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剑萍
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华夏土地上,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地方戏曲是丰饶的艺术花丛中的一支奇葩。而苏州更是有着其特殊韵味特点的地方戏曲剧种——苏剧。
苏剧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而成,而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曲有著深厚的渊源。苏剧其前身是“苏滩”,原名“对白南词”,是一种戏曲清唱体的曲艺,它发源于苏州,盛行于江、浙一带,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苏滩”分为“前滩”和“后滩”两大类,曲目丰富,曲调幽静柔和,委婉动听,大都是从民间流传的山歌、小调或其他地方戏曲中吸收、改进、发展而成的,具有强烈的江南地方色彩。解放后经过“苏滩”老艺人的多方面努力,1956年正式成立了江苏省苏昆剧团,才正式以一个新兴的剧种——苏剧,步入舞台。现在此剧种全国只有唯一的一个团——被誉为“天下第一团”。
地方戏曲音乐风格的形成,唱腔起着主导作用。伴奏唱腔的主奏乐器是和本剧种的唱腔曲调、音乐风格、艺术特点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昆曲——曲笛,京剧——京胡,秦腔——板胡,锡剧——锡胡等),苏剧的主奏乐器是胡琴,又称——苏剧主胡。我有幸从八十年代初至今担任了近三十年苏剧主胡演奏,在几十年的苏剧从艺生涯中总结了一些本人对苏剧主胡的演奏艺术和风格的体会和经验如下。
苏剧主胡的演奏主要突出“领”和“托”两个特点。
“领”——在苏剧中,主胡起着领奏和主导演员演唱的作用。领奏要如同行云流水,要和演员配合得非常默契,演员才能演唱的舒服,表演的自如。(如:主胡在苏剧《状元与乞丐》的“太平调”中,在传统的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充分运用了胡琴的演奏技法及民间艺人、“堂名”在曲牌、小调中的各种演奏手法相结合,从而使得演奏手法形式多样化,旋律能抑能扬,表现力极为丰富,让主胡在伴奏乐队中起到了领奏的作用)。在苏剧的伴奏中,不论是曲调旋律的起伏,还是力度、速度的变化,都需要随着演员唱腔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主胡既要带领好乐队并把握好演员唱腔的韵味,又不能喧宾夺主而表现自己,主胡一定要辅助演员,让演员有更好地发挥。且不能机械的理解伴奏,粗略的完成曲谱上的音符,应该理解为这是胡琴演奏的一种形式,和独奏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对苏剧主胡演奏员来说,首先要熟悉本剧种的各个曲调,更要全面熟练的掌握胡琴的各种演奏技巧,具备灵活、敏锐的耳、眼、手娴熟的配合能力,熟悉各种演员唱腔的风格和特点。做到强而不燥、快而不乱、弱而不虚、慢而不拖的效果,使演员的唱腔更优美动听。
“托”——唱腔的托腔要突出陪衬作用。托腔也就是衬托唱腔的意思,其中也包括在演员唱段中念白部分过门演奏的自然过渡。演员的唱腔和主胡演奏员之间是主与从的关系,主胡演奏员要起着烘托、陪衬的作用。为了突出唱腔特色,在伴奏中,只有充分发挥其陪衬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伴奏任务。(如:在苏剧《花魁记》的“紧打慢唱”中,把传统的“紧打慢唱”的演奏上加以改变,乐队以“紧打”的节奏伴奏,而主胡跟着演员的唱腔“慢拉”托腔,使主胡和演员的唱腔默契地保持一致,以一种新的伴奏形式,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唱腔是主体,伴奏是托衬,衬托得当,唱腔才能显示出特有的韵味。主胡在舞台上配合好演员,做到与演唱融为一体,给演员的演唱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灵活地处理演员唱腔中的 “动与静”,“强与弱”,“快与慢”,“激情与含蓄”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加强演员唱腔对形象的刻画,充分发挥苏剧主胡演奏员自身音乐修养和审美观,抓住曲调的神韵、灵魂,增强其唱腔的韵味,使潜在的东西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挥。
在苏剧主胡的演奏手法上虽有很多的创新和发展。但相对而言苏剧的主胡相比其他“滩簧”(锡剧、甬剧、沪剧等等)的主胡发展还是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全国就一个剧团,就这么几个演员,在演唱上演员形成不了流派,因此主胡的演奏上也缺乏竞争力。以前苏剧老艺人的主胡演奏方法都是传统的演奏法,民间俗称“一把位”,基本上不换把,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根据个人的演奏技巧不断地提高和曲调变化的需要及现代配器的要求,演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充分发挥了现有的胡琴演奏技巧和胡琴在江南丝竹的演奏技法,左手常用滑音、颤音、勾音、左侧音、空弦装饰音及垫指滑音等手法,右手力度细致自然,弓法丰满柔和,以长弓为主与短弓相结合的方法,偶尔会用短弓加顿挫弓的伴奏手法。总而言之,在苏剧主胡的演奏上,既有素净朴实的伴奏风格,也有花团锦簇的伴奏风格。这些都要根据剧目和演员表演时的情绪灵活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风格也渐渐融入到了苏剧主胡的伴奏中。对唱腔旋律进行装饰,对唱腔过门进行加花演奏,使整个伴奏,或简或繁、或高或低、或合或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变化纷呈、承接自如,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演奏风格。
苏剧本身在文学、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文化传统深厚,并充分体现了苏州文化的特质,这一剧种的存在对吴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代表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各种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迅速和大量地涌现对苏剧冲击很大,观众锐减,演出也渐少,更需要我们这些从艺者坚持在苏剧艺术中传承,创新,并发展下去,让其魅力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