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世界眼光
——时平访谈
台北孙中山纪念馆
时平教授
研究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军事理论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海权和海洋文化研究。著有《中华海权与历史文化》、《帆鼓西洋》等6部著作,海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
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倡导者,也是主张用近代西方文明改造落伍的中国和建设近代化国家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的海权思想,基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追寻世界海权发展的趋势,形成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的海权思想。主要包含:从进化论角度提出海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恢复是争取海权的前提;从中国面临的海洋危机,重视制海权对保卫和发展中国海权的重要作用,提出强固海防和建设一支面向世界的海上武装力量;从近代化国家发展道路,把海洋作为连接世界市场的通道,主张发展自己的海洋实业,并以港口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策源地。
他的海权思想突破了传统的中体西用、以海防为核心的观念,更多的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整体利益思考近代化的海权问题;他的海权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形成的马汉海权风靡和扩张的情势,主张争取、捍卫和发展中国自己的海权,爱国主义情怀强烈。
中国人与外交往以及对世界的认识,经历至少有数千年的时间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为主的局面,以前我们是老师;近代之后这个局面被迫变了,老师转变成学生。但是中国人还是“师夷之长技”,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实践是以失败告终。孙中山的眼光与此前有了很大变化,不是以中国单向地看世界,而是双向地看;从中国看世界,还从世界看中国,这个变化很了不起。既不是单纯学习西方,也不是保守自尊传统,而是从进化论的观点强调适应世界的潮流,学会在世界先进的潮流中拯救中国、振兴中华,建设近代化国家。这就是清醒的、就是具备了世界的眼光。孙中山的清醒,在于他不断追求大潮的世界眼光,不断地求真。对于我们来说,从近代化或现代化而论,孙中山是一个开启者,后来人是不断的建设者。
现在我们提出“海洋振兴”以及“海洋强国”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海洋强国”理念自上个世纪就有少部分人提出。解读以及认知还显浮浅,但其中不乏灼见及其道理。虽然近年有不少学者和部门就此进行论述,也确实给人以启发和鼓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继续深入讨论的空间。
我的理解,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是简单地树立目标;不是单纯的量化指标,不是一个理论或学术上的概念,这些不能真正解决“海洋强国”的问题,只能是从不同角度促进海洋强国的努力,当然其中有许多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张及思想非常有意义;其次,要探讨内涵及本质的问题。海洋强国除了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外,很重要的还有与社会、与全民的问题。海洋强国与全民的关系,这是以往少有触及的,强国离不开群众性、广泛性,因为这些应当是海洋强国的基础,不是以经济或军事或科技等作为代表性的指标,这些只是现象,不是根本。
海洋强国最本质的东西应该是国民性问题。国民性问题包括,海洋观念、海权理论、海洋战略等,这是基于国情的本质。海洋心理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永固基础。所以,海洋强国不仅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诸多问题,要辩证地看。
(采访/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