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临安

2011-11-03 07:36:50朱群丽方学锋钱霞芳
观察与思考 2011年6期
关键词:临安市临安美丽乡村

■观察记者 朱群丽/方学锋 钱霞芳(特约)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临安

■观察记者 朱群丽/方学锋 钱霞芳(特约)

“农业学大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响彻全国的一句口号。当时,去山西大寨参观学习的人非常多,如过江之鲫,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改革的标兵如雨后春笋,可去的地方也多了,比如去蛇口学习“特区精神”、去广州了解“深圳速度”,去浦东学习经济区的开发,去义乌参观市场的兴建……

直到今天,我们站在高楼林立的大厦间,看车水马龙如潮奔涌;生活节奏步履匆匆;工作压力重如凝山;多数人心中,就有了对宁静的渴望,对绿色的向往,有的还有退休之后归老林泉的心情正是在这种心态下,杭州临安市的新农村建设一枝独秀,异军突起,在2010年9月26日浙江省美丽乡村座谈会上,临安被肯定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为了众人学习参观的新目标。记者在临安采访之时,亲眼所见,一批批外地干部群众络绎而来,虽不如当年学大寨时那么人潮涌动,但隐约之间也小有规模。

那么,临安的新农村建设具体有些什么特色,能引得众人趋之若鹜呢?

三期美家园 十年磨一剑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余杭区,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西接安徽,北靠安吉。土地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18个镇(街道),人口51.03万。

临安是首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拥有“国家级生态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等称号,临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76.5%。境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数十处名胜景点。

临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对此,临安市委书记邵毅解释说:“‘绿色家园’是指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态家园、和谐家园,‘富丽山村’指的是农民生活富裕、人居环境优美、村民和谐相处。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是立足于临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但又高于村庄整治的一个目标”。

据临安市农办主任方锐根介绍,“自2003年以来,临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村庄整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涌现了一批‘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小康示范村。到2010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共创建生态、旅游和文化等特色村94个、省级和杭州市级小康示范村33个、重点整治村(原行政村)整治面达到了72.3%。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先进单位”。

“然而,临安并没有止步于成绩和荣誉之前”,方主任说,“2009年,为了让临安百姓过上更富品质的生活,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临安市委市政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邀请了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院共同打造‘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整体规划”。

“这个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十分注重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进行了‘五上五下’的论证修改,还通过召开专题会、听取镇村意见、上网公开征求意见、创建村张贴公示等形式,与临安干部群众直接互动,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完善定稿方案,使这个规划兼备针对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2010年,《临安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整体规划》正式启动运行。

其规划目标是临安特色、浙江率先、全国领先、国际影响;规划时间为2010年—2019年,共计十年;

共分三期:

一期自2010年-2011年,为“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年。两年时间里,精编蓝图,创建30个精品示范村和特色示范村(2010年完成10个,2011年完成20个),并在全市初步树立“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建设品牌。二期自2012年-2016年,为“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年。五年间,每年创建30个精品、特色村,进一步扩大“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品牌的影响力,确立临安新农村建设在杭州、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三期自2017年-2019年为“完善提升、健全机制”年。重点开展配套连接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创建任务。完善建前、建中、建后督查机制和跟踪复评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规划布局为一轴三纵五区。其中“一轴”指的是横贯临安的杭徽高速沿线;“三纵”指的是长西线至14省道、16省道、18省道至昌文线沿线;“五区”就是青山湖、太湖源、天目山、清凉峰、大明山五大景区。

规划特色:坚持山区农村特色,突出五个注重,即注重对传统村落的改造,注重对生态村落的提升,注重对集镇村落的整治,注重对文化村落的培育,注重对旅游村落的规范。全力彰显出临安“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特色与魅力。

规划目标在于逐步把临安农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风民风和谐、产业模式多样、社会保障健全、乡土文化深厚、农民生活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村美、家富、社兴、人和”的建设目标。

青山白水涧 天目太湖源

规划制定出来了,那么临安市又是如何操作的,怎样入手的呢?

