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玉,殷恒婵,张 磊,3,马天天,李鑫楠,杨 钰
(1.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3.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872)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与特点的研究
李焕玉1,2,殷恒婵2,张 磊2,3,马天天2,李鑫楠2,杨 钰2
(1.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3.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872)
目的:从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层面分析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与特点,为研究体育锻炼促进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自我认识量表对北京市972名肥胖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的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总抽样样本;②性别和年级对肥胖中小学自我认识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③在控制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和年级的影响后,不同群体对肥胖中小学生的总体自我认识及其各自我维度的效应显著。结论:运动群体肥胖中小学生的学业、外貌、人际关系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或价值观的感觉、态度和评价[1],反映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水平标志着个性的成熟度,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4]。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使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他们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发生偏异[5]。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6-1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也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它是指主我对客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12]。在客观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个人的心理生活、行为表现及协调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文献资料显示,有关肥胖儿童青少年自我认识水平的研究并不多见。
目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已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仍呈现出增长趋势。据报道[13],2009—2010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达到20.3%。因此,本研究将主要从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层面分析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与特点,为研究体育锻炼促进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25所中小学5 751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标准体重测试与问卷调查,并筛选出972名肥胖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05人,女生367人;小学三年级232人,小学五年级274人,初中二年级246人,高中二年级2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身高标准体重测试 身高标准体重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受试者的体形匀称度,评价受试者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1)测试仪器:中体同方ST—2000(5000)—A2(3)Z身高体重测试仪。2)测试方法:受试者以立正姿势站在测试仪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足尖分开约成60度角),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3)评价方法:对受试者进行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时,根据所测得的身高和体重调查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的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进行评价,可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
1.2.2 儿童青少年自我认识测量 1)测量工具:儿童青少年自我认识量表为学生自评量表,共18个题目,包括四个维度:学业自我、体貌自我、人际自我和运动自我,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对该维度的知觉越好。其中量表总分的高低反映了被试的总体自我认识水平的高低。该量表总体科隆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4,各维度科隆巴赫α系数在0.74-0.84;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数比较理性(χ2=23360.72,df=129,χ2/df=181.09,CFI=0.84,TLI= 0.81,RMSEA=0.09),各项目载荷在0.42-0.85,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有较好的结构效度[14]。
2)测量办法:学生集中在教室,由工作人员统一讲解指导语后作答。
1.2.3 数理统计法 在SPSS 17.0软件上,运用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1 肥胖中小学生与总抽样样本的自我认识水平比较分析
对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与总抽样样本的自我认识水平的均值比较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表1):在学业、体貌、人际、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平均得分上,肥胖中小学生低于总抽样样本,且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比总抽样样本的自我外貌、运动能力满意度低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低。
研究结果与已有的一些研究观点存在一致性:Hammer等人研究发现肥胖者以自我评价低、躯体活动少和抑郁为特征;万国斌[15]等人研究显示肥胖儿有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感到有更多的焦虑、不合群,幸福与满足感差。究其原因,肥胖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体貌,因而存在更大的身体不满;同时,体态臃肿给他们行动带来不便,尤其在一些体育活动或集体活动中处于劣势;另外,在与同学相处中可能受到排斥、嘲笑,以及社会对肥胖的偏见和歧视的不良观念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害。长此以往,肥胖学生更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失去了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从而导致自己外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降低,易形成被动、退缩的个性特点。因此,研究肥胖中小学自我认识水平的发展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表1 肥胖中小学生与总抽样样本的自我认识水平的均值比较及t检验结果
2.2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比较分析
本研究中,不同群体包括运动群体与非运动群体,其中运动群体是指除体育课外,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且每次30min以上的肥胖中小学生,否则为非运动群体。因为高莉[16]等人在《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中提到,国内外有关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或验证了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在考察体育锻炼对肥胖中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的影响之前,进行以四个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城乡)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
2.2.1 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上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多元方差分析 表2结果表明:性别的主效应,在学业自我维度上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人际自我维度上具有边缘性显著(P=0.059);而在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年级的主效应,在学业、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上都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在人际自我维度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城乡的主效应,除了在人际自我维度上具有边缘性显著(P=0.060)外,在其他各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上都不具有显著性(P>0.05)。性别与年级对人际、运动自我维度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对学业、体貌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性别与城乡、年级与城乡对四个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P>0.05)。另外,性别、年级和城乡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四个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上都不具有显著性(P>0.05)。
表2 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上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
由于学业自我维度的性别主效应显著,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学业自我维度均值低于女生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肥胖男生对学业自我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肥胖女生的。由于学业、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年级主效应显著,需做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由图1可知,肥胖中小学生在学业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上的平均得分,高中二年级<初中二年级<小学五年级<小学三年级,经检验发现:高中与初中二年级显著低于小学五年级与三年级(P<0.01);在体貌自我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小学五年级<小学三年级,经检验发现:初中二年级显著低于小学三年级与五年级(P<0.01),且高中二年级与小学五年级显著低于小学三年级(P<0.01);在运动自我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中二年级<初中二年级<小学五年级<小学三年级,经检验发现:高中与初中二年级显著低于小学五年级与三年级(P<0.01),且小学五年级显著低于小学三年级(P<0.05)。由此可知,肥胖中小学生学业、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自我外貌的满意度,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是下降趋势,并在初中二年级出现最低点,随后到高中二年级有所上升。说明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发展趋势因内容和年龄阶段不同而不同。这一研究结果与Freeman[17]“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曲线是起伏变化的,发展水平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到青春期后显著上升”的观点具有一致性和不同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肥胖使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发展变得更加不平衡和不稳定。2.2.2 不同群体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多元协方差分析 由于性别和年级对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本研究以性别和年级为协变量,对不同群体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3):在肥胖中小学生的学业、体貌、人际、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上,不同群体的主效应非常显著(P<0.01)。说明在控制性别和年级变量的影响后,体育锻炼对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发展依然起显著的作用。
