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 650091)
中国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述评
李佳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 650091)
教师话语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近13年发表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有关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论文,发现国内教师话语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研究内容集中在提问的方式、课堂语码转换以及话语链的结构分析上;实证研究从课堂会话入手,采用课堂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的辅助方法;研究的受试对象主要是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横向研究为主。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研究趋势提出一些拙见。
教师话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在中国外语课堂,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Nunan〔1〕认为:“教师话语一方面具有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话语使用是否得当,会促进或阻碍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近年来,教师话语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2-4〕的关注,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教师话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很多学者〔3,5-6〕都认同赵晓红〔2〕的有关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实证研究开创了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的新篇章。因此,笔者以1998年为起点,全面了解国内外语课堂教师话语在近13年里(1998年—2010年)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并就未来的研究前景提出一些拙见。
首先结合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特点,选取国内有影响力的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进行统计。为了更加全面、综合和系统地了解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现状,统计的论文中也包括外语课堂互动教学、外语课堂策略研究等部分论述涉及到教师话语方面的论文。据统计,从1998年到2010年间共有68篇关于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论文,之前有学者〔7〕做过国内教师话语研究,但考察的论文仅为2007年以前,没有涉及到研究方法和对象的统计以及对研究内容的系统归纳。本文的研究方法按照一些专家〔8-10〕在综述性文章中的分类办法,对统计的论文分别按照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对象来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教师话语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研究的前景。
按照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对象作出统计并分析其呈现出来的特征和原因。
(一)近13年间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基本趋势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13年在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了68篇有关教师话语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2003年和2007年发表的数量最多,各有12篇论文,分别占总数的17.6%。总体来看,13年间国内每年至少有1篇有关教师话语研究的论文。其中,《山东外语教学》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15篇),其次是《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9篇)、《外语界》(9篇)以及《外语教学》(9篇)。
表1 近13年间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教师话语研究论文的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13年间出现了两个研究教师话语的高峰期——2003年和2007年,这两年分别有12篇论文出现在这些核心期刊上。总体来看,2002年以前我国的教师话语研究还未形成规模,只有每年一两篇的数量;而从2002年到2003年,国内出现了第一个研究热潮,发表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从3篇到12篇;而之后的4年间(2003年—2007年)保持了每年至少6篇论文的发表;但2007年到2009年间却出现了有史以来的衰退期,研究成果从12篇急剧下降到2篇,此时的教师话语研究数量几乎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可喜的是2010年再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估计未来教师话语研究数量会继续持续上升,有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年间再次出现第三个研究教师话语的热潮。
图1 近13年的教师话语研究发展趋势
(二)研究的内容
根据统计到的文章内容,把68篇论文分为8大类,见表2。在某些研究内容的表达上学者们使用不同的术语,以下就这8大类研究内容的术语表达先进行归纳解释。其中有专门针对教师课堂提问类型、技巧及功能的研究,语码转换(即课堂上母语或教学媒介语使用情况)的研究,师生会话的互动模式的话语链(即话轮转换模式)研究,交互调整(即减少师生交流出现困难时的有意义协商形式)研究,反馈形式(即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的评价)的研究,元语言研究,教师修正语的研究以及综合类的研究(包括对国内或国外教师话语的研究述评和从不同视角探讨教师话语特征的综合性的研究)。
其实玉敏心里没有底。姑父不言自威,她平时都不敢和姑父说话,哪能替许沁说上话呢。后来的事实证明,玉敏根本帮不上许沁,姑父也根本不相信许沁。玉敏让姑妈从中周旋,亦无结果。
表2 教师话语研究内容分类情况
从表2可以了解到综合类占了较大比例,这说明国内学者倾向于研究教师话语的综合特征,综合类论文从不同视角包括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等角度对教师话语的特点展开论述,有的针对不同的外语科目,如口语、阅读、听力等,对不同受试主体如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生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等进行研究。在这些综合类论文中有理论探讨的,也有实证研究的。
