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继金
《各国联合龙灯大会》 (漫画) 1909年 钱病鹤
中国近代新闻漫画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人民大众的反帝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据《中国近代报刊史》记载:“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运用印刷和散发大量单张时事新闻画和讽刺画的办法来进行反帝斗争。”[1](P8)然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漫画,以1903年12月15日《俄事警闻》创刊号上发表的《时局图》为标志。1904年,《警钟日报》开辟了专栏“时事漫画”,刊载新闻漫画。“这意味着中国新闻漫画经过一段时期的初步实践,在现实斗争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报道形式,中国新闻漫画就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它为中国新闻史书写了崭新的篇章。”[2](P73)自此以后,随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涨,为了夺取、占领舆论阵地,资产阶级民主派纷纷创办报刊,发表了大量新闻漫画。新闻漫画作为报刊上一种重要的宣传体裁,在辛亥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世界报业大倡,所以觉牖斯民,亘穷其术,图绘一事,亦崭然露头角夙矣。”[3](P161)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十分重视新闻漫画的宣传工作,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创办了《时事画报》、《赏奇画报》、《时谐画报》、《双日画报》、《神州画报》、《少年画报》、《滑稽魂》、《图画新报》、《珠江画报》、《平民画报》、《真相画报》等一批专业性的美术宣传刊物(即“画报”),到辛亥革命前就已达到七十多种。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主办的《民立》、《民呼》、《大共和》、《浙江潮》、《江苏》、《民报》、《汉风》、《新译界》、《东洋新报》、《大江七日报》、《杭州白话报》、《广东白话报》、《岭南白话报》、《香山旬报》、《南风报》、《震旦日报》、《中华新报》、《平民日报》、《神州日报》、《政学日报》、《湖北日报》等报纸上,都设有“图画”专栏,刊登新闻漫画或插图,有的还出有图画附张。辛亥革命的元老、“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等人提出了“艺术救国”的思想,革命画家潘达微公开提出了“以革命思想入画”的口号。潘达微、高剑父、何剑士、谢英伯、陈垣等于1905年在广州创刊的《时事画报》,鉴于上海所办《点石斋画报》“随于风流自赏恶习,于国家观念,绝无斯须之影响”,明确提出“职司喉舌,唤起梦魂”,“寓褒贬于毫端”,“诛奸邪于纸上”,扫“中国素视艺术为游戏品”之观念,倡导把绘画纳入“政治教育诸伟大事业”之轨道。[4](P655-657)宣称“仿东西洋各画报规则办法,考物及记事,俱用图画,以开能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5](P593)“集同人,振其舌,摇其笔,高呼于五岭以南,而冀人民之及早欧洲觉。”[4](P655-657)1907年创刊的《时谐画报》,也公开宣布其宗旨:“一纸风行,最益阅报者,字字之热情,觇社会进步。其图画为首,文字次之。”[6](P715)同年创刊的《人镜画报》,也明确提出:“本报以改良社会,沟通风气为宗旨,凡有关人心风俗,足资劝惩者,或绘入图画,或编列新闻,惟必用浅近文义,以期妇孺都解,咬文嚼字无当也。”[5](P594)这些专业美术刊物及报刊上所刊登的新闻漫画,都明确强调其政治宣传的功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对新闻漫画的重视。
《瓜分中国》 (漫画) 谢瓒泰
纵观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上发表的新闻漫画,“其内容无不围绕刊物抵御外侮,恢复国权,抨击清政府外交的腐败,藉以唤醒国人的宗旨,具有紧密配合政治事件的时事性,强烈讽刺意味的战斗性。”[2](P72)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辛亥革命时期大量出现在报刊上的新闻漫画,以“泪和墨泼”,“描瓜分豆剖之图”。其目的,如办报人自己所说,在于使读者“怵于惨状,而亟起以救危亡”,“与夫国家耻辱,则图之以为永鉴,犹法蜡败军形状意也”。[6](P714)其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滔天罪行,唤起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例如,针对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压迫,在中国纷纷强占租界和划分“势力范围”,导致民族危亡日益深重,兴中会会员谢缵泰及时创作了一幅《东亚时局形势图》(俗称《时局图》,发表在1903年底的《俄事警闻》上)。画上一幅中国地图,一群猛兽——北极熊(代表沙俄)、长发怪物(代表日本)、狮子(代表英国)、秃鹰(代表美国)、癞蛤蟆(代表法国)——或扑向中国,或蹂躏中国大地,通俗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险恶形势。