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歆,付 郁,胡雁宾,杨建营
(1.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2100; 3.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4.浙江工业大学体育科研所,浙江杭州 310014)
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现状及对策
赵 歆1,付 郁2,胡雁宾3,杨建营4
(1.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2100; 3.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4.浙江工业大学体育科研所,浙江杭州 310014)
在休闲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太极拳休闲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们练习目的已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其参与者的练习动机仍以健身目的为主,而在太极拳休闲活动中获得极佳的“畅爽”休闲体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唤醒人们的健康休闲观念;对太极拳进行分级简化;对太极拳休闲活动进行创新与改进;将养生与技击结合,改进、推广休闲推手;使太极拳指导员结构网络化等手段成为推动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太极拳;休闲活动;现状;对策
美国著名休闲专家杰弗瑞·戈比教授曾说过:“拥有闲暇是人类古老的梦想——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随心所欲,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于各种社会境遇随遇而安;独立于自然以及他人的束缚;以幽雅的姿态自由自在的生存。”[1]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小康社会的到来,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将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生活质量,休闲时代即将到来。在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中国体育自身的功能也正在发生着明显的转变:从生产到生活,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2],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体育真正向休闲娱乐本质的一种回归。休闲体育将成为“人类着手建造的美丽的家园”,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3]。
太极拳是中国典型、古朴的融技击、健身、养生和休闲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休闲健身思想,这种思想顺应了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的要求,将以其独特的健康、休闲功能,成为休闲时代一种重要的健身休闲运动形式。目前我国太极拳休闲健身活动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更好地顺应人民大众的健身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研究对象
以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太极拳休闲活动群体的人群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练习目的、休闲体验等现实问题,分析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了有关休闲、休闲体育及太极拳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论文、专著,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研究采取了邮寄调查和现场调查两种方式,选取全国8个省市太极拳协会,对利用太极拳进行休闲活动的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38份,回收率为92.3%;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702份,有效率为95.1%。
1.2.3 逻辑归纳法 对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群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练习目的、休闲体验等各种参量指数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太极拳休闲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1 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群特征
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群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从年龄、文化程度、练拳的年限三个指标可反映其基本特征(表1)。
表1 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群特征(n=702)
据表1可知,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群具有以下特征:年龄多集中于50岁以上,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较多,练习年限多是5年以下。30岁到40岁之间的人群中习练太极拳的人数较少;而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群中习练太极拳的较多,并且这组人群中,本科学历的人偏多。练习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与太极拳运动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老年化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但是,20岁到30岁之间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多于30岁到40岁之间和40岁到5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数,这说明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觉醒,在休闲体育的热潮中,太极拳的休闲娱乐特征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2.2 太极拳休闲活动的时间特征
人们能自由自在地进行休闲活动,时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根据现状调查发现:习练者每周练习太极拳的次数大多集中于5次以上,其中5-6次的占了28.5%,7次以上的占了45%;每次练习时间长度,有28.6%的人为1小时,44.9%的人每次练习1小时以上;练习的时段大多数集中在早晨(占77.4%)。