临安市农办郁东升副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临安市的具体做法,那就是“按照‘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完善提升’的思路,争创精品村,鼓励特色村,实现整治村全覆盖,通过建设绿色新环境、绿色新产业、绿色新社区、绿色新文化等四大工程为抓手,早日实现规划目标”。

怎样划分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呢?

郁主任打了个很生动的比方,“就像体操比赛中的项目,精品村对应的是全能冠军;而特色村,对应就是单项冠军,比如鞍马、吊环这些单项,而且我们也把特色村分了四大类别,分别是生态特色村、产业特色村、文化特色村、农家乐特色村。整治村,按照浙江省村庄整治的规划,2012年是“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二阶段的收官之年,大多数的村要能覆盖到,杭州市的目标是走在全省前列,临安也一样,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全方位覆盖,临安所有的村庄和百姓,都能享受到惠农政策和村庄整治的补助补贴”。

至于四大工程,郁副主任介绍说,第一个,打造绿色新环境工程,对应着“村美”这个目标。为了第一年的创建工作成效,临安市把绿色新环境当做2010年的工作重点,并设计了“拆房运动”、“围墙革命”和“绿色行动”三大工作载体。12个创建村共拆除三房(危房、旧房、附房)630余幢,有效解决了“建新不拆旧”的难题;同时,建立通透式围墙1万多米,整治竹园、菜园3000多米,全面提升了村庄环境质量。

第二个是实施绿色新产业工程,对应着“家富”这一目标。首批创建村共实施了竹、山核桃、香榧、杨桐(柃木)、茶叶、石斑鱼等农业产业项目100多个,开展了农家乐特色村、农业产业特色村等重点建设项目;这里面包括青山湖街道研里村着力培育的盆景产业,打造“盆景之村”;龙岗镇桃花溪村依托高山蔬菜产业,举办高山蔬菜采摘节;湍口镇二联村打造石斑鱼繁育基地和红豆杉苗木基地等等;可以说,临安正在逐步形成农民多元、持续、稳定增收的新格局。

第三是建设绿色新社区工程,对应的是“社兴”这一目标。临安市农村卫生服务室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首批创建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百姓档案,就是集全市农户基本信息、需求信息和党员干部办事信息的档案材料建设,已经完成并实现了行政村覆盖。

第四是培育绿色新文化工程,对应着“人和”这一目标。临安市开展了一个“文明乡风进万家”的活动,组建并有效地发挥了“和事佬”调解队、“山里人”文艺队、“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首批创建村中,上田村组织了一支国术队,钱王铺村组织了一支钱王歌舞合唱队,天目村举办了游客村民同乐晚会,南庄村举办了秋收庆典,闽坞村举办了文艺晚会,桃花溪村办了一个蔬菜采摘节,这些队伍和庆典、晚会,都将成为临安的民俗文化品牌。大大提高了农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

听了介绍,我们的眼前,很真切,很精细地就浮现出一幅临安农民平日里安居乐业,庆典时笑口常开的画面。

轻雾起深山 路在白云间

临安“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在结合了本地山乡特色的基础上,还做出了以下五个创新。

创新举措一:项目整合管理机制。规定市级相关部门的年度涉农项目,必须优先安排精品村、特色村等创建村的对应实施项目。

据郁东升介绍,这项创新所整合的资金远远超过了财政直接下拨的数额,“去年,12个创建村,共得到财政专项支持2000多万,而项目整合则高达3700多万”。

创新举措二:资金运作机制。为解决创建村前期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支持各乡镇街道组建一个“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

2010年,临安市的於潜、天目山、板桥、岛石等镇相继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取得银行贷款430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创建项目的实施启动。郁副主任说:“这个创新里面,我们也有一整套机制来约束创建村,比如说,你必须是专项奖补资金的定点村,而且你的贷款额不能超过奖补资金的80%,所以村里不会负债。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整套体系来监控新农村建设公司的资金流向”。