图1 学业、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年级上的多重比较
表3 不同群体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
进一步对不同群体的学业、体貌、人际、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表4)在学业、体貌、人际、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平均得分上,运动群体高于非运动群体,并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除体育课外,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且每次30min以上的体育锻炼对肥胖中小学生的学业、外貌、人际关系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研究的观点: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自我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起着重要作用[18,19]。究其原因,体育锻炼具有其本质的健身功能,同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使参与者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因此,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肥胖中小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能力的提高和身体形态的改善,以及适应环境和适应他人能力的提高,从而可以促进他们自我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表4 不同群体上各自我维度与总体自我认识的均值比较及t检验结果
3.1 结论
1)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的自我外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都明显低于总抽样样本。
2)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和年级对北京市肥胖中小学自我认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性别中,在自我学业的满意度上,男生明显低于女生。不同年级中,自我学业、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高中与初中二年级明显低于小学五年级与三年级;在自我外貌的满意度上呈现先降后升的特点,初中二年级出现最低点,初中二年级明显低于小学三年级与五年级,且高中二年级与小学五年级明显低于小学三年级。
3)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中运动群体的学业、外貌、人际关系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明显高于非运动群体。
3.2 建议
1)由于个人认识和体态的影响以及社会不良观念的影响,肥胖中小学生对自己外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低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低。长此以往,肥胖中小学易形成被动、退缩的个性特点,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应高度重视肥胖给中小学生所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关心和指导。
2)结合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性别和年级特点,积极引导肥胖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和身体形态、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应从专业的角度,对肥胖中小学生进行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的心理辅导,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因身体形态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惑。
[1]戴晓阳,张锦辅,程灶火,等.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42.
[2]周 凯,何敏媚.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04-205.
[3]唐彗琴,杜亚松,刘 漪,等.寄宿制重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状态与行为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28-230.
[4]史静华,李亚琴,孙玉梅.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l(6):1423-1426.
[5]于松梅.归因方式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72-78.
[6]白晋荣.赫红英.小学4~6年级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状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36-38.
[7]许红霞,张毓洪,初 晓.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6):746-747.
[8]王春生.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及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5):635-637.
[9]焦 敏,杨美琳,罗淑莹.减肥夏令营中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调查[J].中原医刊,2006,33(19):23-24.
[10]Pierce JW &Wardle J.Cause and effect beliefs and self-esteem of overweight children[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7,38(6):645-650.
[11]Cameron JW.Self-esteem changes in children enrolled in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s[J].Issues in Comprehensive Pediatric Nursing,1999,22(2-3):75-85.
[12]郭远兵.自我意识的研究概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2):26-27.
[13]贾晓宏.北京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0.3% 郊区高于城区[N].北京晚报,2011-05-19.
[14]董 奇,林崇德.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标准化测验简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7-69.
[15]万国斌,李雪荣.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问题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1-4.
[16]高 莉,魏俊彪,李妍妍.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1017-1018.
[17]Freeman W H.Self as narrative:the place of life history in studying the life span[M].Thomas M Richard.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15-43.
[18]王 珉.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9]江 雄.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0]唐智明,闫运运.美、中两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趋势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86-90.
Self-awareness Lev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besity Students in Sports-Group and Non-Sports-Group
LI Huanyu1,2,YIN Hengchan2,ZHANG Lei2,3,MA Tiantian2,LI Xinnan2,YANG Yu2
(1.P.E.School,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Hubei,China;
2.School of P.E.and Sports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3.Department of P.E.,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self-awareness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of obese students through physical exercises by analyzing the self-awareness lev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obese schoolchildr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ports and non-sports groups.Method:using the children and teenager self-awareness scale to investigate 972 Beijing obese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Results:1)The average score of Beijing obese students in self-dimension and general self-awarenes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tal sample of samples;2)Gender and grade factors have a certain regulation on the self-awareness capacity of obese students;3)By controlling the variables of gender and grade in the population statistics,there are obvious effects in different groups on the self-dimension and overall self-awareness.Conclusion:the evaluation level on schoolwork,appearanc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ports capacity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overall self-awareness of obese students in the sports group remarkably exceed the obese students in the non-sports group.
sports-group and non-sports-group:obesity: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self-awareness
G804.82
A
1004-0560(2011)06-0076-04
2011-07-08;
2011-11-2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K62B02)“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运动健身科学指导及其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子课题(2009BAK62B02-007)“北京市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运动健身科学指导及其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李焕玉(1975-),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
殷恒婵(1963-),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及体育运动与脑可塑性,Email:yinhengchan@tyx.bnu.edu.cn。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