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Sea power)是什么?在这个概念的创造者、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而“海权时代”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大致可指海上力量引领全球文明变迁的时期。它的“第一声啼哭”,要比明初郑和下西洋晚半个多世纪,后人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前后持续两个世纪之久。
马汉所处的那个年代,从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谓海权时代的兴盛期。之后,大英帝国衰落留出的国际空间,正好被美国的崛起填补,海权时代得以延续并再現高潮。
刚刚“起锚”的新海权时代,是以中国这个“海陆和合型大国”全方位转向海洋为标志的。它谙合“马汉逻辑”的实质—因海洋而贯通全球市场,同时区别于强调武力控制海洋的“马汉语法”。
换言之,在价值内核上,新海权时代与过去500多年的海权探索一脉相承;而在外在表征上,它体现了中国融合海陆空各权,且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尝试。
2017年是航母诞生100周年。若以传统海权思维看,中国现有的“双航母”只是蹒跚学步的后来者,与刚进行海试的美国新一代福特级航母相距甚远;但用新海权思维看,陆基“超视距反舰”力量构成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均衡器,破除了美国航母所向披靡的神话,支撑着中国航母无后顾之忧的远海行动,达到了非对称博弈的自如境界。
与新海权时代相适应,美国在应对中国海上崛起时,既强调陆海空天及网络“全域介入”,也会对中国健康的“海洋转型”持开放心态,甚至乐见中国更频繁的远海行动,包括使用航母执行非对抗性任务。
事实上,新海权时代的中美两强之间,可以实现海上利益统筹兼顾、软硬实力错位发展。
中国强大海权的基础在于海外贸易。虽然2016年美国商品贸易总额时隔3年反超中国,但中国在东半球的贸易优势无可撼动。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近2/3都有中国的投资。而在全球前十大港口运营商中,中国企业经手的集装箱数量占总量的近四成。
中国基于海外“港口链”形成的商业海权,因其“润物细无声”且造福当地,即使掌控全球重要海峡水道的美国也要礼让三分。中国利益实体在海外的广泛存在,也会加深与美国军事海权的合作。
一个更加包容、普惠的新海权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策划|南风窗编辑部 统筹|谢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