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新居·新村·新生活

2011-11-14 01:08次仁罗布
中国畜牧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卓嘎安居工程尼玛

文│次仁罗布

西藏农牧民占全区总人口的80%。农牧民不仅人均收入低,而且享受的公共设施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与城市居民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以来,西藏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使百万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质的改变,成为西藏“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2010年7月26日是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江村村民尼玛卓嘎的乔迁喜日,村民都来给她道喜。尼玛卓嘎的新家有3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藏式民居,国家给了近2万元的补贴,还提供无息贷款。“终于搬进新家了,心也跟着房子一样亮堂多了,现在我要集中精力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尼玛卓嘎自信地说。

2005年底,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定后,西藏自治区党委找到了如何在西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那就是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真正让广大西藏农牧民安居乐业。2006年春天,经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实施以牧民定居、农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工程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80%以上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民只需支付自建房花费资金的60%,其余40%由国家、自治区和援藏省市帮助提供。听说有这样的好事,林芝地区林芝县布久乡仲果村的村民扎西尼玛第一个申请了安居住房。

如今,扎西尼玛住在近200平方米的新房里,客厅、卧室、卫生间、楼上楼下干净整齐,宽敞明亮。扎西尼玛的新房子起到了示范作用,村里的其他农牧民看到扎西尼玛的新居这么好,也纷纷申请安居房。在西藏农牧民互帮互助下,新的村庄很快按照规划建设起来。51户农牧民全都住上了新房,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电话;厨房装有沼气、自来水,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农牧民搬进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建安居房

2006年至今,西藏已经提前1年实现了让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80%以上的农牧民群众住上安全适用房屋的目标,使全区所有住房条件比较差的27.48万户农牧民群众全部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自治区还整体推进农村水、电、路、信、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2010年还安排5.27亿元,实施500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全区实现了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所有乡镇和80%以上行政村通公路,5年累计解决88万人用电、15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13.5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沼气,村级组织综合活动场所全部建成。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3.8%,5年提高约6个百分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特色农牧业不断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牲畜出栏率提高10个百分点。

“安居工程带来的不仅是住房的宽敞明亮、人畜分居后的卫生健康,农牧民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村委会为农牧民增添了更多服务项目,如医务室、农家书屋等,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农牧民在农闲时来农家书屋读书,学到很多种田、养殖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如今大部分安居工程周围都派有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农牧民种植大棚蔬菜等高产值的经济作物,取代了传统的粗放式放牧和耕作。今日的农村与自己小时候印象中的农村真是两个样子。”做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日前在林芝参加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阿里地区革吉县副县长仁青巴桑深有感触。

林芝地区不少农牧民群众的住宅处在风景区里面,新的安居工程建好后,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由于安居工程保存了民居的民族特色,并兼顾了自然环境的协调,也带动了当地的民居旅游热。不少群众开始吃上了“旅游饭”,将自家楼下的小房间出租开商店,而把楼上多余的房间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旅馆。藏式风格的家居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同时也带来了不菲收入。

在藏北那曲,安居工程不仅改善了广大牧民的居住环境,不少原先游牧的家庭,因为安居工程开始定居,以乳制品生产加工为主业的牧民经济合作组织也应运而生,“羌牛”等土生土长的品牌在市场中创出了一片天地,提高了牧民的收入。社区生活也让他们产生了集体生活的荣誉感和向心力,主动参加以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等为主题的社区评比成为普遍现象。安居工程为牧民带来了精神、物质双丰收。

猜你喜欢
卓嘎安居工程尼玛
科学家公益宣传
———尼玛扎西
2010—2020年青稞应用技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光彩安居工程 点亮幸福之光
我还能陪你一小会儿
安居乐业逢幸事 喜迁新居过大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构建“安居工程”实现城乡扶贫一体化
某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最美格桑花(剧本)
五星红旗,在卓嘎心中升起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