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贴近学生心灵的班主任

2011-11-16 03:21葛文庚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7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发展性评价班级管理

葛文庚

摘要:教育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触碰,班主任就是要用那温柔而灵巧的心灵去触摸学生稚嫩的心灵,以期许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整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组织者、教育者、领導者的功能;利用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性评价;授之以渔

如今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我们那时的学生时代已截然不同。而作为一位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更需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走进学生内心,切身体会他们的感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唯有如此,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应化身为美的使者

高中生的年龄在14~15岁至17~18岁,处于青年初期其身心各方面已达到了基本成熟阶段,其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向成熟,自我意识发展逐渐成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及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等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高中生的审美观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王国维曾说:“教者自身不可不先为审美”,只有成为一名美的使者,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而不只是等级观念上的纯粹的师生关系。

1.塑造班主任的外在美

人都是视觉动物,一个仪容整洁、服装得体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必定会很好,也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愿意与其接近。学生与老师也是一样。一位外在美的班主任势必会比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班主任受欢迎的多,我身边类似的例子也很多。马卡连柯曾经辛辣地指出:“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老师,已经失去了当老师的资格了。”班主任绝不先能在外在形象上给学生以颓废感。如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非主流现象已渐渐在中小学的学生中蔓延开来,并且范围也是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仪表服饰的端庄、大方、朴素同样也能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观。莎士比亚说过:“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一个人的着装就是其自身修养的最形象的说明。”几千年前地孔老夫子也曾说过:“见人不可以不饰。”比如去年来的一位来学校实习的老师,由于其穿着比较另类,也就是年轻人常说的“个性”一词。在整整一节课中,学生注视黑板和课本的总时间不及他们注视其服饰的三分之一,课堂效率极差。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是坚决不能有的。

2.班主任的内在美

如果说班主任的外在形象美可以拉近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那么其内在美便是那沟通路上架起的一座彩虹桥。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在现今信息大爆炸的文化多元的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对班主任而言,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专业化。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班主任也应了解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本人也有几年做班主任的经验,在此经验基础之上,使我切身体会现在学生的知识面确实很广,思辨能力强。现在的班主任不仅要求做一个“专才”,更需要做一个“全才”。这样在与班上学生的交流中才能有话题可说,有道理可讲。在彼此的交流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共同提高内在素养。

我是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对这个非常时期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其压力和工作量都是空前的。我常常能听到身边的一些同事有这样的抱怨:“平时白日里上课,晚上还要备课,一天忙下来能挤出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还哪有时间读书呢?”可俗话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平时里抽出哪怕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读书,这样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你的知识面就在岁月中慢慢地积累下来了。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位好的班主任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增长自己的德性。班主任要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中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涵养,使自己能够“厚德载物”,成为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格的教育者,在道德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如果说知识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的沟通,增强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那么高尚的道德则能够影响一个班级的班风。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学生的这种不完善是人在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发展作为一个进步过程总是将克服原有的不足和解决原有的矛盾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需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就需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误。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学生观。

1.学会赏识学生的闪光点、独特性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包括我们人类,有好的一面,必定就会有坏的一面。在教育中,班主任要学会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班上的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想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很容易,但对于那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在高三这种关键时期不管是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已基本失去信心了,学生也会因此抬不起头来,不愿与其他学生交往,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更应给其更大的鼓励,而不是简单地放弃。只要我们去挖掘孩子的潜力,肯定能找出其闪光点与独特性。学会赏识学生的闪光点与独特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班主任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阿瑞提对个人的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想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比的“闹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想”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条件。班主任要给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学会赏识学生的即使是浪漫的幻想。让学生只是一味地循规蹈矩地接受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只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也许会是他们以后的一笔财富。

2.充分肯定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

康德拉三世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一位暴君,但其人道天性并未丧失,只是需要一个可以用来激发的“舞台”。学生也是。平时班上那些叛逆的学生让老师看了就觉得心烦。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这些孩子的忤逆并不是其本性,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却是这些孩子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学生犯错误,作为班主任需要对其进行说教,找出他们犯错误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班主任一定要坚信那些犯错误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这么做的,从而放纵这些学生而不予理睬,任其恶性发展。一位好的班主任是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哪怕是众人眼里的不可救药的学生的。只要相信,人性本善,并按这一点对学生给予尊重和信任,为释放心灵中的美好创造“舞台”。充分肯定学生,对他们永不放弃,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而不必以“小人之心”看待学生。

三、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想要永远有鱼吃而不至于挨饿,那就要学习钓鱼的方法。班主任对待学生也应如此,想要学生懂得长久的生存之计,必须“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

1.孔子版的“启发”

孔子版地“启发”在我看来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师生心灵的共鸣。而这种“启发”真的是难能可贵的教学经验。不应让学生独自思考,毫无真正的心灵交融,而应以自己的经验(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督促他们在实践中找出真知。正如孔老夫子那样,他教人明“理(礼)”时,不会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不仅仅是引导学生通过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的辩论或是思考来逼近真善美,而是喜欢将“理(礼)”还原成可以切身体验到的美好感情,他认为只有养成美好的情感,或者是美好的感情多了之后,便自然可以“达礼”。唯有躬亲而自检,才能真正领悟知识中的真理所在。

2.“授之以渔”中的“教学相长”

班主任应用自己的勤奋与不息的探索,为学生做学习生活中的榜样与引导,从而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观与人生道路。而这种榜样的树立也会反过来激励我们班主任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最佳的轨道。诚如孔门弟子在《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知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不仅能让师生共同提高自身的修养,而且能促进师生间深厚的友谊。师生间不再是传统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班主任放下那高贵身份,与班里的学生彼此用心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如此便能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关注人类明天的人是教育的宗旨。班主任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需要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在巩固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这种教育理念就是要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为伴随者的角色,从而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参考文献:

[1]李涛.班主任工作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班华.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3]崔高维.礼记·学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4]李涛.班主任工作新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发展性评价班级管理
为了“梦之队”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