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职场励志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都市白领杜拉拉从一个小职员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企业高管的故事。影片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女性,尤其是都市白领阶层的女性对片中杜拉拉所穿着的职场服饰狂热追捧,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时尚追求。影片中展现的宝蓝、玫红、嫩绿等大面积色块和纯色的运用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款式变化,在体现职场女性干练气质的同时又增添了女性的妩媚,令办公室生活不再枯燥单调。从这个意义上讲,片中主人公所穿着的服饰比故事本身更有吸引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渐崛起的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投资。影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外企中,影片女主角杜拉拉是一个姿色中上、没有背景、教育程度良好、靠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的女性,她能够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并且有很强的变通能力,性格中有一股傻劲和执着。从进入外企公司DB的第一天起,她就以升职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经过几年职场严酷竞争的洗礼和历练,终于完成了从职场菜鸟到HR经理的华丽转身,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导演通过职场变迁、爱情考验讲述电影故事的同时,更是把服装作为一种时尚的话语对电影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杜拉拉升职记》请来曾一手打造出风靡全球的美剧《欲望都市》、《口红森林》中人物造型的好莱坞顶级造型师Patricia Field为影片做造型设计。Patricia Field在了解了“杜拉拉”这一角色以及主演徐静蕾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根据“杜拉拉”的风格、态度和思想来完成了整个人物造型的设计。
电影得到了很多时尚大牌的赞助,剧中人物穿着的大都是国际品牌的最新款服装,而造型师为了凸显电影中人物自身的特质,也不忘利用很多好看不贵的品牌进行搭配。比如杜拉拉在泰国游玩时穿着的一件Gucci印花上衣,搭配的则是一条很便宜的白色短裤。
1 、服装色彩效果
服装设计中的三个要素是色彩、面料和款式。服装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它的色彩。电影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拉拉所穿服装的色彩也一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7岁的杜拉拉刚进入DB做行政秘书时,服装以黑白色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她第一天上班时的穿着:黑白灰色调的条纹格子衬衫搭配黑色宽腰带和黑色直筒短裙,上班途中穿着白色帆布鞋,在公司门口换上一双白色平底船鞋,扎一个马尾辫。学生气很浓,充满了年轻和青春的活力,表现出杜拉拉的单纯和没有心机。
第二阶段是杜拉拉在DB的第二年。28岁的拉拉穿着的服装以咖啡色、灰色、蓝色等一些比较柔和的中性色为主,同时搭配不同色系的耳环等配饰,披肩的卷发也慢慢展现出女人味,显示其开始融入DB的工作氛围。
第三个阶段是拉拉在公司的第三年,此时29岁的拉拉已升职为销售总监秘书。经过两年的磨练,杜拉拉已变得比较成熟,同时有了自己的穿衣之道。在色彩方面,不再只是单纯的中性色调,而是搭配各种印花图案、宝蓝色、亮紫色、鹅黄色、红绿色等丰富多彩的颜色。在公司奖励泰国游期间的晚宴上,拉拉穿着一袭宝蓝色亮片图案装饰的吊带长裙,搭配金色长耳环、同色系手镯和紫色大花朵头饰,手持一白色晚宴包,女人味十足。
杜拉拉在DB的第四年是第四个阶段。30岁的拉拉升职为HR主管,工作顺利、爱情甜蜜的她深谙时尚之道,已经对服装搭配有了一套自己的风格理念,以蓝色、紫色为主搭配银色、黑色、黄色等色彩,其中不乏鲜艳的撞色,不论是同类色还是对比色都搭配的很到位。在公司年会上的一件干净利落的深V领小黑裙更是把她资深职场达人的形象展露无疑。这一阶段中,拉拉的感情也经历了分手到复合的过程。在单身的这段日子里,为衬托出拉拉伤心、落寞的心境,她穿着的服装色彩再次回复到以黑白灰为主,整体色彩明度很低,单调而忧郁。直到两年后再次回到泰国与前男友相遇时,拉拉身穿的绿色小碎花吊带长裙体现了她小女人的一面,片尾拉拉与男友在船上穿着红色渐变印染露肩长裙,这鲜艳的红色正传达了拉拉收获爱情果实的甜蜜和美满。
2、服装造型效果
