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中悬念的运用

2011-11-16 11:56安徽大学谢桂芳
电影评介 2011年14期
关键词:安徽大学悬念公益性

安徽大学 谢桂芳

《大眼睛》中悬念的运用

安徽大学 谢桂芳

《大眼睛》是一部公益性的影片,在影片中,导演设置了三处悬念,这三处悬念的设置体现了孩子们渴望上学的主题及影片的目的,并且体现了其作为公益性电影的特性。

《大眼睛》 悬念 公益性 商业性

《大眼睛》与许多商业性的电影不同,它是公益性的电影,目的在于通过揭示贫穷的山区小孩渴望上学却因为没有钱无法上学这一现象,呼吁人们奉献爱心,给予支持。影片采用戏中戏的模式把现代与过去结合得很完美,让人感到可以上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让我们体会到了小孩们对上学的渴望。

影片中悬念的设置有三处。第一处是娟子拿到她的第一支铅笔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掉在了水中,娟子拼命地沿着水寻找,当时,作为观众的我以为娟子可能会因溺水而死,心中还在为她祈祷的时候,突然画面一转,娟子醒了,她还可以继续上学了,这个安排让我松了一口气。这个悬念的设置,显示了山村的贫穷与孩子的渴望,虽然情节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发展,可是从全片的安排来看,这样的安排更能显示娟子的渴望。第二处悬念是娟子和同学一起过河这一段。当镜头拍到娟子和同学过河时,木头摇摇摆摆的,这时,影片的镜头使我产生了一种预感,觉得木头会断掉,娟子也会因此而掉进水中,从而显现出小孩们上学中存在的危险。可是影片中同学们一个一个挺过去了,在我为自己的担心而感到释然的时候,却真的有人落水溺死了。只是溺水的不是娟子,也不是最后的那一位,而是那个乐于助人的女孩。第三处的悬念是娟子得到了不止一个好心人的捐助,而像小虎这样的孩子大家是不知道的,没有人捐助,当我看到娟子把好心人士捐的钱拿给刘老师时,我以为娟子可能是偷偷拿的,毕竟娟子的家庭也很困难,可是我又一次错了,电影没有安排娟子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爸爸也同意这样做”,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却很有分量。

这三处悬念的设置对于这部影片内容的表现有重要的意义,也突出体现出了商业电影与公益电影的不同。若作为商业性的电影来拍摄,这三处的悬念也许就不会存在,或者会以其他的方式来处理,特别是第三处,也许会安排一段父女冲突,显示儿童心灵的纯洁。可是,影片没有,这正是其特殊处,也正是其亮点,更能突出主题。

从整体上看,三处悬念的设置更能显示出孩子们对上学的渴望,不仅仅只是一个娟子,许多孩子都是。把第二处与第三处的悬念设置合起来看,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是孩子们依然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着前往学校。本来可以在上课之前赶到学校的,但却因为帮助其他同学,结果自己溺水而死。娟子可以拿着这些钱补给家用的,但是看到小虎不能上学,她把钱拿给老师,帮助那些困难的学生,而且还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娟子的行为体现出了孩子们的相互扶持,父母的同意刻画出了家长们尽力帮助他人、永不放弃的精神。其次,三处悬念的设置,也深化了主题,即幸运的人能够顺利地上学,那么不幸的人又该怎么办呢?娟子寻找铅笔,幸运的只是昏睡在水中,后来上学途中也顺利地通过了用木头做成的“危桥”。可是,有许多人并不能像娟子一样幸运,也许有的人在急切地寻找那珍贵的铅笔时就死掉了,或者过桥时不幸落水了。娟子是幸运的,她的照片被拍摄到,感动了许多人,许多人为其捐款,帮助她上学。可是小虎这样的孩子等谁捐款呢?影片正是通过这三处的悬念设置,升华了电影的主题,从而更加使人感动。

本片悬念的设置一方面尊重了事实,另一方面显示出了公益影片与商业影片的差异,同时也是对悬念的另一种运用。

谢桂芳,1987,女,硕士,安徽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方向。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4.021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悬念公益性
巧在开篇设悬念
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秦晓玥作品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