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像•现实——改革开放20年黑龙江电影人物形象与地域风格的视域转换

2011-11-16 13:10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朱旭辉雒有谋荆丽娜
电影评介 2011年1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黑龙江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朱旭辉 雒有谋 荆丽娜

历史•影像•现实
——改革开放20年黑龙江电影人物形象与地域风格的视域转换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朱旭辉 雒有谋 荆丽娜

纵观改革开放20年的黑龙江电影,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在改革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中用影像记载着黑龙江电影从反思、兴盛再到探索的历史进程。在近二十年的影片中,影片的叙事主体紧紧围绕人物进行设置和展开,通过影像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诉说了一段段不同的人生历程,人物形象塑造上电影本体价值的回归、独特的地域风格是这一时期黑龙江电影的重要艺术特征。

电影本体价值 人物形象塑造 地域风格

一、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现实回归

费里尼曾经说过:“我要描写的是由无数磨人、不断改变的迷宫组成的人生。人就像涉足在记忆、梦境、感情的迷宫中,而日常生活也只是一个不断纠缠着记忆、梦境、感情、过去与现在种种世界交叠的迷宫。”①费里尼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现实生活中人犹如在迷宫中行走,每次涉足迷宫的人不同,迷宫则是由不同人组成,从中可以看出人是组成迷宫的主体,人没有了,迷宫也将不复存在。在电影创作中,人物是影像表现的核心,也是影片叙事的主体。影片主题的传达、情节的设置、戏剧的冲突往往都是以特定的人物为依托,围绕特定的人物展开故事的叙述。相反,没有人物的依托,从影片的主题到情节,从影像到声音等的叙事要素都无从谈起。

(一)人物形象塑造上电影本体价值的回归

改革开放初期的黑龙江电影在思索中徘徊,还没有摆脱文革时期在人物形象上“高大全”、“假恶丑”的塑造模式,在影像传达上还没有完全脱离单纯的说教因素,政治意味浓厚。如在影片《大渡河》中,在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的人物塑造上多显得慈眉善目、亲近和蔼,对蒋介石和川军总指挥等人的塑造上,多是横眉冷对、虚假心肠,言语传达和人物表情上往往是一副“假恶丑”嘴脸;在战略的调整上,红军是志在必得,国民党军队则是骄兵必败的场景。虽然在剧中导演把重点放在了红军中的普通人物与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对比,可是这种单一的叙述模式使观众看到影片开头就会知道影片的结尾,戏剧冲突的表现不够明显、不够曲折,细节描写平铺直叙成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战斗题材的影片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情况,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导演,而应该归咎于刚刚过去的政治时代,因为当时的电影创作没有按影片的创作规律进行,政治标准是影片好坏的唯一考量。随着电影创作者对文革的反思和对电影创作形态思考的不断深入,在电影创作中开始从艺术的角度、从电影审美的角度去尝试影片的创作。无论是陈家林导演的《飞来的仙鹤》,还是葛晓英导演的《鹤童》,从影片中可以体会到从芭蕾舞演员白鹭在平原上和丹顶鹤一样翩翩起舞的情景到扎龙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面等等,导演在拍摄中注意从美学的角度去表现审美对象,用影像的审美形态去传达艺术家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不仅仅是电影创作者艺术风格的自觉体现,电影本体价值的回归,更是对人性价值的尊重。

(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现实主义风格

电影创作者在影片创作中往往按照“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因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人物形象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艺术家在人物创作中往往和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具体到改革开放20年间黑龙江的地域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和黑龙江当时的历史语境、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其他地域的人物塑造不同的是,黑龙江的电影创作者们把视点放在了不同时期的普通人身上,用影像去诠释普通人物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具体到20年间的电影,主要塑造了以下几种人物形象:

1.天真灿漫的儿童形象

在20年的电影作品中,电影创作者注重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象塑造,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人物的塑造上注重典型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在叙述背景上注重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塑造了一批天真活拨而又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飞来的仙鹤》中的小翔热爱嫩江的芦苇荡,因为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也是他成长的地方;在这里他和丹顶鹤一起生活、一起成长,生活得很幸福。虽然后来他回到了自己的生母身边,可他在父母逼着他学画画和学钢琴之间感到很困惑,他最爱丹顶鹤,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偷偷地回到了嫩江,回到了和他一起成长的丹顶鹤之间。在剧中,小翔个性鲜明,爱好专一,其中生父、生母对他的填鸭式教育看似平常,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反映了当时乃至现在孩子的童年生活,引发我们对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的思考。《鹤童》中的小强与《飞来的仙鹤》中的小翔的形象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一样都热爱自然,热爱丹顶鹤,与丹顶鹤和谐相处的画面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画面。《冰上小虎队》讲述了雷雷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剧中通过雷雷一系列的行动展现了他对花样滑冰的爱与恨,在爱与恨的焦灼中展现了他鲜明的性格特征。在影像中,通过这些儿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等表现手段赋予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这些表现手段使人物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与气质,并借此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2.独具个性的时代英雄

