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浩 刘宇慧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
冯 浩 刘宇慧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本文通过选取20篇英文论文作为研究语料,探讨了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对比分析了人际意义实现方式的差异,指出认知型情态是学术话语中一种重要的人际意义实现手段,中国学习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需加强对认知型情态的认识。
认知型情态;人际意义;学术话语
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讲话者对自己所讲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作出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表达的个人意愿(胡壮麟等2005)。人际意义使讲话者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自身的态度和判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情态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一种主要手段,模糊型情态的使用表明讲话者对真实情况不确定或缺少承诺,是认知型的,是讲话者对所陈述的命题的现有知识状态的反映(李战子2002)。认知型情态反映出讲话者对命题真实性的态度,即他对于一个情景出现的可能性的判断。传统语法认为认知型情态意义的表达是通过情态动词来实现的,事实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小句以及其他词汇手段都有情态意义的作用。
本文选取10篇某高校研究生期末论文(语料A)和10篇国际知名刊物论文(语料B)作为研究语料,探讨认知型情态在引语、理论综述和结论三部分的使用情况,研究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及差异。不同的情态表达在学术语篇的分布不同。研究发现,在选取的语料中,认知型情态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小句、副词以及非人称主语引出行为动词的小句来实现人际意义。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情态动词使用情况
表2 其他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
在学术话语中,作者的主要交流目的是说服读者相信其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在一种互动磋商中,达到通过语篇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交际效果(张延君2006)。Halliday(2008)指出讲话者可以使用will或may来表达其对命题的可信度较高或较低的肯定;使用must或should表达较强或较弱的语气。Thompson(2000)认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讲话者可能会暗示这是他的主观意见,或通过运用一些语言手段来揭示某个观点只是事物本身特征的一种客观反映。认知型情态的使用能体现作者在信息的认知立场、对命题的评价态度以及和读者的协商程度(冯浩2010)。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实现多重人际意义(李战子2001)。
(1)In other words,language testers might like to consider assessing both knowledge and functional ability,and might find that separate tests will work better.(B6)
(2)Furthermore,learner beliefs may influence teachers’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unrealistic beliefs can impede the learning process...(B9)
(3)This prior experience in L2 learning could explain why...(B5)
(4)The use of L1 would provide them with...on the other hand,it would ignore.(B2)
(5)This type of active construction should allow them to...(B1)
在上述语料中,作者使用情态动词might,may,can,would should,语气委婉,表明这是作者自身的看法,属于个人观点,这样既符合学术话语的科学客观性原则,又使作者的观点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情态动词的这种用法非常普遍,作者在学术话语中经常会用到中值情态词(should,will,would)和低值情态词(can,could,may,might)。情态副词也可以用来实现人际意义,如下所示:
(6)...most probab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B5)
(7)One likely explanation is that in this case...(B4)
玉米淀粉10%、花生粉1.5%、黄豆粉2.5%、淀粉酶(沈丘酶制剂厂生产,酶活2 000 IU/ml)0.004%、氯化钠0.25%、硫酸铵0.5%、碳酸钙0.7%、蛋白胨1.4%、酵母粉0.2%、硫酸镁0.025%、豆油1.25 ml/30 ml培养基,培养基装量30 ml/300 ml三角瓶,在温度(29.0±0.5)℃,转速260 r/min条件下培养166 h。
在上述语料中,probably和likely的使用表明这是作者的主观判断,作者在认知上的这种有所保留,既能增强命题的客观性,保护言语不受批评,同时也是作者试图和读者建立互动的一种方式,使读者更倾向于按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命题。非人称小句也可以用来表示情态意义。如下所示:
(8)Eliminating the use of Chinese appears to be a good way...(A2)
(9)It appears that the learners in this study recognized that...(B3)
(10)...it seems evident that school instruction was an important source…(B10)
(11)These kinds of examinations seem to have exposed too much pressure…(A2)
在以上语料中,appear to it appears that,it seems evident that,seems to的使用使作者能以旁观者的身份作出评论。作者假装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由事实说话,或事实迫使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看似客观的表述,使命题的表述更趋向于客观事实,增强了命题的说服力。非人称主语引出行为动词的用法在学术话语中也非常普遍。
(12)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teaching context may have an influence...(B2)
