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进入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桂西高校为例

2011-11-06 06:58刘其龙秦伟棋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桂西花炮壮族

刘其龙 秦伟棋

(百色学院体育系,广西百色533000)

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进入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桂西高校为例

刘其龙 秦伟棋

(百色学院体育系,广西百色533000)

壮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文章以桂西高校为例,结合桂西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资源,将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让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之精神,也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抢花炮桂西高校体育

1 前言

桂西地区主要有壮、瑶、苗、彝、仡佬、回等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0%以上,是广西壮族主要的聚居区之一。由于桂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造就了桂西地区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体育娱乐活动。其中,已有500余年历史,在农历三月初三或秋收后举行的”抢花炮”是壮族独特的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集节庆与竞技于一身,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桂西高校主要集中在广西百色市,目前有2所本科院校和2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大约3万多人。由于桂西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因此高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教学设施滞后、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是桂西4所高校的共性。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这从政策上肯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桂西高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体育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将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作为校本课程与壮族聚居区的高校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学多样化,打造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特色,而且对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2 ”抢花炮”运动的起源

“抢花炮”是流行于广西壮族、侗族和仫佬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民间的抢花炮活动,据资料记载,”抢花炮”源于广东,后传至桂、黔、湘三省交界地区,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壮族”抢花炮”的起源大致有三:源于醮会迎神、源于歌圩、源于求子。

3 ”抢花炮”的比赛器材及竞赛规则

“抢花炮”的器材主要有:花炮,直径为14cm,厚1.5—2 cm,重150—200g的胶质圆饼;送炮器,能把花炮冲上15m高,又能发出像鞭炮声的一种发射器;花篮架,高80cm,内沿直径为30cm,下底直径为15—20cm,约高20cm,放在离端线中点3m的炮台区内,可用任何材料制成。

“抢花炮”不仅是广西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该项目的比赛在长60米,宽50米的场地上进行,参赛双方各有8名运动员。全场比赛共4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如比赛结束比分相等,则进行决胜期,决胜期比赛为6分钟,分上下两个半时,中间不休息。花炮由场地中央发射,比赛开始,双方争夺花炮,争取将其送入对方的花篮内而得1分。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得分高的参赛队获胜。

4 ”抢花炮”运动的功能

4.1 健身功能

“抢花炮”运动是集群众性、娱乐性与竞技性三者交融结合的一种活动,比赛中有较多的身体接触,要求队员有较好攻防转换能力,双方队员要运用跑、跳、投、抱、压、转等多个技术动作,采用传递、掩护、假动作等战术单人突破或多人配合组织进攻,机智、灵活地来达到自己的战术目的。“抢花炮”比赛激烈,对抗性强,实质上是比速度、比力量、比勇敢和机智,只有那些体力、智力强者才能获得胜利。“抢花炮”需要全队的配合默契,要有很高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运动员比赛时集中精力,团结配合,对攻防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人体感受器官的功能,提高中枢系统的灵活性以及运动中枢支配个人人体器官的能力。因此,它对强身健体起着积极的作用,长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能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脏收缩能力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增强,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等等。可见,”抢花炮”有着很高的健身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抢花炮”可以强健体魄,愉悦身心,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其集体观念以及“奋勇拼搏、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4.2 娱乐功能

壮族每年春节或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抢花炮”作为庆祝节目的一部分,成为纯粹社会性的娱乐,人们在紧张的角逐中享受着胜利的欢乐。比赛时,喊声动地,观众人山人海,不论是竞技者还是观众都从活动中得到较直接的、令人愉悦的主体情感的抒发和宣泄。此时“抢花炮”凸显的不是竞技功能,而是人们娱乐身心的一种外在表现,与其他节庆活动一起,作为不可剥离的民族传统文化被展现出来。

4.3 交流功能

“抢花炮”来源于社会生活,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其精华得以传承下来。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体育活动,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壮族同胞通过“抢花炮”搭建的平台,跨越地域限制,与不同地域的本族或外族进行交流沟通,既满足族员的心理和身体的各种欲望,也丰富族群的社会文化生活,利于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4.4 教育功能

“抢花炮”作为一项民族活动,其本身也是群体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娱乐的文化生活方式。它在遵循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民众有广泛吸引力,并通过其来发挥巨大的教育潜能,诸如在教育后代传承本民族文化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特别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壮族青年接受外来文化强于传承本族文化。“抢花炮”对保持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对增加本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在桂西高校中引入“抢花炮”运动,不仅使大学生受到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而且能增进对壮族传统文化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5 将壮族”抢花炮”引入高校体育的思考

5.1 高校引入”抢花炮”的成功先例

“抢花炮”作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众多高校中已成为学生素质培养、实施快乐体育的一个重要课程,例如北京、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的20多所高校已经把“抢花炮”作为大学生选修课内容并出台相应的《体育教学大纲》及体育教学计划。因此,随着国家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桂西高校引入”抢花炮”只是时间问题。