现实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英雄的艺术形式。电影作为一种建立在视听基础上的影像艺术,从产生之日起就被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去传达英雄的故事。在改革开放20年黑龙江电影的发展中,依据时代特点和地域资源塑造了一批典型的时代英雄。《孤注一掷》中的林少雄,《美丽的囚徒》中的殷红,《爱并不遥远》中的青年钻井队队长郑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曹铁强、裴晓云,《冰上小虎队》中体校的安雯老师等等,在影像的叙事中他们人物性格也都各有各个的特点。他们能成为特定时期电影中的英雄,其中有共同的特点:首先,都是不同时代中的个性化英雄。林少雄的机智勇敢,殷红倔强中带有的反抗意识与爱国情怀,郑新为了早日完成月亮湖地区的石油钻井任务而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曹铁强是集正义感与责任感于一身的垦荒戍边的知识青年,裴晓云柔弱中的执著与坚强,安雯为培养冰雪人才由倔强到默默奉献的性格等等,剧中的人物都是有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对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殷红从衣食无忧的大小姐到积极抗日的斗士,曹铁强从开始的正直、鲁莽到后来的成熟、稳重,裴晓云由开始时的软弱到后来的坚强,安雯从开始性格倔强的青年到后来默默奉献的学生知心教师等等,在影片中为英雄的成长创造了影像的叙事空间,让这些普通人中的英雄形象更加充实,更加饱满。其次,在影片中把个人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传达个人与民族,个人与时代的成长主题。让英雄人物在国家的地域内,在历史的时空中锤炼、成长。

3.平实朴素的“山野樵夫”

在电影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导演更多地把焦点放在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从他们身上去挖掘令人肃然起敬的那份感动。用影像去诠释他们因为平凡而伟大、因为平凡而高尚的视觉形象,并进一步说明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在具体的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她从雾中来》中的街道保主任张大娘,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市民,可是从她身上可以感受到宽广的胸怀,对被劳教释放的陈蓉的无私照顾与关爱,甚至胜过了自己的女儿。在陈蓉被以前的同伙栽赃陷害后,张大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并没有批评与责备,只有体贴与照顾,此时一位母亲的崇高与伟大出现银幕之中。在张大娘的视觉影像中,在景别的运用上,中景和特写用得比较的多,用中景是为了在对她的人物叙事中突出她那老而弥坚的身体,为使陈蓉得到有关部门妥善的安置而四处奔波,从她瘦小的身躯中突出其形象的崇高与伟大;用特写突出张大娘的面部细节的描写,显示出她对陈蓉的关心与照顾的细致、入微,有关陈蓉的任何消息都会牵动老人的神经。与其他市民对陈蓉的态度形成的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她瘦小中的高大,平凡中的伟大的形象。

其次,《飞来的仙鹤》中勤劳、善良的贺凤翥夫妇,当得知白鹭就是小翔的亲生母亲之后,经过思想上的斗争,决定把小翔送到他的生母那里,让孩子在享受好的教育的同时,也让他与失散多年的父母重新团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贺凤翥夫妇要经历失去小翔的痛苦。影片在叙述中通过他们两家在“得子”与“失子”之后的情感经历进行对比分析,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贺凤翥夫妇人性深处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鹤童》中的小强的爷爷,他在扎龙自然保护区长期从事研究、喂养丹顶鹤的工作,他的工作在旁人看来单调无比,在他的眼中却趣味无穷。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事业,同时,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谱写一曲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赞歌。

二、独特的地域风格

在黑龙江电影20年的发展中,寒地黑土文化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情怀,提供了展示英雄人物的广阔空间。松花江、北大荒、古老的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油田、湿地、冰雪等等都是黑龙江地域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片中,地域环境对于影片的叙事、情节的开展、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人物生活的典型环境的不同才使影片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赋予了影片独具特色的人文气息。

(一)风情哈尔滨。在黑龙江的电影中,用影像语言进行叙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哈尔滨,这里不仅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有圣索非亚大教堂,还有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哈尔滨火车站,这些本身就是哈尔滨的地域特色所在。在《孤注一掷》、《美丽的囚徒》、《她从雾中来》、《冰上小虎队》中,影片的叙事背景主要围绕哈尔滨展开。如在《孤注一掷》、《美丽的囚徒》中展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哈尔滨,《她从雾中来》反映的是80年代哈尔滨的日常生活场景,《冰上小虎队》则是90年代后期冬天松花江与圣索非亚教堂、为祖国培养冰雪健儿的哈尔滨体校等等。这些电影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影像展现不同时期的哈尔滨的地域风情,体现了黑龙江电影中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油田与北大荒。《爱并不遥远》、《今夜有暴风雪》的叙事环境则是紧紧围绕油田和北大荒展开,这两部影片选择的地点都在特殊时期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钻井、荒地、冰雪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从典型环境的选取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三)寒地黑土上的地域风光。黑龙江具有肥沃的黑土地、广阔的湿地、茂密的森林、风景宜人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秀美的自然风光。《飞来的仙鹤》向人们展示了嫩江草原的自然风光,为丹顶鹤提供了适宜的繁殖栖息之地;《鹤童》则展示了黑龙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风光等等。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认识了黑龙江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感受了不同的民族风情。

一个时代,一段段影像,不同的记忆,黑龙江20年来创作的电影已经成为历史,任凭人们去诉说、评价,但是把它放在特定时代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与分析,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黑龙江电影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风格,对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充分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风情。

[1]杨远婴著, 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版

[2]周星著, 中国电影艺术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3]朱旭辉,“真善美”在吴贻弓影像中的阐释(一),电影评介【J】,2010年第22期

[4]饶曙光,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主流电影建构,文艺研究【J】,2009年第1期

[5]陆绍阳,20世纪中国电影的写实传统,北京电影学院学报【J】,2001年第4期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05

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0D036

注释

①(意)格拉齐尼编,邱芳莉译,费里尼对话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46页

朱旭辉(1979- ),男,河北保定人,影视文学硕士,讲师,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雒有谋(1977- ),男,甘肃兰州人,新闻学硕士,讲师,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电视文化传播。

荆丽娜(1980-),女,黑龙江五大连池人,新闻学硕士,讲师,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Write a caption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