创新举措三:考核竞争机制。精品村、特色村的创建数按多于当年创建任务数的20%确定,年末考核实行末尾淘汰制;也就是说在年初确定候选目标的时候,精品村和特色村各有6个,但最终能够获得称号只有5个。郁副主任笑称,这是“好中选优”。

创新举措四:财政奖补机制。对经考核验收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以奖代补,按村人口规模发放;不足1000人的村按1000人算,这个是照顾山区村庄人口比较少的特点,总起来说,就是精品村人均1500元,最高不超过350万元。特色村人均500元,最高不超过100万。整治村按照30万/村发放。所在街道按照一、二、三类的标准,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

创新举措五: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市领导联系和部门结对制度,在创建过程中,市领导牵头,带领结对部门,深入联系村,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实地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从临安的创新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出,临安是举全市之力,建绿色家园,创富丽山村,正如“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的颁奖词所说那样,“不断探索践行山区绿色发展模式,在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道路上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顺便说一句,2010年的这个奖颁给了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当然,我们认为,这个奖不仅仅是颁给邵毅书记一个人的奖,而是颁给临安全体干部群众的奖。

附录:临安首批精品村、特色村名单

1.古树深川 和美研里—青山湖街道研里村

研里村四面环山,竹拥翠揽,村中有42棵银杏、枫杨古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自参与创建村建设以来,老村面貌虽日新月异,但不减古韵遗风,令人称奇。

2.茶香竹海 文武上田—板桥镇上田村

刘氏文化、钱氏武术,书香国术,并称文武;村郊1000余亩茶山,3000余亩竹林,谓之茶香竹海。

3.董昌故里 水墨南庄—太湖源镇南庄村

董昌,大越罗平国皇帝,杭州人很熟悉的钱缏一度就是他手下。今日南庄,有鼓乐队一支,名叫“董昌鼓霸”。南庄村还有一个书画培训基地,已连续开班19年,水墨传承也算渊源。

4.活力乡村 和谐昔口—於潜镇昔口村

昔口村不仅仅是临安“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精品村,还是杭州市“一绕六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杭州市的“文明村”、“园林绿化村”一斑可见村两委与村民的积极活力。

5.富美农家 休闲闽坞—天目山镇闽坞村

树木成荫,闹中取静;闽坞村沿公路两侧渐次伸展,别墅小楼、星罗棋布;是临安山区少有的富裕精品村。6.世外桃源白水涧—青山湖街道白水涧村

白水涧村地处白水涧旅游风景区之内,景色秀丽,如在画中;素有“江南香格里拉,人间世外桃源”的美誉。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以农家乐产业为主打,特色明显,成绩斐然。

7.大树王国 天目人家—天目山镇天目村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南麓的天目村,古树环绕,景幽色深;农家乐、竹笋、农特产品销售已成该村主打产业。8.碧溪鱼影谢家桥——太阳镇谢家桥村

碧溪穿村而过,远山四围环绕,临安特产山核桃的主要产地;谢家桥村还是浙江省的“全面小康示范村”、“园林绿化村”、“卫生先进村”、“文明村”。宜居宜业,特色显著。

9.红豆相思 醉忆二联—湍口镇二联村

鸡鸣三县,二溪汇联;二联村内水网环绕,溪流叮咚;利用水网资源,新近开发的石斑鱼繁育基地,更是为该村产业发展创出了良好势头。

10.十里生态桃花溪—龙岗镇桃花溪村

桃花溪村地处国家级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位置,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栖息地。特色山地农业和乡村休闲产业“两轮驱动”,2010年,桃花溪村举办的高山蔬菜采摘节,已成为该村特色产业的标志。

猜你喜欢
临安市临安美丽乡村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5:42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大众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 08:00:04
烦人的小喇叭
常山县天马一小
临安市:创新建设科技产业集聚区
杭州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5: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