而腐败的清朝官员却毫不在意,依然饮酒作乐,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何等令人痛心疾首!图中还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谢缵泰“绘画这幅漫画,目的在于唤醒中华民族,向人们敲起警钟:外国列强瓜分大清帝国的危险已逼在眼前。”[7](P804)《俄事警闻》除了创刊号发表《时局图》外,其他各期也刊有一些反帝的新闻漫画。如第二、三号为《张廷标之死》两幅,画张廷标受俄国人凌辱而死;第七、八号画俄国人抢夺中国人钱财和侮辱中国妇女;第十八号画俄国人占领中国东三省不肯撤兵;第二十五、二十六号画留日学生陈天华咬破指头写血书号召湖南民众抗俄和民众习武练兵响应的情形;第七十一号画俄国军人在营口用炸药炸死中国2万同胞。又如,以宣传爱国救亡为主题的《云南》杂志,不仅用文字描述了中国面对的严重民族危机和云南在英、法激烈争夺下所处的危殆局面,而且还配以新闻漫画。如该杂志第二号卷首就有题为《法人滇越铁路开车之状况》的新闻漫画,并配写了这样几句话:“看!看!!呜呼我同胞看!看!!奴隶牛马载以俱来此雄雄者耶?非此雄雄者耶?欲哭无泪,欲死无所。汽笛一声,金碧颁易主人翁。得否醒醒否?”[8](P120)再如,《警钟日报》在创刊号的头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新闻漫画《警钟》,画面上是一口中国铜钟,钟的上方有一位长着翅膀的自由天使,正在高举木槌,敲击警钟,从而揭露了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罪行,以“警钟”唤起国人的爱国之心。这些新闻漫画的目的在于唤醒中华民族,向人们敲起警钟:外国列强瓜分大清帝国的危险已逼在眼前,要速起救国。
《民呼日报图画》上面曾刊有这样一幅新闻漫画:清朝的官吏拱手把一只烤好的、上面写有“中国”字样的乳猪,送给几个外国人宰割,比喻清朝官场的腐败和昏庸无能,致使中国的疆土任人瓜分。上海《时事报》馆编辑出版的《戊申全年画报》第二册上,刊登了一幅名为《对内对外两种面目》的新闻漫画,尖锐地讽刺了清朝统治者对国内民众和对外国侵略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此画构思构图奇巧有趣。画中描写一个人的面孔,既可以正着看,又可以倒过来看。正看是一副“笑容”,表示“对外”,即对帝国主义;倒看是一副“怒容”,表示“对内”,即对本国人民。妙在这一“笑”一“怒”两种不同表情正好集于一个人的面孔上。了解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读者一看就会明白,作品是在揭露清王朝反动的对内对外政策。
1907年,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就出版图画特刊《天讨》,其中有这样的三幅新闻漫画:《猎狐图》、《过去汉奸之变相》、《现在汉奸之真相》。《猎狐图》绘勇士策马山道,怒目发矢,目标中的狐貉急速逃遁,以“狐”谐“胡”指代满清。章太炎以跋明题意:“东方豸(兽)种,为貉(类狐)为狐。射夫既同,载鬼一车。”取《诗经小雅·车攻》与《易经·睽卦》句,意在共同奋斗,努力战胜敌人。《过去汉奸之变相》,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均为人头兽身的怪物,曾为毒蛇,李为游鱼,左为卧狮。《现在汉奸之真相》此画以漫画手法描绘三个“现在汉奸之真相”:一为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着清朝官服的半身像,头面被从中一劈成两半;一为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着清朝官服的全身像,头则被砍下置于裤裆下;一为曾多次镇压人民反清斗争的清朝大臣岑春煊,着清朝官服的全身像,脑袋则被砍下斜置于颈上。这件作品对袁、张、岑形象所作的漫画处理,揭露讽刺得辛辣尖锐。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收归国有,随后与英、法、德、美四国签订了贷款筑路的协议,引起民怨沸腾。在这场规模巨大的反帝爱国铁路风潮中,何剑士于1911年在上海《民立画报》上发表了《盛来与端去》的新闻漫画,描写清朝官员高举写着“借款盛来”的盘子,里面装着金钱;同样打扮的另一清朝政府官员则端着写有“铁路端去”的盘子,里面装着火车头。作品反映清政府接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借款”,而“端去”送给帝国主义的则是中国的“铁路”主权,形象地揭露了清朝统治者丧权卖国的外交政策。《醒华日报》在第155期上刊登了一幅《新奉路之过继》的新闻漫画,在其文字说明里写道:“新奉路系买自日人,该时用价一百六十万元,全球共知,完全主权实归我有,不意当时条约即今日之卖国侍郎曹汝霖协办,曹以受贿日人之故,朦混押订,使我丧此主权”,其编者按云:“卖国奴煊赫自若,恨不食其肉而寝其皮矣!”[9](P489)
除了讽刺清王朝及其官员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妥协投降、卖国求荣外,当时的新闻漫画还揭露了清朝官场的腐败和官吏的腐朽无能。1909年《湖北日报》刊登向炎生根据当时湖北宜昌地区群众膜拜石龙求雨的新闻事件而创作了两幅新闻漫画:《石龙》和《怪物图》。《石龙》画一石洞,洞有鳞甲化石,谓系宜昌古迹,被当地群众视为神物供奉,今求雨不应,乃借之讽刺陈夔龙,其题句为:“这石龙,真无用,低头伏处南山洞,镇日高拱不动,徒劳地方香烟奉。虽有王爷撑腰也是空,勿怪事事由人弄。”形象地讽刺陈夔龙庸碌无用,并指控了为之撑腰的乾岳丈庆亲王,政治色彩十分浓厚。《怪物图》画一猫,似虎形,题词为:“似彪非彪,是虎非虎,不文不武,怪物一条。因牝而食,与獐同槽,恃洞护身,为国之妖。”深刻地揭露了张彪是不伦不类的吃人魔怪,同时又以“与獐同槽,恃洞护身”的诗句,喻讽张彪得以飞黄腾达的衣食父母张之洞(獐恃洞)。正是在张之洞的卵翼庇护下,张彪顽固继承其反动衣钵,与革命为敌,成为人人诅咒的“国妖”。