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教师话语研究的具体热点内容是在“提问方式”(16.2%)、“语码转换”(16.2%)和“话语链”(11.8%)上。这个结论和国外学者研究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9〕热点几乎相似,但对话语链的研究却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西方课堂话语链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而且规模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以Sinclair和Coulthard〔11〕为代表的伯明翰学派(Birmingham School),其话语链的研究也接近成熟,而在国内由于外语教学的地域特色,还没有人在此之前对中国的外语课堂话语结构模式有过具体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话语链的研究仍然是今后国内学者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除了以上3方面的热点研究外,国内学者还在教师话语的“交互调整”、“反馈”、“元语言”和“修正”上做过研究,这表明国内的研究开始关注教师话语的某种具体特征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从新视角开始关注更为细致、具体、深入的教师话语特征。但总体来说研究的数量不多,这同时也说明在这些方面继续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因此今后可以开展更多的有关这几方面的深入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
就研究的方法来看,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被大部分学者接受的Chaudron〔12〕的分类有4种途径:心理测量、互动分析、话语分析和民族志途径;Allwright等〔13〕认为课堂教学宜采用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和自然调查;而国内只有一位学者黄小苹〔14〕对课堂教师话语研究方法作出研究,她提出在国外的3种主流研究方法:民族志交际分析、会话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分析方法。结合不同的分类,并根据对近13年的国内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论文的统计情况,本文将研究方法简化为两大类: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包括国内学者经常采用的课堂观察法,以访谈和问卷调查为辅助手段,具体分析课堂会话结构特点及功能;非实证性研究包括对有关教师话语研究的综述、对教师话语的某种特征发表看法、提出某种新的研究视角的探索或是个人经验总结等。
从表3可以了解到国内教师话语研究采用的两种方法比例相差不大。但就研究的质量来看,无论是实证性的研究还是非实证性的研究,基本上都呈现出逐年提高的现象。据统计,38篇非实证性研究论文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视角,有从语用学角度探讨〔15〕、有提倡教师行动研究〔14〕以及建构教师话语语料库〔16〕等等。
表3 近13年间教师话语研究使用的方法
在30篇实证性研究论文中,国内学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提高。与前几年相比,近几年出现了难得的3个历时性的课堂话语分析研究〔17-18〕、借助语料库手段增加话语可信度的研究〔19-20〕、对一门课程的全面深入研究〔21〕以及对教师话语的某种特征的深度对比研究〔22〕等等。
(四)研究的对象
在中国,外语教学主要以英语语种为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小学到大学),而其他外语如法语、德语、日语等主要是大学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对象。从近13年国内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对象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以及教师话语受重视的程度。对68篇论文研究对象的归类见表4。
表4 近13年国内教师话语研究对象统计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国内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上(36.8%),这可能是因为教师话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中的主要语言习得途径,使用同一教材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好坏与教师话语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教师话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具重要作用。
国内教师话语研究关注的对象还有英语专业(11.8%)和中小学英语(5.9%)的课堂。特别是从近几年的研究论文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开始意识到教师话语的特征在不同的英语课程以及不同的学生中表现形式不同。除英语课堂之外,国内迄今为止只有1篇关于法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24〕。至于其他外语语种的课堂教师话语分析,还没有任何学者涉及过任何研究。这是一种国内各个外语学科间科研互不往来的尴尬局面,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何种外语,教师话语在中国外语课堂上都具有共同的重要特征,即教师话语既是课堂教学的媒介又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其质量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习得的水平。教师话语的研究既然得到了国内英语界的重视,同样也应当得到其他语种外语教师的认可,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从表4中还可以看到有30篇“无研究对象”的论文,除了描写教师话语方面的综述性文章外,这些论文可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探讨教师话语新视角的研究论文,如从语用学角度探讨〔15〕、提倡教师行动研究〔14〕以及建构教师话语语料库〔16〕等;另一类是由于缺乏研究的严谨性而未在文中标明研究对象的论文。所以,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质量,今后的研究者应该在这方面注意加强自己的科研能力。
近13年间我国的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无论是从研究内容上的变化、研究方法的采用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都有提高,但其中也出现一些重复性的研究,某些国外先进的研究领域或方法仍值得我国学者尝试研究。下面结合所统计的数据,分别从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对象总结出国内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特征,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拙见。
(一)研究的内容更加集中、细致和深入,但仍有继续探寻的新空间
