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丰县梆子音乐撷珍
■赵丽
丰县梆子属四大声腔(梆子腔、皮黄腔、昆腔、高腔)中的梆子腔系统,旧称“梆子戏”,观众则习惯称之为“大戏”。它以独特的唱腔、音乐征服过无数观众,跻身于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舞台。
丰县梆子的声腔主要由山西、陕西梆子衍化而来,在调式、旋律、节奏以及语言音韵和演唱风格上,都体现了丰县方言介于中州语系与吴越语系之间,既硬重又轻柔的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特点是:男演员多用假嗓演唱;女旦和坤生用真嗓演唱,只有少数高音域偶尔使用假嗓演唱。既有先吐字后行腔的,也有腔随字后的,因人而异。丰县梆子的唱腔音乐结构形式为板式变化体,其板式齐全,富于变化。它大致可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非板等四种板式,板式的划分和兄弟剧种大致相同,但实际应用却有很大的区别。此外,还有一些板式的来历和细致分类也颇有个性。如二八板就是因为一个上下句(亦称上下韵)共八板而得名,而有些梆子腔系统的剧种则解释为“两个八板组成一个乐段”。
丰县梆子的二八板习惯上根据乐队司鼓手势的不同而分为单鼓条二八板和双鼓条二八板,这和某些兄弟剧种将二八板分为慢二八、中二八、二八连板、快二八等也有本质的不同。其中,单鼓条二八板得名于司鼓指挥乐队伴奏时一手持板、一手持一根鼓键(俗称鼓条)。单鼓条二八板习惯上被称作“单打锣”或“一鼓二锣”,因为演唱单鼓条二八板时,担任伴奏的打击乐中只有板鼓和大锣、小锣而不用铙钹,因而它也就比较文雅,和双鼓条二八板风格迥异。双鼓条二八则因司鼓双手各执一根鼓键指挥而得名。双鼓条二八习惯上被称为“一标标”,这是鼓键敲击的谐音。这种板式演唱比较粗犷、火爆,应用极为广泛。
地方戏曲大多以唱见长,丰县梆子也不例外。由于该剧种征战剧目较多,袍带人物比重较大,所以,“外脚”唱腔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外脚”唱腔粗犷、火爆而又不失朴素、流畅,旋律中四、五度的进行较为多见。“大五大六”是曲调发展的最明显的特征。在这里,“五”和“六”是工尺谱的记谱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6”和“5”。“5”是丰县梆子唱腔中的调式主音,唱腔的下韵一般都结束在“5”上。“6”的出现仅次于“5”。故丰县梆子唱腔的调式是单一的降B徴调式而和其他兄弟剧中有着明显的区别,“6”和“5”在曲调中频繁出现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有别于其他各剧种。除此之外,传统剧目唱腔的演唱多以真嗓(即本腔)吐字而用假嗓甩腔,这类唱腔用音节省,音域多集中在中音降B——高音F之间。因而,唱腔具有高亢、明亮等特点,乡土味浓郁且极富夸张。
丰县梆子每段唱腔之前大多有前奏,用以烘托气氛并提示音商。这中间,尤以慢板前奏独具特色。慢板本身以抒情见长,多数慢板大方、含蓄、凝重、典雅,而慢板的某些前奏更使唱腔增色不少。有一种几乎失传的慢板前奏,谓之“炮打三节”,篇幅极长,虽然很少见实际应用的例子,但它却能代表慢板前奏的风貌。它大致可分为四个乐段,实际应用时一般都不奏至结尾,二、三乐段奏完即可接唱。旧时,演员和乐队初次合作,多对板胡演奏者的水平进行试探和摸底,其方法是故意在乐师奏完全部四个乐段后才起唱,因旧时学艺多系“口传心授”,由于曲长、多有遗忘。当然,有时偶遇演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或临时遗忘唱词,乐师亦能随机应变,将各乐段从容奏来,不使演员露出破绽。
丰县梆子的伴奏乐器早期以“大弦”为主,之后则以板胡为主,大弦为弹拨乐器,已失传。现在主要的弹拨乐之一琵琶在梆子戏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除了伴奏唱腔的主旋律外还起到领奏、独奏的作用。丰县梆子伴奏中使用板胡约有百年的历史。板胡是拉弦乐器,俗称“瓢”。板胡音色明亮清晰、色彩性强、感情变化丰富,便于烘托演唱,因而逐步取代了大弦的领奏地位。“梆子”是本剧种伴奏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剧种本身即因此而得名。梆子是击节乐器,这和一般戏曲乐队用“板”击节又有本质的不同。
曲牌是丰县梆子音乐中极有特色的一个部类。它既有乐器演奏的曲牌,又有人声演唱的曲牌。就器乐曲牌而言,它又可分为唢呐曲牌、竹笛曲牌和丝弦曲牌等几个细目;就用途而言,有专用于升帐的曲牌——四大升帐:即《一枝花》、《上彩楼》、《桃红》和《到春来》;有专用于兴兵的曲牌,例如:《武马》、《二凡》、《朝阳歌》等;有饮酒专用的曲牌,如《紫金杯》、《满堂花》等;还有用于摆宴、挂画、迎送等场面的四大欠场,即《山坡羊》、《云霄歌》、《柳摇金》、《扬舟》。这些曲牌大都徐缓大方、讲究气派,为兄弟剧种不断借鉴。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短小的曲牌,专门用于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带马用的《逍遥令》和《状元令》,报子过场用的《报子令》和《回报令》,朝廷驾崩用的《晏驾令》,其余如《拜堂令》、《上马令》、《落马令》、《拆书令》等,曲牌的名称即说明了它的用途。甚至骑驴也有十分诙谐逗人的《王八令》。
打击乐在丰县梆子中也占有特殊的位置。它除了伴奏身段和作为唱腔伴奏的补充以外,还能独立成章,产生了不少有名的打击乐曲牌。较突出的有《豹头催》、《天下同》、《连成》等。这些曲牌较多的应用在广场演出的“头场”之前,谓之“打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