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
近年来省学院教改专家李元昌教授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主题教研的设想,得到了省内外很多县市、区的积极响应,主题教研就是着眼于“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通过开展主题教研去探索、构建新的融教研、培训、科研为一体的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培养研究型教师,使教育与科研的生命活力能够得以充分地焕发,从而加速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我认为,以开展主题教研为载体,通过学习、积累、研讨、总结、提高这样的过程,在骨干名优教师的带动下,让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科研素养和能力,营建良好的驱动教师积极研究的良好氛围,实行以点带面、分类扶持、分层递进的管理策略,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一、确定主题和目标,让每位教师的科研素养都得到提高
“一只桶的装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也不取决于最好的那块板,而取决于最短、最差的那块板!”古朴的木桶原理使我们认识到:培养研究型教师,不应该仅局限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而应该是全体教师。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教研的过程中,注重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时刻关注每一位教师,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于主题教研活动中,人人都有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标,绝不能因为部分教师起点低一点、基础差一点、年龄大一点,就放弃了对他们的关注和培养。现在借助主题教研这一活动载体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当然,我们通过开展主题教研是让每一位教师在科研素养和能力都能够有所提高,在目标上绝不是把每一位教师都培养成为具有很高研究水平的专家或者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创造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在方法上也绝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分类要求、分层递进、以点带面的方法,使教师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浓厚的研究意识、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有最大限度地发展,以适应时代对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二、以主题教研为载体促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以主题教研为载体培养研究型教师,就是使教师确立研究主题之后“学中研,研中学”,交流中提高;“教中研,研中教”,实践中提高。要使教师做到课前精心备课、课中认真实施、课后积极反思。同时,学校坚持以“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注意引导教师把教学中的问题如何转化为研究主题,强调对问题的追踪,重视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主题教研这种教研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教研组研究主题、教师个人研究主题这些问题式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实践中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能让教师对理论与实际、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教师所在的教研组就是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立足于主题教研的研究形式,用共同体理论指导教师的主题教研活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使教学研究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再用理论指导教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土壤,创造性的教学思想不会盲目跟风,他会自己思考、判断,这是教师成长成熟的表现。
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本学校学科、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如把教学中的问题如何转化为研究主题,强调解决自己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强调对问题的追踪,想方设法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积极建立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的理念,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改善。主题教研在研究过程中虽然是个体行为,但又是大家合力破解问题,有的问题教师靠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同伴互助,合作探究,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实现群体共同向前发展的目的。学校应当引导教师自主分层次的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积极地给教师一个独立选择的空间,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让教师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有效推动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和凸现。同时,学校为教师创设各种机会,促进教师的校内交流,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有效激励,有效扶持,并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因此主题教研工作不是只靠几名教师关起门来进行小而窄的研究就能取得实效的,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全面实施,才能逐步培养出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类似于滚雪球,先要有一个核心,然后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抓好主题教研基地校,建好一支名优骨干教师队伍,实质上就是造就一个核心。这个核心一旦形成,既能缩短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时间,又能增强研究型教师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是学校教师发展的向导。专家和教研员的引领、骨干的示范、榜样的感染、机制的保障为研究型教师参与主题教研构建了一个新起点的平台,也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专家和教研员的引领利用,因势利导,使教师自己发掘并确立研究主题。名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还要结合自己的主题,在教学、研讨、交流中向其他介绍一些如何联系实际,寻找有价值的研究经验,使他们最终获得“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发掘新问题,寻找新课题”的能力。然后,让他们自己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主题进行研究,使其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需要说明两点:(1)由于教师在自身素养、科研热情、领悟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可以因人而异,要让每一位教师都逐步经历研究过程。(2)我们鼓励教师自己研究发掘新课题,反而更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碰撞,因为合作交流才能够使主题教研更有生命力。这样做不仅通过主题教研这一载体循环不断地促进各层面教师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人人能科研,人人搞科研,人人有成果”的研究型教师群体。
实践证明:立足于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不仅能够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夯实教师的科研素养,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而且能够促使真正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