躁,有一种智慧叫耐心,在创作遇到困难时,导演除了帮助演员分析人物,深挖规定情境,同时也尝试通过道具和造型将导演意图智慧的暗示给演员。我认为采用暗示诱导的方法比起导演武断的说“按我的来”更能够发挥演员主观能动性,也防止了演员的一种排斥的心理。我们经常说表演没有学不好的只有教不好的,方法很重要。导戏也是如此,不管是教员或是导演我们时常要提醒自己只是演员的一面镜子,镜子是不能代替演员塑造角色的。所以依靠示范手把手教演员演戏,即扼杀了演员的创作热情,也扼杀了演员的创作天性。

还有些暗示是来自同台演出对手的。记得我曾与张丰毅老师出演电视剧《和平年代》,开拍前一个月我们几个“战士”就在他的带领下驻进了外伶仃海岛的军营里。我们与士兵们通吃同住,出操站岗还以剧中角色的名字互相称呼。到了拍摄的时候,大家早就习惯的海岛上的生活,也相信了彼此的称呼,拍摄非常顺利,表演也很自然。有趣的是拍完戏后的好几年,我给张丰毅老师打电话,彼此的称呼仍是当时剧中角色的名字,可见当时的暗示是非常成功的。我将这些方法都用在了大戏《生死场》的排练里,假期带学生下乡体验。要求大家以角色的身份自居,尽量用剧中人物的名字互相称呼,并有意识的要求按照剧中人物关系进行即兴小品表演。可以说这里彼此的称呼即为了熟悉彼此的人物关系,也是从日常生活入手进入角色建立信念的一种很好心理暗示。

另外演出中现场观众的暗示也是特别重要的,观众的回应不管是欢笑、哭泣还是掌声对于演员都是最大的褒奖,演员可以为此付出生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演员也不能够完全依赖于这种暗示,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观众的反应上,更不能追求效果,否则一旦观众没有回应,演员台上的戏将无法很好的完成下去。综上所述,不论是在表演基础教学中或是指导演员塑造舞台形象中,心理暗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认为只要是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心理暗示这一方法一定会能帮助我们塑造出更多更好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创作心理老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Jazz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一墙之隔》创作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创作失败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