对太极拳休闲活动满意度的调查表明:人们对自己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的时间特征基本是满意的,但不同的受众人群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不同的地域和练拳年限对太极拳休闲活动时间的满意程度影响不大,不同的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受众人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表2 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对太极拳休闲活动时间特征满意度的频数表(%)
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对不同年龄人群对太极拳休闲活动时间特征满意度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X2=41.084,P<0.05,表明不同年龄特征下,对太极拳休闲活动的时间特征满意度呈显著性差异(表2)。30岁到40岁年龄段的人群对时间特征的满意度最低,而50岁以上的人群满意度较高。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太极拳休闲活动时间特征满意度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X2=23.558,P=0.005。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练习人群,对太极拳休闲活动的时间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图1)。其中高中及专科文化程度的人群的时间特征满意度较高,而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的满意度较低。由于20岁到40岁之间的人群、本科及本科文化程度以上的人群正处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奋斗时期,他们不能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时间因素成为制约该群体满意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2.3 太极拳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
休闲体育之所以备受青睐,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要在获得健身实效的同时,更讲究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享受休闲体育带来的乐趣。太极拳休闲活动空间特征的现状如下:48.6%的人在公园里练拳;有40.2%的人在社区内免费的场所练拳;在马路边和收费健身房里进行休闲活动的人很少,各占9.7%和1.6%,这与国外健身房内太极拳休闲活动火爆的形式有很大的区别。这种状况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经济收入有关,绝大多数人对于收费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的方式难以接受,再加上太极拳休闲活动在我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普及程度较高,练习者往往无需付费就能学到。不选择健身房而在公园和社区等自然场所练拳,这种状况更贴近太极拳运动休闲回归自然的特征。
人们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的形式如下:自发集体练习的形式最多占了40.6%,有组织、免费、无专业指导员的占了19.9%,个人练习的占了17.9%,有组织、收费的、有专业指导员的占了12.3%,而社区组织、免费、有专业指导员的仅占了9.3%(见表3)。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的大多是自发、免费、无专业指导员的状态下进行的,而社区组织、免费、有专业指导员的比例才占12.3%。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太极拳休闲活动人文环境是不够好的,国家还没有将体育发展的重心向大众体育转移。
表3 太极拳休闲活动组织形式的频数表(%)
2.4 太极拳休闲活动的练习目的
太极拳休闲活动是一项深受欢迎的休闲活动项目,其独特的价值在其诞生之日就已经张显出来了。特别是近百年来,太极拳休闲健身的价值日渐丰盈,人们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目的,已经逐渐偏离了其技击性,而走向休闲健身的发展方向。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目的已经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但是仍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从图1可以反映出在习练者的目的中,以身体健康为目的人群所占比例高达93.2%,以培养终身锻炼习惯为目的的人数为70.1%,以心理健康为目的人数有68.7%,以娱乐消遣、陶冶情操为目的的人数也有51.4%之多,以促进人际交往为目的的人数有40.7%,而以自我表现、自我实现为目的的人数仅占了16.4%之少。由此可见:人们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目的已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但是基本上仍局限于围绕着健身衍生出的目的,而太极拳休闲活动所带来的更高的价值和目的是追求在太极拳休闲活动中获得极佳的休闲体验,并得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这一目的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图1 太极拳休闲活动目的重要性排序分布图
2.5 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体验
休闲体验最高境界是“畅爽”,指的是人们在进行各种休闲活动或工作活动时产生的一种最佳体验,类似于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高峰体验”。[5]这种畅爽的体验实质上正是休闲体育的魅力所在,也是休闲体育与一般大众体育的本质区别。太极拳休闲的最佳体验是“畅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过程中会产生的一种浑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感受。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教授根据调查研究,提出畅爽体验的八个特征[6]。征求多位专家的意见,选择与太极拳休闲活动关系密切的6个特征指标,并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6个指标与所调查的太极拳休闲活动畅爽体验相吻合(表4)。
表4 太极拳休闲活动体验频数表(%)
从上表4中,可以得知80%以上的人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畅爽体验,当然这也与太极拳休闲活动具有较强的休闲性,很容易感受到畅爽的体验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看出这种休闲的体验并不是很强烈,仅有不到三分之一人完全同意太极拳休闲活动带来的畅爽感,还有小部分人不同意太极拳休闲的畅爽体验。
畅爽感是衡量休闲活动质量的重要标准,表4虽然能为太极拳休闲活动畅爽体验提供一定的佐证,却不能详尽而具体地说明太极拳休闲活动带给不同人群特征的畅爽体验的异同,为此分别列举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活动年限的太极拳习练者的畅爽体验特征,从而更好地说明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现状。
2.5.1 不同地区人群畅爽体验特征 太极拳休闲活动具有较高的休闲体验,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别。选择八个受试地区,每个地区发放问卷100份,共回收702份问卷。所得的不同地区人群畅爽体验的结果如表5。
表5 不同地区人群畅爽体验的平均频数表(%)