针对清朝统治者搞所谓预备立宪的虚伪性,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创作了新闻漫画予以揭露。《考查宪政》揭露讽刺的是清廷所搞的“宪政”不过是骗人把戏罢了,为了敷衍舆论,派人出国考查西洋的宪政,实际是水中捞月,什么结果也不会有。《戊申年之好梦》,揭露清政府的所谓“立宪”是一场骗人的“好梦”。《依样画葫芦》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口头上宣布立宪,实际包藏专制祸心。图的左上角用四个滑稽字组成一对葫芦,这四个字是“立宪”、“专制”。葫芦下面写上“依样”两字。作者用“依样画葫芦”这个成语戳穿了清政府宣布立宪的把戏。《江汉日报》嘲骂清朝所谓预备立宪,实为专制之变相。该报于1908年3月27日刊发新闻漫画《立宪海》,画两河汇入大海,河标“专制河”,海署“立宪海”,上题诗句:“滔滔东逝咽馀哀,大海狂澜势不回,愿其沧瀛同一色,湛恩洋溢未须猜”。[10](P146)1907年,于右任在主持《神州日报》期间,批评清政府“以宪政之浮文,蒙专制之实体。”4月7日刊出的一幅无题漫画,正中是一位翎顶辉煌的清廷大员,右手握一卷“度支册”,左手持一纸“陆军部公文”,口中引出一句话:“你们程度不够,办不了地方自治!”两侧各有一个伏地而座的“小民”,其中一人口中引出一句话:“等到你许我地方自治,我已饿杀了!”很明显,是在讽刺清廷预备立宪的虚伪。[11](P155)
1907年,革命党人徐锡麟起义失败,遭受牵连的著名女革命党人秋瑾被清廷所杀。此案发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办的报刊一致谴责,不但有文字,还附有新闻漫画。如当时《时报》曾刊载一幅插画,上面绘着一只小帆船,在风雨如晦、大潮汹涌中颠荡不定,旁边题着两句诗:“风雨昏昏天欲黑,张帆暗送浙江潮”,从诗意中说明画意,使人一看而知是讽刺当时杀害秋瑾的罪魁祸手——浙江巡抚张筱帆。[12](P160)
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广州爆发黄花岗之役后,上海、广州、香港、武汉等地的革命报纸冲破清政府的严密封锁,对这场起义进行了很有声势的宣传报道。不少报刊还刊出了大量纪念和歌颂黄花岗之役的诗词、戏曲和时事漫画等文艺作品。《民立报》发表了于右任(骚心)短评:“此惊天动地之杀声,亦足为山河壮气。”刊登了《四处检查行人》新闻漫画,描绘清政府草木皆兵,到处搜捕革命党人的情形。天津《醒华日报》第1088号在发表新闻漫画《粤督落胆》时,附加说明:“广州之役,革命未获胜利,退归旧巢,雄心不死。据侦探报告……预备今年大举入粤。张鸣歧(粤总督)闻之大惧,……昨已派人来京运动他调,如不达目的,即行托病乞休。”[13](P927)倾向革命的《民心报》除了配发图画外,还发表《祭七十二义士文》,并撰挽联颂扬:“有侠女子,有好男儿,激种族大义,光照日月;非为帝王,非为卿相,争满汉平权以至死,气壮山河。”在《粤事感言》中指出起义:“虽败犹荣,虽败犹健”,黄花岗“必成为中国之纪念地”。[6](P673)《平民画报》所刊的新闻漫画《焚攻督署图》(农历3月29日革命党人攻打两广总督署)、《七十二坟秋草遍,更无人表汉将军图》(农历3月29日起义牺牲烈士温生才之头随子弹飞去,郑家森之头竟将顶子接来图。讽刺画)、《三月廿九纪念图》(题词:是日也,革党起,官场震惊,防兵扰民,民不聊生。讽刺画)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报道和声援的图画,使黄花岗起义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反清革命的热情,把民主革命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武昌首义后,当时不少的报刊为了配合文字的报道,也刊登了新闻漫画。如佚名的《无题》新闻漫画,下面还配有这样的文字说明:“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举行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一举攻占总督衙门,组成军政府。军政府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号召各省响应革命,推翻清政府。”钱病鹤在《恭祝中华民国万岁》新闻漫画中,画一革命军人手持五色旗,站立在写着“中华民国”的地球上。并附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图中的‘’字为当时民众创造的一个字,常见于标语、传单和报刊。意为国家主要在民。”
