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相关产品开发*

2011-11-02 06:58彭琬琰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纪念品旅游者长沙

彭琬琰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260)

长沙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相关产品开发*

彭琬琰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260)

长沙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文化旅游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而其中大量的有形和无形历史资源却被长期搁置和忽略。在长沙文化旅游的相关产品开发中应该挖掘、整合并使用这些历史资源,一方面取其精华,通过系统的设计转化为旅游价值,促进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在开发旅游相关产品的同时兼顾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最终达到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与文化保护的双重目的。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历史资源;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世界旅游组织以及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旅游研究学者Bachleitne则认为:文化旅游将观察者带进过去的文化之中,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当前[1]。在欧洲,文化遗产是其旅游业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65%是进行文化旅游。而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文化旅游也将成为城市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旅游专注于城市历史的相关资源开发也是应有之义。历史资源不能直接等同于旅游资源,在挖掘历史资源时,要考察旅游者作为主体的消费需求与倾向,其对历史资源的体验深度的期望等等要素;不同于历史研究所要求严格的真实性,文化旅游在整合历史资源时具有一定可塑造性,它完全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消费者的体验期望进行再创造[2]。同时,历史文化的发掘和深入研究,会极大地促进旅游文化的丰富和提升,从而加深旅游项目的文化底蕴,加大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体验深度,扩大旅游项目的影响和吸引力。

一 长沙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长沙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文字可考历史的城市,其城市中心历经数千年而几乎没有发生转移,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中都是极为少见的。长沙历史文化资源除了以有形资源形式存在的历史遗址和大量出土文物外,还有以无形资源形式存在的长沙城市数千年发展变化的历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地名和街名、历代历史名人特别是近现代名人在长沙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活动。

“文夕大火”毁灭性的破坏、城市的现代化和“旧城改造”等,使长沙古城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已经不多。目前,长沙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主要有天心阁、岳麓书院、马王堆文物、贾谊故居、开福寺等。这些历史文化的精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发展长沙城市旅游事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资源的开发已属“高密度”。长沙文化旅游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尴尬的状况。

(一)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开发深度存在不足

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文物、爱晚亭等都是中外游客在长沙的首选景点。这些景点具有颇高的历史价值、文化品位以及受到中外游客认同的观赏性,因此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然而,这也导致了这些景点的粗放式经营。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其文化内涵厚重,而这是一般的旅客很难直观感受的。目前岳麓书院内仅有一些文字说明,供游客了解书院的历史和价值,形式单一,更谈不上生动,很难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往往游客满怀期望来到岳麓书院,游览后对书院文化,特别是对湖湘文化仍了解甚少,文化体验严重不足。湖南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文物驰名中外,中外游客慕名而来,都想一睹风采。但由于其历史悠久,且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知识,一般的旅游者很难理解文物的价值。馆内的讲解和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只让旅游者一知半解,甚至觉得索然无味[3]。由于旅游产品经营者不注重在文化旅游体验深度上的开发,而只注重不同旅游资源量上的捆绑销售,因此长沙旅游所吸引的旅游者大多为观光文化旅游者,或随意型文化旅游者,他们在旅游地停留时间短暂,多是走马观花,对长沙历史文化资源的体验多浮于表面。

(二) 缺少针对文化旅游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针对长沙的旅游业发展,政府和民间相继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建设与保护,但针对文化旅游的相关产品却缺乏系统性的开发。

以文化旅游纪念品为例,现在长沙旅游纪念品主要是民间工艺品,如浏阳的菊花石、烟花鞭炮、铜官陶器、湘绣、浏阳红木、麓山红枫叶、捞刀河刀剪;或长沙特产食品:高桥银峰茶、宁乡沩山毛尖茶、浏阳豆豉、浏阳黑山羊、长沙法饼、浏阳茴饼、麻辣子鸡、火宫殿臭豆腐、糖油粑粑、乔饼等。除这些传统特产,针对长沙人文特色以及各景区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尤其在设计、包装、销售上,没有得到相应重视。突出表现在缺乏纪念品品牌,景区旅游纪念品普遍雷同,没有地方特色。如一些著名的景区都卖干鱼、茶叶之类的产品,让人感觉处处雷同。还有很多文化景区从批发市场购进一些与景区定位毫不相干的纪念品,如小风车、小玩具、化妆面具之类在景区兜售。这种在文化旅游相关产品销售上缺乏文化敏感性的现状,不仅无助于促进景区消费,而且可能损害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三) 对长沙历史资源挖掘不够,诸多重要的近代历史资源被闲置