从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研究的水平的逐年提高和可持续探索的空间。首先表现在近13年的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提问方式”和“语码转换”,这和国外对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9〕热点内容一致。话语链的研究也是国内的另一热点,虽然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并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学派〔11〕,国内学者仍然认为课堂话语的结构分析对揭示教师话语特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以从我国学者采用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中得到证实。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更多有针对性的研究论文,如不同的外语学科像口语〔21〕、阅读〔2〕、语音〔25〕等对不同受试主体如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生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等进行研究;还出现了一些细致深入的研究,如教师的第三话轮对学习者输入影响的研究〔26〕,两类提问方式对不同课型的学生语言输出活动影响的研究〔22〕。
就国内研究的冷门:“交互调整”、“反馈”、“元语言”和“修正”,仍有很大可探索的空间。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元语言”和“交互调整”方面的实证性研究。除此以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如对教师使用语法术语的研究〔27〕和教师话语中附带文化信息的研究〔28〕等,以此来探寻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的新空间。
(二)研究的角度更新颖,实证性的研究占一定比例,但仍需借鉴其他方法
从研究的方法可以看出,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的进度还存在有待提高的空间。虽然研究还不成规模,但教师话语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飞跃,论文的研究角度越来越新颖,如以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研究〔4〕、借助语用学的方法〔15〕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的研究〔19〕等。可惜的是这些新的视角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太多共鸣。
从研究论文上看,所有的实证性研究都是以课堂会话结构描写为主,以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为辅助的研究方法。这一发现和黄小苹对我国几篇有关教师话语研究的初步调查基本一致。然而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倡导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好处〔9,12,14〕,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多尝试使用其他有益的方法,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分析在小组成员的意义协商方面〔14〕;也可以从宏观上结合影响教师话语因素的内外因素(如教师信念、态度、目标语的语言类型、教学材料、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内容等)分析课堂话语质量和学生语言习得的关系;或者正如国内几位学者〔16,19-20〕提倡的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加大研究的可信度分析教师话语的特征和功能;或展开更多的历时性的研究〔17-18,29〕,从动态的角度描述教师话语的特征。
(三)以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话语研究为主,兼顾英语专业各学科的不同教师话语特征,其他语种教师话语有待突破
从研究的对象可以看出,教师话语研究的学科、受试的群体以及研究存在的技术方法问题。首先,从表4的统计可以看出,国内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上(36.8%)。以精读课为主,这可能是因为教师话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中的主要语言习得途径,使用同一教材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好坏与不同的教师话语质量关系密切。因此,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成为国内研究的重点对象。但就研究的受试群体来说,还存在一些对象和受试数量不明确的问题,如许多研究由于技术方法的使用不当,并未在文中标注具体的学生人数和所研究的课程名称。
其次,关注的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及其英语专业的不同学科,随着研究在国内的不断进展,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话语使用的不同特征的问题,纷纷展开研究。与前几年相比,这样的研究更具说服力和客观性。但部分研究仍然存在以上提到的受试群体数量不够多的问题。因此,可以充分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在国内建设出大型的外语课堂教师话语语料库,这样我们便能描述得更为详尽和可靠。
除了英语课堂受到关注外,国内学者开始对法语教师的话语进行分析,虽然讨论的角度(教师话语的元语言的使用)比较具体新颖,但缺乏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充分借助国内对英语课堂研究的丰富成果,展开其他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以此消除国内长期各种外语学科互不往来的局面,从而达到各取所长、互相弥补的研究状态。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学者〔30-31〕对教师话语研究的成果,尝试着对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研究。
本文对近13年间发表在13种国内有影响力的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68篇论文进行统计,对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从内容、方法和对象归纳出国内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现状,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总体来说,国内的教师话语研究的热点和国外基本相似,但研究的内容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内教师话语仍然有很多可继续深入探索的空间。今后的研究应多尝试使用其他方法,特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其他语种的外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分析应当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不同外语学科之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应当互通互补、各取所长。
〔1〕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123.