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对不同地域特征的人群和畅爽体验各个指标进行X2检验,各组数据均显示:p<0.05。这说明:虽然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畅爽体验都很高,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从表5中,不难看出广东人群对畅爽的体验比其他几个地区的人群要弱一些,而作为武术之乡的河北、山东,人们的畅爽体验要稍微强过其他几个地区。
2.5.2 不同年龄人群畅爽体验特征 图2所示,不同的年龄特征的人群在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时所产生的畅爽体验也是不同的。对所得数据进一步分析比较,对不同年龄特征的人群和畅爽体验各个指标进行X2检验,各组数据均显示: p<0.05,这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所产生的畅爽体验是有差异的。50岁以上的人群获得休闲体验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而30岁到40岁之间的人群所获得畅爽体验是最低的。在此,可以说年龄较大的人群比年轻人群更容易获得休闲体验,当然,这也与现在社会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比老年人更难获得休闲体验有关。
图2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畅爽体验的分布图
2.5.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畅爽体验特征 对于太极拳休闲活动所产生的休闲体验,不同的文化程度人群也存在着差异。在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与畅爽体验6个特征(挑战性、反馈即时性、专注性、沉浸深度、意识不到时间存在、成就感的)进行X2检验中,发现只有沉浸深度这个特征的X2= 14.245,P=0.114,与文化程度不相关以外,其他5个特征的P值小于0.05,即与文化程度显著相关。
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的人群获得休闲体验的较低,而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人群获得的畅爽体验较高,其中高中的人群所获得的休闲体验最高(图3)。由此可见: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更不容易获得休闲体验。
图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畅爽体验分布图
2.5.4 不同练习年限人群畅爽体验特征 不同的练习年限,对人们获得畅爽体验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但其影响不如其他几个指标明显。
在不同练习年限人群分别与畅爽体验6个特征(挑战性、反馈即时性、专注性、沉浸深度、意识不到时间存在、成就感的)进行 X2检验中,发现沉浸深度这个特征的 X2= 14.537,P=0.104;反馈及时性特征的X2=8.542,P=0.481,说明这两个特征与不同练习年限不相关。而其他4个特征,P值均小于0.05,与练习年限相关性较强。总体而言,不同的练习年限的人群畅爽程度都较其他特征平均,没有太显著的差异(图4)。
图4 不同练习年限人群畅爽体验分布图
总之,太极拳休闲体验是太极拳休闲活动各项特征中,最能体现太极拳休闲活动特征,它与太极拳休闲活动人群特征相关性较高。
3.1 传播广泛,但无法满足有效需求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太极拳可谓是传播广泛,清晨走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练习太极拳的身影,每个人都能告诉你他所知道的太极拳是什么样,可谓妇孺皆知。但是,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含着很多问题,事实上,据调查:由于没有好的指导员,许多练习者不懂太极拳拳理,使得拳术内容与技术要求处于“隔膜”状态[7],使得内涵丰富的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完全操化,很难达到太极拳“畅爽”的休闲境界。很多练习者所练的太极拳充其量只能称为“慢式体操”[8],与应该松静自然、高度和谐的太极拳具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正是造成有太极拳休闲活动需求的人很多,但得不到有效满足的主要原因。
3.2 太极拳休闲的意识未完全形成
站在运动休闲活动的角度,太极拳并不是以促进身体健康、调摄心理健康为第一要务,它旨在追求太极拳休闲活动的自然价值,也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自我实现及完善和健全终身教育。太极拳休闲的意识也就是人们意识到进行太极拳休闲活动并不是纯粹为了身体健康,而是在此基础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了在休闲活动中获得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我完善的体验。
通过调查得知,以身体健康为目的所占比例高达93.2%,而以自我表现、实现为目的仅有16.4%,是所有练习目的中比例最少的。在对太极拳休闲活动的重要性的排序上,同样可以得知84.2%的人认为身体健康是第一重要的,而其他几个目的是微乎其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的太极拳休闲意识并不是十分强烈,大多数人仍将太极拳等同与跑步、广播体操、游泳等体育锻炼项目,仍以追求增强体质为其第一要务。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太极拳休闲的意识并未形成。
4.1 唤醒人们的健康休闲观念
太极拳休闲活动本身应该能使人们获得较高的休闲体验,但是人们的休闲意识并不是很强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的休闲健康意识没有被唤醒。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精神烦恼和压力,人们不能很从容地把自己放入一个健康休闲的境界。大多数人有充裕的余暇时间,却把它用在看电视、打电子游戏、沉浸网络等不利于健康的休闲活动中。殊不知,体育休闲娱乐是排解压力,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唤醒人们的健康休闲意识成为发展体育休闲娱乐功能的当务之急,是促进太极拳休闲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人们健康的重要举措。
4.2 对太极拳进行分级简化
为了更好普及和发展太极拳的休闲活动,要对太极拳进行分级简化而不是纯粹的简单化。首先需要有一套“雅俗共赏”的太极拳套路。套路应该适合于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享用。把它分成几个层次:表层、中层、深层的锻炼方法和技术要求。对参加锻炼对象来说,也有各种层次。不仅老百姓需要普及,科学家也需要普及。虽然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兴趣不同,但分级简化的太极拳休闲活动可以让参与者得心应手,觉得自己不是“模仿者”,而是自己创造式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并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愈练愈感觉到运动终身、难穷其妙的境界。
4.3 对太极拳休闲活动进行创新与改进
