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信仰的交汇

2011-11-06 03:40
科学中国人 2011年13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

夏 炎

科学与信仰的交汇

夏 炎

忆往昔,他们从嘉兴南湖的微风细雨里走来,有着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他们顶着旭日的光辉从井冈山走来,有着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自信;他们从延安的窑洞里走来,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看今朝,他们素如竹简、淡如菊花;他们挥洒青春、为科技事业死而后已……

曾几何时,中国遍布战争疮痍,急切需要科技兴国;曾几何时,科技强国咄咄压迫,他们奋而挺身,将一生奉献在科技战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称号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根本,亦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党员

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有19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于敏(1926.8.16-)

天津市宁河县(原河北省宁河县)人,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王大珩(1915.2.26-)

江苏苏州人,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60年代以来,他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70年代,他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年3月,他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一“纲要” 被称为“863 计划”。1985年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王希季(1921.7.26-)

云南省大理市人,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研制成功了中国15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和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并担任过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的总设计师。他提出了太空资源和航天技术体系新概念并著有《工程设计学》和《卫星设计学》,他曾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

湖北武汉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和研制,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他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1985年、1986年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孙家栋(1929.4.8-)

辽宁省瓦房店市人,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总负责人,他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任新民(1915.12.5-)

安徽省宁国县人,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

作为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从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他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陈芳允(1916.4.3-2000.4.29)

浙江台州黄岩人,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7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他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全面参加了系统设计和建设工作。他提出和设计了发射我国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方案,为建设我国卫星测控网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嘉墀(1919-2006.6.11)

江苏省吴江县人,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嘉墀作为我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 60年代参与制订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等发展规划和中国人造卫星发展十年规划。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一起提出了对我国高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制定了我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周光召(1929.5.15-)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于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他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幅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浙江杭州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屠守锷(1917-)

浙江省湖州市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50年代后期起,他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纬禄(1916.12.18-)

安徽芜湖人,导弹与控制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成功地领导我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我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1985年“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程开甲 (1918.8.3-)

江苏省吴江市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地设计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他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他开创了核爆炸的测试研究,对武器的研制及改进、效应及其防护研究起到重要作用。他开创了抗核加固技术新领域并完成首次抗加试验。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彭桓武(1915.10.6-2007.2.28)

湖北麻城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自40年代起研究固体物理,后转向量子场论的研究,开展了应用量子力学到金属、场、核、分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60年代初期,他参与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淦昌(1907.5.28-1998.12.10)

江苏常熟人,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他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他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1924.6.25-1986.7.29)

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回到祖国后,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他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姚桐斌 (1922.9.3-1968.6.8)

江苏省无锡市人,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195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曾主持制订了该所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领导和参加了数百项课题的预先研究和研制,取得了大量的新产品及其他科技成果,为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贮备。

钱骥(1917.12.27-1983.8.18)

江苏省金坛县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他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和地震台站网建设工作,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空间探索活动,在空间物理和人造卫星总体技术上颇有贡献。他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并为返回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

郭永怀(1909.4.4-1968.12.5)

山东荣成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他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的党员

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20位科学家中,有17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孙家栋在前文已介绍)

师昌绪(1920-)

河北省徐水县人,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明令禁止回到“红色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他解决了中国最早试制开发的高温合金GH30的质量问题,与抚顺钢厂合作率先开发了一种铁基高温合金-808(GH135),代替了用量很大的镍基合金GH33,作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涡轮盘,投入了批量生产,装备了数以千计的发动机。他还在发展中国铁基高温合金的冶炼、压力加工、拉削与切削等工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谷超豪(1926-)

浙江温州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王忠诚(1925.12.20-)

山东省烟台人,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50年代,他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70年代,他在国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新建树。80年代以来,他潜心研究脑干肿瘤这个手术禁区的治疗方法,继而对脊髓内肿瘤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这两项治疗从病例数量,手术方法及所得结果诸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徐光宪(1920.11.7-)

浙江上虞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他发表论文《旋光理论中的邻近作用》,揭示了化学键四极矩对分子旋光性的主导作用;50年代,他改进仪器设备,把测量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国际上较早测定了金属和碱土金属与一些的配位平衡。1962年他提出了被国内普遍采纳的萃取体系分类法。1982年,徐光宪通过总结实验资料和分析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提出原子价的新及其定义,圆满解决了Pauling、Mayer等人定义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闵恩泽(1924.2.8-)

四川成都人,中国催化剂之父,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吴征镒(1916-)

江西九江人。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李振声(1931.2.25-)

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这是一项原创性成果,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实用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他提出的以“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育种新方向,已成为业界共识和农业973项目研究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叶笃正(1916.2-)

安徽安庆市人,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在大气动力学、大气环流、气候学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成就卓著,取得了众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他一直从事旨在充分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其负面效应的研究,并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吴孟超(1922.8.31-)

福建省闽清县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奠定我国肝脏外科的基础,1958年起,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张立同(女)(1938.4.14-)

辽宁省海城市人,航空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近十多年来,她从事航空航天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自增韧碳化硅、定向自生共晶硼化物复合材料、硅炭氮纳米吸波材料以及连续纤维增韧钡长石复相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特别在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方面,她打破国际封锁,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与设备体系。

黄伯云(1945.11.24-)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粉末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长期从事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高温结构材料、粉末冶金材料以及其它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其中,“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制造”项目的成功,实现了某型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得主。

刘东生(1917.11.24-2008.3.6)

辽宁省沈阳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黄土地层研究中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1964年他开始致力于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环境演化的研究,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80年后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得主。

王永志(1932.11.17-)

辽宁省昌图县人,火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自学校毕业后立即投身于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尔后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一种火箭的副总设计师、三种火箭的总设计师以及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他是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同时还担任过其他几种运载火箭的研制总指挥。在国防建设、突破捆绑等关键技术、打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方面做出了贡献。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得主。

金怡濂(1929.9-)

天津人,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金怡濂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金怡濂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先后提出多种类型、各个时期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并组织科技人员共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赶超世界计算机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得主。

黄昆(1919.9-2005.7.6)

浙江嘉兴人,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50年代他与合作者首先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即“黄-佩卡尔理论”;首先提出晶体中声子与电磁波的耦合振动模式及有关的基本方程(被誉为黄方程);40年代首次提出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光漫散射的理论(被誉为黄散射);证明了无辐射跃迁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的等价性。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吴文俊(1919.5.12-)

上海人,著名数学家,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示嵌类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前国际流行的主要符号计算软件都实现了吴文俊教授的算法。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
院士寄语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院士寄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