〔2〕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17-22.
〔3〕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1):59-68.
〔4〕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22-27.
〔5〕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J〕.外语教学,2006,27(3):69-73.
〔6〕李素枝.中外教师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2):34-39.
〔7〕李华.从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看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J〕.外语界,2007(5):83-90.
〔8〕李志雪,李绍山.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现状的思考:对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十年(1993-2002)的统计分析〔J〕.外语界,2003(6):55-60.
〔9〕梁文霞,朱立霞.国外二语课堂实证研究20年述评〔J〕.外语界,2007(5):58-67.
〔10〕马丽雅,白静.浅析国内英语测试研究现状:对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5年(1999年-2003年)的统计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33-36.
〔11〕Sinclair,J,Coulthard M.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12〕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3〕Allwright,D,Bailey K M.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14〕黄小苹.课堂话语微观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6(5):53-57.
〔15〕徐英.外语课堂教师礼貌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1):62-68.
〔16〕杜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料库的建库原则、步骤及方法〔J〕.外语研究,2009(6):61-63.
〔17〕乔佳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媒介语对比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5):372-377.
〔18〕高军,戴炜华.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J〕.外语教学,2007,28(1):51-55.
〔19〕何安平.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师话语分析〔J〕.现代外语,2003,26(2):161-170.
〔20〕赵晨.不同水平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纠正反馈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3):35-39.
〔21〕刘家荣,蒋宇红.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285-291.
〔22〕徐立群.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类型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0(3):60-65.
〔23〕高丽娟.教师话语在课堂互动中的人际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5(2):63-65.
〔24〕王明利.论元语言与外语教师的话语行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7-30.
〔25〕谢文怡.从英语语音谈教师话语的调整〔J〕.外语电化教学,2005(6):65-68.
〔26〕江韦姗.外语课堂话语第三话轮对学生话语输出影响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1):53-59.
〔27〕Brog S.The Use of Grammatical Terminology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 Qualitative Study of Teacher's Practices and Cognition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91):95-126.
〔28〕Lazaraton A.Incidental Displays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 the Nonnative-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Classroom〔J〕. TESOL Quarterly,2003(2):213-245.
〔29〕李俊芬.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教师反馈策略模式初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49-53.
〔30〕Pease-Alvarez L,Winsler A.Cuando el Maestro No Habla Espanol: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Practices in the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1994(3):507-535.
〔31〕Liu D,Gil-Soon A,Kyung-Suk B,et al.South Korea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Code Switching: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rive for Maximal Use of English in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2004(4):604-638.
Study Review of Teacher Talk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s Class in China
LI J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Teacher Talk(TT)has aroused much attention by Chinese scholars since the late 1990s.This paper h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ll of the papers on TT published in the key Chinese journals in the past 13 years,and it has found out the following features:research content focuses on questioning,code-switching and conversational chains;research methodology is divided into theoretical study and empirical study,and empirical study is based on conversation analysis by mainly us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plus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as assistant methods;research subject is mainly about non-English major's class based on cross-sectional study.Besides,the author has discussed the problems on present TT studies and has propose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research.
Teacher Talk;research method;research content;research subjects
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9-0062-06
2011-05-26
李佳,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研究.
(责任编辑 杨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