“服装造型的要素包括点、线、面、体。”[1]款式造型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影片中干练妩媚的服装造型令人印象深刻。造型师对腰部的突出,毫不吝啬的体现出女性的柔美,折射出当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思想观念等。
杜拉拉晋升为职场时尚达人的四个阶段中,她的服装造型有着怎样的变化呢?首先,在拉拉进入DB的第一年里,服装整体造型感偏弱,主要以中规中矩的H型职业休闲装为主,折射出杜拉拉初入职场的稚嫩和无所适从;第二年起,她开始尝试不同的造型,连衣裙配腰带、雪纺上衣搭配工装阔腿裤、泡泡袖西服配挽裤腿九分裤、吊带背心裙等等,反映出杜拉拉在通过努力希望得到公司同事和上司的认可;第三年拉拉升职为销售总监的秘书后,她的服装造型基本已经模式化,主要以连衣裙为主。连衣裙对职场精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简单易穿,而且能够凸显人的身材和气质。影片中造型师还为拉拉搭配短上衣和腰带,及各种各样的配饰来完善她的整体造型。在最后一阶段拉拉终于晋升为HR主管一职后,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搭配风格,造型多以X型为主,必备的服装要素包括连衣裙、腰带,手镯,耳环,高跟鞋和包,连衣裙多为V领。不论是印花还是撞色,不论是对比色还是同类色,不论是宽腰带还是窄腰带,她都游刃有余的进行着服装造型的变换,说明杜拉拉已经懂得通过服装搭配准确地表达自己了:
在公司装修的时候,她穿着雪纺衫配修身剪裁的小马甲,搭配收腿的九分裤,整体显得干净利落;在泰国游玩时,她穿着蓝色露肩T恤搭配浅蓝色水洗牛仔短裤,戴白色细珍珠长项链,给人很时尚休闲的感觉;在公司年会的晚宴上,穿着深V领小黑裙配细腰带,没有多余的配饰,精明干练的职场达人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
3、配件装饰效果
片中除了女装鲜明的轮廓造型就是那层层叠叠的各种配饰了。影片本着将优雅与精致进行到底的态度,大胆运用多种配饰,以服装作为时尚话语将这一生活态度传播给了广大观众。
在拉拉完成DB的第一项装修工程之后,她佩戴的层叠金色项链与丝质连衣裙相得益彰,显示出一丝成熟与自信;在泰国公司晚宴上,拉拉戴的宽窄不一、色调一致的紫色系列手镯与蓝色长裙属于同一色系,而长串金色耳环与曳地长裙形成色彩上的对照,这样大统一中有小对比,更凸显了人物本身。由此可见,造型师在细节上花费大量功夫的同时,也在权衡着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
造型师Patricia认为女性最性感的地方就是腰,因此我们在片中看到最多的配饰就是腰带。从杜拉拉第一天进DB开始就有腰带的出现,配饰的运用更多的体现在细节上,腰带的宽窄、颜色的选择、扎腰带的高低位置、系腰带的方法等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将这些设计原理应用在服装搭配上,最终造就了《杜拉拉升职记》中职场女装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电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作为一种媒体传播工具,它无时无刻不反映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早已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样反映着社会的现状和时代的变迁。
很多电影中的服饰已经成为经典,影响了一代代人。“《七年之痒》中的玛丽莲梦露穿着白色礼服在地铁站出风口处裙摆飞扬的一幕成了经典定格的焦点,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穿着的纪梵希小黑裙更是传世经典之作;”[2]很多电影中的服饰正流行,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追逐效仿,《穿prada的女魔头》和《欲望都市》等影视作品中一系列大牌服饰的轮番上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尚向导。不论是经典之作还是当今流行之作,其中令人过目难忘的剧中服装都在不同层面产生着各种社会效应。
首先,从电影的角度看,服装能为之够吸引更宽层面的观众,在宣传方面也更加有力度,能够为影片带来更多的票房收入。其次,对服装本身而言,电影中主角穿着的时尚服装在适合的场合与剧情的衬托下完美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引领观众进行崇拜与效仿,追捧此类服装,自然会提升品牌、提高设计师的知名度,从而为该服装品牌带来不菲的商业利润。再次,对消费者来说,在服装销售过程中,消费者是商家的上帝,他们的消费心理总是受到各种外界事物的影响,电影是其中一种很直观的方式,消费者会不自觉地追随电影中的时尚潮流,使自己在生活中增添魅力,紧跟时代的步伐。
