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 颐
调转:石化“十二五”大任务
■文/白 颐
◎“十二五”期间,新建炼化项目将向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转变。 摄影/王铁衡
“十二五”期间,“调结构、转方式”将贯穿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始终。其中,炼油、乙烯和芳烃,以及下游产品、有机原料结构调整任务各有侧重。
“十二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调结构、转方式”将贯穿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始终,并集中体现在“三个转变”上:从规模化生产初级化工原料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产品转变,从分散经营向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这三个转变给石化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炼油还是乙烯、芳烃、有机化工行业,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各行业发展情况不同,调整结构的侧重点和主要任务也不一样。
我国已成为世界炼油大国。2010年我国炼油行业产值和产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逐步推进。根据成品油消费量与GDP增长率弹性系数的测算,未来几年国内炼油能力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2亿~1.4亿吨/年,达到5.4亿吨~5.6亿吨/年。根据炼油新增产能,2015年将超过7亿吨,我国炼油能力总体过剩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0%,原油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国内炼油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为上述现实,“十二五”期间,炼油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如下。
进一步提高炼油产业集约化程度。2010年全国炼油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3%,较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开工率相对较高,为92%~95%,其他地方炼油企业平均开工率不足40%。地方炼油企业开工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扩能较快但油源无法得到保证,二是燃料油进口关税上调,进一步压低了地炼的生存空间。此外,我国每年炼油能力增长较快,也是整体开工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新建炼油项目起步规模将提高。2015年全国炼油企业平均能力力争达到600万吨/年以上,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炼油基地。新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政策,并推动以国际原油资源为基础的合资合作,中小炼油企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等级。2010年我国在全国实行汽柴油国Ⅲ排放标准,2012~2015年将实行国Ⅳ标准。2009年底以后的投产项目均需达到欧Ⅲ质量标准,2012~2015年投产的项目需按照欧Ⅳ标准生产。现有炼油厂需提升装置水平,增加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或催化重整等二次加工装置,以满足新标准要求。
统筹考虑油品生产比例。目前,成品油消费结构的柴汽比在2.1左右。预计未来十年内仍会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我国石化行业发展迅速,化工用油量还在继续增加。
提升加工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完善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扩大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的规模水平。开发和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催化剂,注重组合工艺技术的应用,推广节能技术,加大副产品综合利用。降低吨油能耗,到2015年吨油综合能耗力争降低到60kg标油。新建项目应注重采用一体化发展模式,
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物流系统。进一步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的地区转移,以“两洲一湾”地区为主,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尽量少布新点。2015年使我国炼油产业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地区间油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缓解。
根据以上主要任务,炼油板块结构调整的关注点有以下八个方面。1.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炼油能力增速放缓。2.节能减排压力较大。3.国际油价走高预期强烈,全球炼油行业面临较大压力。4.大型炼油企业化工资源的利用。5.中小炼油企业常减压不宜再扩大,二次加工改造方案需做优化,各种催化裂化技术的应用方案选择(DCC、CPP、MCC、MEP等)需慎重。6.加强“油头化身高化尾”的利用方案研究。7.环保税和排碳对炼油企业改造和扩能带来的经济风险。8.特种油品的市场高端化发展(润滑油、溶剂油等)。
三个转变是指,从规模化生产初级化工原料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产品转变,从分散经营向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2010年我国蒸汽裂解乙烯生产企业平均装置规模提高到54万吨/年,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乙烯原料优化与供应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内新增乙烯产能的原料以石脑油为主,原料虽可做到相对优质,但不廉价。尽管我国大部分乙烯装置实现了与炼油的一体化,但相对于乙烯规模,目前所配套的炼油能力普遍偏小。部分产品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针对国外产品的冲击有效抵御能力较弱。主要下游产品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合成树脂比例高达80%左右,其他品种比例均有下降。虽然在解决大宗初级产品供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没有完全实现产品升级的要求,产品差异化程度比较低,中高端产品市场仍以进口为主。很多专用合成材料的生产尚未实现。
预计2015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为2000万~2300万吨(包括煤制烯烃的乙烯),自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当量消费自给率提高到70%左右,但产品结构性供不足需的状态仍会存在。
具体到芳烃行业,“十二五”期间,芳烃下游需求增长趋缓,国内自给率进一步提高。苯乙烯需求增长是支撑苯市场的主要动力。2010年,中国新增苯乙烯产能112万吨,苯乙烯生产能力达589万吨。中国苯乙烯主要下游行业,如EPS、PS、ABS等也发展迅猛,仍需进口以弥补苯乙烯缺口。