此外,及时反映各地武装起义的新闻漫画还有:《时事画报》所刊的《钦廉起义图》、《黄岗起事图》、《徐锡麟像》、《秋瑾像》、《轰击恩铭图》,《民立报》所刊的《天到五更同胞快醒图》,以及《紧报》、《大汉报晚报》等报在武昌起义后刊出的《汉口激战》、《南京之占领》等。这些支持革命斗争的新闻漫画,及时地报道和反映各地的武装斗争,赞颂革命的暴烈行动,给正在进行中的革命斗争以形象化的舆论支持。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指出:“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纪事有真伪,而图画则赤裸裸表出。盖图画先于文字,为人类天然爱好之物。虽村夫稚子,亦能引其兴趣而加以粗浅之品评。英国名记者北严氏谓图画为无音之新闻,最能吸引读者而推广一报之销路,诚至论也。”[14](P248)新闻漫画形象直观、具有“即使是不识字、没有文化的人也能一目了然”的艺术特点,在旧中国这样一个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的农业大国里,具有不可替代的宣传功能。“因为文字有深浅,非尽人所能阅读,若借图画表现,可以使村夫稚子,都能一目了然。”[15](P188)著名艺术家闻一多在抗战时期曾说:“对于识字阶级,文字宣传的力量已经有限,何况我们绝大多数的民众是文盲,文字对他们,根本无效呢?”[16](P190)即使是有文化的人,读图画比读文字快捷,直观,感受直接,还带有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因而,新闻漫画与文字相比,更有优势,其宣传效果更好。
在谈到图画宣传在革命运动中所起作用时,英国人彼得·伯克指出:“这类图像从一定意义上起到了推动历史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看待这些事件的方式。图像在各次革命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明显。……在革命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图像所起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它们往往有助于唤起普通民众的政治意识,特别是在文盲较多的社会中,当然并不仅限于这类社会。”[17](P202)梁启超在1912年10月说过:辛亥革命“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问其何以能如此,则报馆鼓吹之功最高,此天下公言也”。[18]充分肯定了报刊舆论宣传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而新闻漫画“村夫稚子”皆宜的特点,为革命报刊赢得了大量读者,有利于革命民主主张深人人心,使革命宣传逐渐走向社会最下层,为革命运动的开展作了深入动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武器的作用。有史学家就指出:当时广州地区人民的革命思想或多或少受到潘达微、何剑士、郑侣泉的绘画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直接、间接地有助于辛亥革命。
[1]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2]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李怀霜.真相画报序[G]//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五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黄大德.世纪初的广东画坛[G]//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5]西丁主编.美术辞林·漫画艺术卷[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6]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四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谢缵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G]//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8]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9]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刘望龄.黑血·金鼓——辛亥前后湖北报刊史事长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11]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12]严独鹤.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新闻界动态[G]//杨光辉等,主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3]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4]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
[15]张若谷.世纪前五年上海北京画报之一瞥[G]//王文英,叶文强主编.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6]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2卷[G].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7](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8]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N].大公报,19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