5.2 桂西高校引入”抢花炮”的优势

5.2.1 “抢花炮”易接受

桂西地区是壮族聚居区之一,有4所高校,其中大部分学子是桂西本土的民族儿女,他们从小受本土文化的熏陶,热爱并易于接受本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抢花炮”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抢花炮”群众基础广泛,易于推广普及,可以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方便易行、轻松有趣地开展,且参与性强,竞技性弱,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不仅能开创桂西高校体育发展史上的先河,也将使民族体育之花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以绽放,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良性发展。

5.2.2 “抢花炮”易开展

“抢花炮”对场地要求不高,普通足球场地就可以满足教学。器材方面,”抢花炮”为彩色胶质圆饼,不易损坏;花篮架也是价格便宜且经久耐用。发炮器在无法配置的情况下,采用手抛发炮也是可行的,整套器材所需经费较少,对体育经费较紧张的高校来说,“抢花炮”是一项既简便又经济的运动。

5.2.3 “抢花炮”易学习

比赛采用投币方式选定场地,选定场地后,由裁判员带领比赛队员人场,站在发炮区外等候比赛。当司炮员在炮区中心点响炮时,比赛开始。抢得花炮的队,可用传递、掩护、假动作、奔跑等方法,力图将花炮攻进对方炮台区;另一方可用拦截、拉手、抱腰等方法力图抢到花炮或阻止持花炮运动员前进。持花炮运动员越过端线进入对方炮台区,把花炮投入花篮即为得分。其规则简单,技术动作易学。北京有高校的教师进行过”抢花炮”实验教学,通过2次实验课的教学,80%的学生对规则和技术动作较了解,75%的学生对”抢花炮”感兴趣。结果表明:教师讲解示范简单,大学生接受快。”抢花炮”作为一个培养团队与个人能力很好的途径,很受学生欢迎。

5.2.4 师资力量完备

高校体育教师均是体育院系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在校期间系统的学习过各项课程,有专业的教学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为高校引入”抢花炮”提供了师资力量保证。虽然”抢花炮”是较陌生的运动,但规则相对简单,普及速度快,高校的体育教师只要深入研究并接受简单培训和学习,就完全有能力胜任“抢花炮”的教学工作。

5.3 高校引入“抢花炮”的可行性途径

将“抢花炮”纳入体育教学的内容范围并有层次、系统的与高校体育课对接,是高校引入花炮最主要的途径。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抢花炮”运动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有浓厚的群众基础,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其表现出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一项休闲体育,对学生的心理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减轻压力、释放激情的有效手段。这一切都为高校开展“抢花炮”课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通过对桂西4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见表1),89%的被调查学生人认为有必要开设”抢花炮”课,79%的学生觉得”抢花炮”能强身健体,另有95%的学生觉得能传承民族文化。调查表明,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抢花炮”引入高校体育课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

表1 学生对开设”抢花炮”课的认同度(%)

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除了体育课,高校每年的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节是认知“抢花炮”最有效的途径。校运会和文化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园为平台,学校提供组织和资源便利。一可利用校运会增设”抢花炮”比赛,展示体育教学成果;二可借助校园文化节开展全校性的表演和”抢花炮”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参与其中。

通过“抢花炮”在课外活动的直观展示,不仅拓展了学生对“抢花炮”的了解,也是高校引入“抢花炮”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目前,桂西高校中的百色学院,已组建7支少数民族传统训练队。若组建“抢花炮”队并通过课外活动时间,让更多同学观摩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同学推广”抢花炮”运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而且也能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学生加入“抢花炮”队,为”抢花炮”运动的大力开展奠定基础。

6 结语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桂西高校为例,对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开发民族体育资源、传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开创该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特色具有现实意义。

[1]郭赤环,赵建林.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2]王敏,夏俊.试论我国高校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间的功能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3).

[3]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04(1).

[4]孟峰年,钟全宏,陈青.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 of Zhuang Nationality"Snatching Huapao"in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Ethnetic Area——Taking colleg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Guangxi as examples

Liu QilongQi Weiqi
(Department of PhysicalEducational,Baise University,Baise Guangxi533000)

Zhuang Nationality's"Snatching Huapao"is a traditional sport with strong characteristics and is warmly welcomed by Zhuang people.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sport of Zhuang Nationality:"snatching huapao"into P.E.class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parts of Guangxi and to develop it as a school based course can enrich the content of PE course,which will meet the demand of introducing Ethnic Sport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also has great meaning in inherting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Snatching HuapaoWestern partsof GuangxiCollege P.E.

G85

A

1004—5643(2011)02—0093—03

1.刘其龙(1980~),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历史与文化。

2.秦伟棋(1983~),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桂西花炮壮族
浏阳花炮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桂西名壮医杨顺发应用蛤蟆酊经验
桂西地区652例急性胰腺炎病因与预后分析
花炮鼻祖——李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