溶剂领域需求比例进一步减少,甲苯调油比例上升。溶剂一直是中国甲苯消费的主要领域,2010年溶剂领域的甲苯消费量约110万吨,占甲苯总消费量的47.5%。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日益健全,甲苯在溶剂领域的消费增长将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涂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芳烃溶剂在短期内仍无法取代,溶剂在甲苯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将逐步下降。
根据以上现实,“十二五”期间,乙烯、芳烃及下游产品结构调整任务确定如下。
进一步完善装置规模至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国内新建设乙烯项目按照准入政策规模均超过80万吨/年,规划和新建乙烯装置规模均应达到100万吨/年以上。到2015年,国内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力争达到60万吨/年以上。
着重向大型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发展。
向“炼油—乙烯—芳烃—动力”深度集成的一体化模式发展,相应炼油规模应达到1500万吨~2000万吨/年。
全面提高乙烯装置经济技术指标。优化乙烯裂解原料,提高乙烯收率达到33%以上,乙烯平均能耗力争下降到600公斤~620公斤标油/吨。延长乙烯裂解及主要下游生产装置的开工周期。
调整下游产品结构,向高端产品发展。鼓励具有延伸产业特色的乙烯和芳烃产品加工方案,发展各类高端聚合物产品,增加短缺的有机原料、ABS树脂和特种橡胶。继续加大国产化技术的开发应用,鼓励以带入高新技术的对外合作模式。全面提升有机原料生产技术水平,强化绿色工艺,扩大生产能力并且提高装置单系列规模。
乙烯芳烃行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关注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寻求乙烯原料轻质化的发展机会。发展国内紧缺的有机原料和化纤单体,改进和提升技术水平。副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研究——碳四、碳五和碳九等深加工。传统树脂改性升级,发展高端专用料—PP、PE、PVC。提高与国际产品竞争的能力—PP、PE和乙二醇。努力增加乙烯法聚氯乙烯的能力,扩大ABS(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牌号)和苯乙烯单体的生产。通用合成橡胶(丁苯/顺丁)的高端化改进,根据资源条件,关注特种合成胶的发展机会。芳烃用于溶剂领域的需求比例进一步减少,甲苯用于调油比例上升(溶剂一直是我国甲苯消费的主要领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日益健全,甲苯在溶剂领域的消费增长将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由于涂料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传统的芳烃溶剂在短期内仍无法取代)。拓展甲苯深加工的领域。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纺织行业竞争加剧影响,聚酯行业增速放缓,PX需求增长明显放缓。苯的资源量增加,其加工利用得到更多关注(石油苯、焦化苯),但需要防止区域过热建设。
我国是世界有机原料的最大产地和消费市场之一,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产需双重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一批大型炼油乙烯项目将建成投产,环氧乙烷、乙二醇、环氧丙烷、丙烯腈、丁/辛醇、醋酸、苯乙烯、PTA和苯酚丙酮等有机化工原料的国内供应格局将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有机原料产品市场供需格局处于改善进程之中。在国内下游市场需求量逐渐增长的背景下,经济危机以来积累的产能能力逐步被部分消化,行业供需格局逐步得到优化,整体产业趋于供需平衡。其中,部分产品仍然处于供大于求阶段,仍然处于由“谷底”逐渐上升的阶段。预计2011~2013年我国有机化工产品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影响。
主要产品向多元化、高端化、一体化结构性调整。 2010年我国主要有机化工产品的产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部分产品(例如醋酸)未来国内市场容量增长有限,已经出现或者在未来几年逐渐形成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供需格局。部分产品(例如丁辛醇)逐渐形成了全面的市场竞争格局,产品自身的营利空间逐渐缩小,市场结构性的调整已经开始。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炼化企业的永恒追求。供图/CFP
我国是全球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规模最大的市场。整体产业的发展既要通过保持整体行业平稳较快增长为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又要通过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增长质量和效益。行业赢利增长将主要来自加大调整产品结构力度,开发一体化产品链,不断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协调产能增长与产品结构调整的关系,向上下游多品种、宽领域发展,增加产业绿色含量,加大产业向国际市场拓展的力度,努力走出符合世界有机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主要产品的工艺技术装备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有机化工原料整体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丙烯腈、干气制乙苯、PTA等国产化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但是部分产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十二五”期间,有机原料行业将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整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具体来说,“十二五”期间,合成树脂应走提升式发展的道路,突出高端高附加值和差异化的特色。一是利用初级制品领域已积累的优势,保持适度发展,满足国内需求。二是充分依托现有优势企业优先发展国内紧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绿色生产工艺的产品。三是加大产品应用研发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合成橡胶方面来说,“十二五”期间,原料将不再是制约合成橡胶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丁二烯、苯乙烯、乙烯、丙烯等合成橡胶原料的价格将处于高位运行,且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大。未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合成橡胶市场价格的变化。合成橡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将得到高度重视。合成橡胶上游生产和下游产品应用相结合,向系列化、性能化和专用化发展,扩大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规模,增加产品附加值。通用合成胶将向高端和专用化方向发展,特种胶的市场更加成熟,发展条件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