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扫过的日子

2011-11-13 11:24■石
江河文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复印机颜回灵魂

■石 川

梦里,款款地出现一个小女子,执着薄绢彩绘的扇、倚着湖畔雕花的栏、乘着秋后薄暮的凉。那神情若有所思,那景致恍若隔世……

手机叫早的音乐驱走“游园”的梦。烧水、洗漱、热牛奶、煎鸡蛋、煮面条,然后汇入街市的喧嚣。

俗常的现代人,日复一日,如复印机扫过的日子,将生命的茧抽丝样越拉越薄。驾宝马也好,乘地铁也罢,匆匆的行旅已是容不下那如泣如诉的愁,留不下那如丝如缕的绪了。

看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丽人行》,画布上的仕女既不属民国,更不是满清,但那份挥之不去的淡淡的伤感,却是古典得发潮的怀春。那应是中国人一去不复返的梦儿,它让人想起《雨巷》里丁香一样的姑娘,想起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林徽因。

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把汤显祖的《牡丹亭》改编了,三年前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弄得一败涂地,今年八月,它出现在苏格兰爱丁堡节日剧院。犹如用西洋晶莹剔透的水晶酒瓶装上了中国400多年的陈酿,《牡丹亭》用女儿红般别样的香,迷醉了苏格兰的那条皇家大道,倾倒了热爱戏剧的英国国民。那份轰动,定然让喜欢高谈提升软实力的中国官员们瞠目结舌、百思不解。戏剧就是戏剧,不必借助现代的三维技术,用肢体的解构,用属于艺术本身的语言就足以传递出属于人的思想和情感,它可以跨越疆域、时间,因为从古至今,人类的心灵都是相通的。可惜,活在复印机下不断追求跨越式发展的中国人,已是读不懂自己老祖宗创造的意境了。

微博上骂娘的话,勿须用灵魂来感知。但那些渔歌唱晚、犹抱琵琶,那些踏雪寻梅、绿肥红瘦,那些恨别鸟惊心和空山新雨后,是必须让心停下来,让灵魂浸一浸,才能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失、若有所悟的。整了大半个世纪的意识形态,把岳武穆、杜丽娘、王宝钏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也没让李玉和、洪常青、阿庆嫂守得住舞台。广岛、长崎核爆污染迄今未全部消弭,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区变异出巨鼠。“文革”倡导的用“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已然把几千年构筑的文化大厦如核爆般推倒,文革后从“团结一致向前看”到“跨越式发展”,变异出物质至上的巨鼠。把一切的不良现象都推诿给“转型期”,在提升GDP驱动下,让人挥舞着拜金的旗帜,唱着末世的欢歌,狂奔着落下失魂的陷阱。真个是发生了脱胎换骨、抽筋扒皮的革命吗?人的善心、人的敏感、人的审美情趣、人的灵魂颤动,真个是成为太监多余的生殖器而被自宫了吗?如今,历史在电影、电视、书本里戏说着,现在的中国人不认识过去的中国人了,甚至连现在的中国人也不认识现在的中国人了。这是何等的悲凉!那些美丽得让人欲生、欲死、欲歌、欲泣的感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真个就留给了断桥那边的许仙和白娘子,留给了大洋那边的西方人而与现今的中国人永别了吗?

原以为让·保罗·萨特有足够的稿费支撑他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哲学家的富裕的生活,不然,他怎么傲慢得拒绝领取数目不菲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呢?事实是他蜗居在巴黎一间比萨店楼上的单人间里,他披着一件风衣的标签式形象,缘于他没有余钱给自己添置更多的风衣。

这让人想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可惜,颜回不在了,不然他可以当拆迁户、住廉租房、领低保而不至于让孔夫子叹息。但真的颜回再世,游走在高楼耸立的森林间,恐怕他会“破帽遮颜”。因为,他羞于见这物欲横流的世界,这世界也没留下一亩二分地让他向孔夫子问仁。

猜你喜欢
复印机颜回灵魂
颜回偷食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
立体复印机
复印机为什么能复印文件和图片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颜回之乐
三八二十三
三八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