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堰
一、激发动机、兴趣,让学生想学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但系统性不强。学生的态度往往是:可学可不学,都可以得到一定分数,有时教而不考,考而未教。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目的上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最高层次的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人生;在课堂上应多调动学生的兴趣点、思考点,课堂上让学生笑一笑,哭一哭,模拟体验生活;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优化、创新课堂设计,重视导入设计、结束语的精彩,引人入胜;在课余引导学生多读书,博采众长、渊博知识、陶冶性情;在试卷设计上,做到学、教、练、考四维结合,学生学得有味,考得理想。这样的语文课堂能有学生不喜欢吗?所以教师要充分激发动机、兴趣。这样的学生一定想学、爱学语文。
二、教给方法、培养习惯,让学生主动地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语文学什么?——建构学生抽象思维。所有的课本、资料、练习、考试都是为了磨砺学生这一能力而服务的。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的理性意识的增强,学习的自我调控意识的增强,因此,高中语文要培养学生静心读书、大声读文、积累知识、学会倾听、独立思考、主动交流、勤于写作的习惯,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复习、做作业、自习、读书、记忆、归纳、应试、时间管理、收集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生活处处皆语文,时时都是学习的好时光,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就不是一件难事。
三、给足时间让学生扎实地学
给足时间是学生走进文本,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无论是公开课还是随堂课,上课伊始,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将课文迅速地浏览一遍”,甚至有老师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还一个劲地催:快、快,我们后面有精彩的内容,慢了就来不及了。于是,学生在催促声中,匆忙地浏览课文,大部分学生还游离在文本之外,老师就已经开始匆忙地将设计了的问题和活动一一呈现。学生占有课堂时间、空间的多少决定“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成败。1.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2.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3.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4.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四、营造氛围,让学生投入地學
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教学氛围是指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语文教学氛围的营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形象氛围、艺术氛围、美学氛围。如教《荷塘月色》时,先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悠扬的乐曲声如泣如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远方游子的思乡情感,拨动着学生心中的琴弦,教师接着播放课文教学录音。通过这样放乐曲听录音的活动,起到了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就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而学生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五、合作与分享,让学生互动地学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语文课堂不是演绎课堂而是生成课堂。1.生生合作分享,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分享——反馈结果——给予评价。如在《直面挫折学会描写》作文专题教学中,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引发海啸课堂中让学生写用“内心独白,直接再现”法,描写被困在汪洋中的花甲老人(150字左右)。学生明确要求后,先自己写一段,然后一起交流得失,再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推荐一篇在全班分享。小组的成果得到全班的认可,学生很自豪、很高兴。2.师生同台合作,同台书法,同台考试等。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学习,然后进行分享,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竞争、取长补短,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六、分层引导,让学生有效地学
因材施教。语文学科也应照顾个体差异,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以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所以语文教学应考虑教案设计的预见性,作业设计质和量的梯度。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评价的层次性。如古代诗歌赏析,要求优生不仅要理解内容,而且要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教师若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既鼓励优秀,又允许落后,既有统一要求,又保护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让每一个学生能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