(13)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lack of a nationwide compulsory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may not necessarily imply higher levels of anxiety....(B4)
(14)In summary,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instructors in this study used a low but noticeable amount of L1 in their classes....(B2)
(15)Their findings showed that“focal color”is more psychological salient.(A4)
(16)Research indicates that L2 learner beliefs correlate with motivation...(B9)
在语料(12)(15)(16)中,作者在综述前人研究时,通过使用These studies suggest,Their findings showed that,research indicates that的表达让事实说话,得出自己的评价,为文章奠定了理论基础,增加了命题被读者认可的机会;在语料(13)和(14)中,作者在评价自己的研究时,通过使用The results also suggest,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既能掩盖自己的评论,降低作者对命题实性的承诺,又能使读者在研究分析和数据的基础上,倾向于接受作者的观点。
综上所述,在所选语料中,情态动词、副词和小句是学术话语中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方式。如表1和表2所示,语料A和语料B在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上存在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中值情态词should,will在语料A中出现的频次远远高于其在语料B中的出现频次。通过对should的检索发现,should在语料A通常用来表责任型情态,如they should,teachers should,we should等的使用。责任型情态的使用,容易使命题显得过于武断,会在某种程度上压抑语篇中本该蕴含的多声[2][7]。相反,在语料B中,责任型情态大多是以语法隐喻的形式出现,如we believe that instructors should或some may believe that instructors should。Will通常用来表示对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推测和判断,这种用法非常普遍,如without language input,output will be impossible(A3),qualitative research will be on an equal footing...(B8)等。相比will,would语气更委婉。Would在语料A中的频次仅为8,都表推测;在语料B出现了19次,用法也多样。当言语对读者的面子可能存在潜在威胁时,作者用I would argue(B6,B8)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使用would引导小句,例如:用it would be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B10)提出自身研究的重要性,或通过it would be legitimate to hypothesize that...(B4)作出假设,而语料A中未出现这种用法。
两个语料库在低值情态词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can是两个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尤其在语料库A中。学习者对can的过多使用,一方面可能归因于学习者对can的用法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习者没有掌握其他表达的使用,如,语料A中could,may,might的频次远远低于其在语料B中的频次。在学术写作中,作者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作出评断,另一方面又希望读者和整个学术团体能接受自己的论点,通过使用could,may,might(例1,2,3所示),作者委婉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既降低了自己对言语所传递信息应负的责任,维护了作者消极的面子;又能维护读者和话语背后学术团体的面子,避免潜在的批评。Could,may,might在语料A中共出现31次,在语料B中出现了72次。
由表2可知,两个语料库在其他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如appear和seem引导的小句表达,这种看似客观的评价,使作者利用客观事实,作出评论或归纳总结,这样能增加观点被读者认可的机会(例7.8.9所示),而这种用法在学生的英文论文中很少出现。另外,非人称代词引出行为动词的这种小句表达在学生的英文论文中也很少出现。对语料B的研究发现,这种小句表达主要出现在理论综述和结论中。学生对这一用法的过少使用可能由于在理论综述中,很多只是简单地提及前人的研究,而没有对其作出评论和归纳;而在结论部分,众多的零情态命题又使语篇显得过于武断,这样势必会降低文本的可读性。作者在学术话语中正确使用认知型情态,能增强命题的客观性,满足礼貌原则的要求,拓展命题的可商讨性。
研究表明,认知型情态的使用,可以避免作者思维上过于武断,从而为不同的观点留下可商讨的空间,这样既能满足科学的客观性的要求,又能维护作者和读者的面子,团结整个学术团体,因此,认知型情态是学术话语中实现人际意义的一种重要手段,很多语言资源都可以用来实现人际意义。而在研究生的英文论文中,存在着对其使用不当和对其表达掌握不够的情况。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的习得是一个对该类型话语人际意义的认同过程(李战子2002),学生在认知上对人际意义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因此,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加强学生对认知型情态人际意义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Halliday,M.A.K.(2008).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ompson,G.(2000).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冯浩,刘宇慧(2010).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的多重人际意义[J].中国电力教育。
胡壮麟等(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战子(2001).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
李战子(2002).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延君(2006).学术论文的人际意义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