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红 张 敏 王春燕 丁 岩 王卫华 刘寅霞
食管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第8位,死亡率居第6位,我国发病率最高。80%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局部病灶已经广泛浸润和(或)远处转移,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同步放化疗在欧美和日本被认为是中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1]。2006年8月至2009年2月我院选择单药吉西他滨与放疗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
全组38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46~78)岁,KPS>70分;治疗前肝肾功能与血常规正常,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有可测量的临床和影像学(X线、食管造影、CT等)观察指标,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癌,无穿孔前兆。
患者均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三野照射,前胸垂直野宽7 cm,后背两斜野宽5~6 cm,6MV-X线常规放疗,1次/天,2 Gy/次,5天/周,至DT达60~65 Gy。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吉西他滨(商品名:泽菲,江苏豪森药业产品)8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每周1次,共6次。使用前予格拉司琼预防恶心、呕吐。治疗期间如出现Ⅱ度以上骨髓抑制,给G-CSF支持治疗。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
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按照WHO统一标准判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2组均在放化疗后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分为0~Ⅳ度。
38例患者,CR 6 例(15.8%),PR 26 例(68.4%),SD 5 例(13.2%),PD 1 例(2.6%),有效率(CR+PR)分别为 84.2%。疾病控制率(CR+PR+SD)97.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2个月,本组患者放化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主要为血液性毒性及消化道反应,以Ⅰ~Ⅱ度为主,血小板下降比较突出,达52.6%,其中Ⅱ~Ⅲ度达23.7%,恶心、呕吐达47.4%,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治疗相关性死亡,见表1。
表1 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不良反应(例,%)
食管癌首选方法是手术治疗,但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是标准治疗,可是多年来疗效无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仅8%~16%[2],失败的原因是局部未控制和复发。近年来,同期放化疗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如何选择药物、药物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食管癌既往常用方案中以顺铂加氟尿嘧啶组成的PF方案,但顺铂的肾毒性、耳毒性及较高的胃肠道反应限制了部分患者的应用。吉西他滨是脱氧胞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化学结构与阿糖胞苷相似,在细胞内通过脱氧胞嘧啶核苷激化酶磷酸化,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二磷酸(dFdCDP)及三磷酸(dFdCTP),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多个临床研究证明吉西他滨对多种肿瘤均有效,具有抗癌谱广,治疗指数较高,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好,对放疗有增敏作用。本药的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单药吉西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达84.2%,血液性毒性及上消化道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综上所述,放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吉西他滨单药化疗与放疗同步起到了极好的协同作用,但本组病例数较少,治疗后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Suntharalingam M,Moughan J,Coia LR,et al.The national practic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results of the 1996-1999 Pattems of Care Stud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6(4):981
[2]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诊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