随着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热映和光盘的热卖,“杜拉拉”这一时尚职场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所穿着的服装成为不少商家和白领们的热捧对象,这一现象在网店中尤为突出。网店上销售的很多“杜拉拉”款服装大部分为仿款,价格低廉,审美也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因此被职场女性奉为穿衣圣经。而同款服装的热卖,带动了市场需求,同时给服装厂家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拉动了经济增长,从而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模式。
除了对市场和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影响之外,电影服装对现代国内的服装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使得更多的设计师关注职场女装这一广阔市场,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从颜色、款式、面料等方面为职场女装注入更多鲜活时尚的元素,为职场精英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在当今“时间就是金钱”的商品化社会里,电影成为宣扬时尚影像、引导和伪造人类需要的媒介,人人都沉迷于这种弥漫着幸福影像的消费社会中,产品的意象成为人们消费的依据。用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电影制作人、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和组织— —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居伊•恩斯特•德波的话说,就是“意象统治了一切”。[3]
德波认为,“在真实的世界变为纯粹影像之时,纯粹的影像就变为真实的实在”。[4]当今社会,人们不仅受到商品的统治与物化,还遭受到商品影像的统治与奴役。人们认为景观、符号、影像比商品本身更为真实和可信,因而开始痴迷虚幻迷离的商品影像。
影片《杜拉拉升职记》生动地展现了景观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剔除影片讲述的职场爱情故事,导演以服装这一时尚话语为视角,通过女主角美轮美奂的换装秀给观众带来视觉刺激,也使其成为都市白领纷纷效仿的对象,在穿上影片中主角所穿着服装的同时,消费者也认可了其所代表的生活态度。“我国已明显进入了大众传媒时代……以公共产业形式出现的电影等文化艺术产品,正…构成我们时代特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 [5]因此可以说,本片是把服装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景观社会生态因子,通过创造视觉传达层面上的诱惑向消费者传播一种生活方式。
影片从杜拉拉所穿着服饰的色彩、款式造型和服饰搭配的变化让观众目睹了一个普通的女白领从平淡无奇到出奇制胜这样的一个令人惊喜的转变过程,“杜拉拉”已成为当代职场女性的代言人,成为一个形象,一个符号。杜拉拉在职场历练中,尽管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她所表现出的仍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简单生活的信念,对责任和义务的担当,从容而乐观。当然,在这样一种主流基调中,片中也不乏对浪漫生活的主观臆想,比如杜拉拉花费所有积蓄买一部跑车犒劳自己。
总之,影片所传达的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的观念决定着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与情感中所呈现出的思维方式和状态。在观众接纳影片故事本身,被影片中人物造型的视觉诱惑所吸引,纷纷效仿主人公穿着搭配的同时,这种真诚和永不言弃的生活观念也随之对观众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服装发挥了可替代的媒介作用。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所呈现出的服装并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它是导演在时尚浪潮中利用景观社会展开的一次对生活方式的讲述和传播。在演员通过台词来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同时,服装编导使用服装这一独特的时尚话语将自己的时尚品味和生活态度灌输进了每一位观众的头脑中,推动了杜拉拉式的时尚风潮。
[1]李正.服装学概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98页
[2]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第1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版.282页
[3][4][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陆扬.大众文化理论(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