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涛
由拼贴语言解读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性与平面性特征
江 涛
拼贴是现代主义艺术中常用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拼贴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密切关系使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性和平面性特征以一种更加直观和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拼贴为线索,阐释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性和平面性特征。
拼贴;现代主义;批判性;平面性
拼贴作为一种单纯的装饰行为而言,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原始时代。拼贴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特定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而言,当从20世纪初算起。当时,立体主义的先驱们率先将非绘画材料以拼贴的形式应用在绘画作品中,之后,拼贴被现代主义艺术多个流派运用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从而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现代主义艺术有一套自己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观念。现代主义艺术中最能体现其本质的便是它的批判性与平面性。而拼贴是现代主义艺术采用的重要艺术语言和手法之一。
另外,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艺术是不同的概念。现代艺术不仅包含了现代主义艺术,还包括从19世纪末开始的一切绘画的发展,如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艺术则是指强调绘画自律即向绘画的本质——平面性回归和强化的绘画。因此,虽然人们习惯于将西方20世纪的艺术称为“现代艺术”,其实应该更准确地称为“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与拼贴密切相关的是现代主义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首先是对传统艺术的批判和否定,它采取的是颠覆性的革命姿态,以至于从马奈到马蒂斯,他们的作品最初都不被允许进入官方的展览。现代主义艺术反对的究竟是怎样的传统呢?传统艺术的具体表现是17、18世纪以学院形式固定下来的古典主义艺术样式,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化以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为经典而确立的一种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但到了19世纪中期,学院主义已经失去了古典主义的创造性内涵,绘画陷入到以透视和明暗法则塑造立体形象和三维空间的幻觉营造中不能自拔,只表现历史和宗教题材更使绘画日益成为文学的附庸,创造性的行为蜕变为精湛的雕虫小技。
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批判正是从打破这种三维空间的营造和摆脱文学叙事性的束缚开始的,它使绘画重新成为一种纯粹为视觉而存在的事物。现代主义中这种批判的起点,一般定在1860年马奈的《奥林匹亚》诞生之日。当时,马奈针对学院派沿袭传统以至被淹没在幻觉中不能自拔而越来越缺乏创造性的困境,大胆地以一种非常规的无景深平面及装饰性的方法展现黑白两种对比人体。绘画开始向自身领域探寻。接着,立体主义循着这条向艺术自身探寻的革新之路,进一步打破学院派费力塑造的三维逼真形象和空间感,主题与形象都被分割、破碎与重组。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亚威农的少女》,用不同位置的透视包容视觉上的不同视面,将主体形象分割成几乎是单一色的无数碎片。现在看来,这些碎片后来被纸片所取代是很自然的事情,似乎预示着即将在立体派画家作品中出现第一件拼贴作品。后来,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又发现了一个新要素——在画布上使用印刷的规整字母,这些字母证明了绘画材料可以凭自身的存在而存在。这些都成为将拼贴法正式推上艺术舞台的绝好契机。1912年,勃拉克开始在自己的设计中使用真正的实物碎片——报纸碎片、小片木纹纸,这就是拼贴画的发明。虽然这种技术早已在业余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中间流行,其中很多都是妇女。图1是勃拉克用布面混合材料拼粘在一起的作品《小提琴和风笛》,它是运用拼贴手法的成功作品。至此,拼贴作为一种正式的艺术形式,开始在现代主义艺术中透露出生机。并且,“……通过标签和报纸标题中的只言片语,勃拉克和毕加索能够表达出这样一个现实,即当时的整个生活要发生改变,与过去决裂……”[1]拼贴语言的运用具有深层的革新意义。
图1 小提琴和风笛
图2 书籍装帧
将色彩带入立体主义的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1885-1941)创造了“奥费立体主义”。 在这种创造中,他的妻子、索尼娅·德劳内-特克(Sonia Delaunay-Terk,1885-1979)可能对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她曾下意识地仿照俄国农妇习惯使用碎布片的传统,创造了第一幅抽象作品——1911年制作的床单拼图。虽然没有找到这幅床单拼图的图片,我们仍然可以从德劳内-特克的书籍装帧作品(1913)(图2)中看出拼贴手法对他的影响。