为了更好推广太极拳休闲活动,使得更多的人能在工作之余享受到太极拳带来的休闲体验,必须对太极拳休闲活动进行创新和改进。由于太极拳运动的内容丰富,不仅有不同流派,还有拳、器械、推手、功法等。为了适合不同年龄休闲健身的需要,可以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进行创新、改进。比如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同时,还可以练习推手,女同志还可以练习太极剑、太极扇等。另外,现在出版的太极拳书籍上,还可以变平面图像为立体图像,变立体解说为形象说明,使学练太极拳的人把拳术内容和技术要求不是处于“隔膜”状态,而是水乳交融地统一在一起,发挥自己的感悟和把握能力,提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达到休闲健身的目的。
4.4 将养生与技击结合,改进、推广休闲推手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只注重套路动作的练习,不管下多大功夫,也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而无法提高,更不可能掌握太极拳的真谛。只有套路和推手并重,养生与技击结合的练习方法,才能不断提高习练者的造诣和层次,体会太极拳功无止境的博大精深意蕴,领略在不断探索追求过程中的无穷乐趣和无限风光。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休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休闲价值。如果将它与套路并重,择取其中符合现在休闲体育价值取向的部分加以改进,在练习过程点到为止,主要让练习者斗智斗勇,体会其中的变化莫测、力量与技巧的魅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太极拳休闲健身的层次。
4.5 使太极拳指导员结构网络化
基于我国国情,为了太极拳休闲活动更好的开展,太极拳指导员的培养必须网络化、层次化。纵向而言可以设想:按技术等级进行考核,技术等级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逐次进行晋级,形成金字塔形等级结构;或者按街道办事处、乡、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省等逐级培养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太极拳社会指导员。横向而言:职业型、业余型、志愿者型,对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的要求,或者按活动地点与性质可分晨晚练活动点的社会指导员、体育辅导站的社会指导员、经营性体育活动中心的社会体育指导。
根据对全国8个省市的700余名太极拳练习者的调查,参加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群其年龄多在50岁以上(69.8%);多为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94.3%);练习年限多半5年以下(59.8%)。有77.4%的习练者集中在早晨练习,73.5%的习练者每周练习5次以上,每次1小时以上;有88.8%集中于公园或社区免费场所;社区组织、免费、有专业指导员的仅占了9.3%。
人们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目的已经多样化发展,但主要仍以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对以畅爽体验为主的休闲目的还未得到重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更不容易获得休闲体验;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容易获得休闲体验。太极拳休闲活动虽然传播广泛,但满足不了习练者的有效需求;太极拳休闲的意识未能完全形成,尚处于起步阶段。唤醒人们的健康休闲观念;对太极拳进行分级简化;对太极拳休闲活动进行创新与改进;将养生与技击结合,改进、推广休闲推手;使太极拳指导员结构网络化等成为推动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1](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7.
[3]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徐 才,韩 宁,马明达,等.21世纪太极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太极拳国际论坛发言纪要[J].体育学刊,2004(9):2-7.
[5]胡小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刘南亮.关于中国传统太极拳的整体反思与超越[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2):62-66.
[8]邱丕相,杨建营.当代武术的三重使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1-5.
[9]隋 克.对中国太极拳价值的新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4 (10):428-430.
[10]孙金容.中日太极拳指导员需求状况的考察[J].湖北体育科技,2004(4):255-256.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i-Quan Leisure Activities
ZHAO Xin1,FU Yu2,HU Yanbin3,YANG Jianying4
(1.Wushu Colleg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Hubei,China; 2.University For Beijing Science&Technology,Beijing 102100,China; 3.Sect.of P.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4.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4,Zhejiang,China)
In order to pronlote the popularity of Tai-Chi-Quan leisure activities in the coming leisure times,by providing some objective support,this paper firstl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i-Qua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described its such features as assemblage,time,space,purpose and leisure experiencing;then it pointed out two main problems that it spreading widely but cannot fill the effective requirements and that the awareness of leisure by Tai-Chi-Quan has not formed;Finally it put forward 5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so as to offer objectiv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i-Quan leisure activities.
Tai-Chi-Quan;leisure activities;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G852.11
A
1004-0560(2011)04-0131-05
2011-06-16;
2011-07-08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武术发展的自然生态及文化生态的当代呈现研究》(批号:10CTY022)的研究成果之一。
赵 歆(1978-),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责任编辑:乔艳春
◂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