从这些现代主义艺术的拼贴实践中可以看到,拼贴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批判与突破。传统艺术最看重整体性,拼贴打破的恰恰是整体性,其画面无论由何种材料构成,但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出现,体现的是一种从局部而不是从整体去感知世界的观察方式。而现代社会由于它的信息庞大和变化迅速,本来就难以让人获得整体的感受,现代主义艺术从塞尚开始就在不断寻求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传统艺术强调运用透视和明暗法则严谨地塑造形体和空间,拼贴只是将零散的碎片用看似毫无章法的规则重组,无视立体感和空间感,体现的是一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表现方式。现代主义艺术恰恰是以回到艺术自身、恢复绘画“平面性”本质的主张向传统宣战的。传统艺术将绘画技能置于只有少数天才才能掌握的崇高地位,拼贴手法则更早是在民间艺术中使用,其操作简单,并且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如报纸、木片、绳子等拼粘到作品中。拼贴手法的运用揭开了艺术的神秘面纱,消除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而现代主义艺术正是要将艺术从学院制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在生机勃勃的日常生活中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性。它对现成材料的使用,也对以后的现代主义艺术(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拼贴正因为具有上述种种能契合现代主义艺术对观念和形式革新需求的特点,成为能充分体现现代主义艺术批判性的艺术语言与创作手法。
现代主义艺术从一开始便有一种强烈恢复艺术自律性的倾向。抛弃三维形象和透视空间的塑造、重回绘画“平面性”的本质特征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纯粹追求和内在精髓。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家格林伯格认为,各门艺术之所以独立或区别于其他艺术,就在于它们所特有的“媒介”。现代主义艺术就是要在这些“媒介”范围内进行纯粹追求和自我界定,使艺术在这些纯粹的物质存在中寻找到自身的独立性标准。绘画中的“媒介”包括平面、色彩、线条等因素,在格林伯格看来,“平面性”是绘画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它不是来自其他艺术的效果与特性,而是绘画之所以成为绘画的根本。现代主义就是要求绘画向这一本质特性回归,亦即向平面性发展。这种绘画对自身内部的审视与批判是现代主义的精髓,它包含着极强的艺术自律思想,试图通过这种艺术自律以期艺术不受外界侵蚀而保持不断独立发展的活力。
现代主义艺术确定通过重新回归“平面性”的本质特性对抗传统艺术之后,必然需要进一步寻求有效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绘画的“平面性”。如何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将艺术从三维形象和透视空间的束缚中脱离出来,摆脱僵化的学院主义重新回归“平面性”的创造呢?现代主义艺术从萌芽时期的印象派借鉴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平面性开始,便一直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东方艺术及欧洲中世纪艺术中寻求向平面化回归的灵感。高更借鉴原始象征主义,马蒂斯和毕加索则被非洲黑人雕刻的单纯稚拙、粗犷有力的造型所吸引。拼贴作为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常用手法,无疑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寻求新形式的重要来源之一。更重要的是,拼贴作品通常是将照片、新闻纸的剪纸等在画面平行或交叉排列,粘贴在平面上,虽然常配合或渗透以绘画的方式,但也并不刻意去塑造形象,只注重不同材料和形式的安排与组织。拼贴手法本身便具有一种“平面性”特征,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主义艺术返回绘画本质特性的要求。
批判性和平面性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拼贴是现代主义艺术中常用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拼贴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密切关系使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性和平面性特征以一种更加具体的形式显现出来,这也是拼贴不仅在现代主义艺术中取得重大成果,而且在后现代主义艺术及设计中得到延续的内在原因。
[1]爱德华·路希·史密斯.二十世纪视觉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9.
J02
A
1673-1999(2011)08-0128-02
江涛(1977-),女,江西景德镇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艺术学院讲师。
201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