长沙除了丰富的古代文物资源,长沙城近代历史风云也一直是当代学界、媒体等多方关注的焦点。但除了作为红色旅游线路进行开发的刘少奇故居、杨开慧故居、第一师范、新民学会旧址等旅游景点外,大量的历史事件的旅游开发价值因缺乏实体性遗址而被忽略和闲置。以华兴会建立为例,1903年,黄兴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办了两桌酒席,邀请陈天华、宋教仁、刘揆一等二十多个革命同志聚会,商量成立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保甲巷彭渊恂家这一见证华兴会成立的重要历史遗址于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之后亦无重建,如今地址何在,即使是本地的居民,也完全不知其然,百年前那段于民族于国家的大事件到今天在闹市中了无一丝痕迹。再如湖南维新运动中的时务学堂,曾被誉为影响了“半部中国近代史”,其旧址在今长沙市开福区三贵街一个名叫“天倪堂”的私宅内。尽管政府在此新建了“时务学堂碑坊”,但其旧址无从恢复,更无法接待游客。很多本地人甚至媒体还想当然地把岳麓书院内的“时务轩”当成了时务学堂的旧址。即使那些建筑侥幸尚存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比如今省总工会院内的那幢民国老建筑,便曾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而在这“党部”外边的紫东园,便是黄兴和继母易自易等亲人曾居住过的地方。这些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名人故居所在地的考据与相关资源整合,在长沙的城市建设以及旅游开发中均有缺失,不能不说是城市人文历史教育以及文化旅游市场的巨大损失。

二 长沙文化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策略

(一) 故事性促进文化深度体验

在文化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角色,置身于一个具有“导泻效应”的场景中,他们可以无所顾及地游戏,甚至“表演”,宣泄自己平时克制的感情,进入一个带有戏剧舞台和幻想色彩的生活世界[4]。要让现有的旅游者拉长在旅游目的地的停滞时间,加大其对目的地各方面的消费,就必须在旅游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加入故事性的元素,以吸引旅游者在旅游信息的接收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深化文化旅游的体验深度。具体做法是:围绕目的地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来编织故事,配合相关资产注入某种意义,使其鲜活起来,并具有相关性。故事性所带来的愉快体验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学习机会,并能将散置的旅游点状资源整合为有机的旅游路线。

(二) 拓宽旅游纪念品消费市场,深化旅游纪念品文化开发层次

在国内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中,表层开发,即通过提炼本土具代表性的资源,如建筑或文物的外观视觉要素,融入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中的方式已经广为使用,如西安缩小的铜车马模型。表层开发能让旅游纪念品带有纪念地的符号,以满足纪念品开发的纪念性需求。但是却极少考虑旅游者文化体验深度上所需求的故事性。如何在满足旅游纪念品地域性和纪念性的同时,整合长沙历史文化资源以迎合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消费需求,亦是旅游纪念品在使用历史元素开发的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

(三) 挖掘开发长沙历史无形资源

历史资源以及历史事件的产物,能够将人推向过去的生活状态,由于文夕大火以及城市的建设发展,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地面历史有形资产与同类城市相比并不出众,历史重大事件的遗址更是廖廖无几。而相关的历史无形资源也因此被长期忽略。长沙的历史无形资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延续近2000余年的长沙城的城市变迁,长沙城市格局跨越千年历史经过长期演化其城市中心始终没有偏移。长沙的地名街名,极富故事性和历史人文色彩,也能够清楚地印证老长沙的变迁。这种古老城市的数千年变迁史本身就是长沙不可多得的无形资源,如何将这种无形资源变为有形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城市经营者和旅游开发者应该认真考虑的。第二,老长沙的民生百态,那些老长沙作为城市记忆的市井民生百态,如小钵子甜酒、酱油担子、补锅担子等等街巷叫卖的小贩身影如今也多只在黄兴路步行街上化为静止的铜像以供游人赏玩。如何让这些代表老长沙的市井生活通过开发具有活性,是文化旅游相关产品开发中的一个开发方向。第三,长沙可考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活动足迹等历史资源,尤以长沙近代史为甚。相对于当前重点开发的红色旅游,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长沙留下了许多人物传奇,在文化旅游开发上基本空白。而随着文化旅游开发的逐步展开,旅游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台海关系缓和等诸多因素,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便势在必行。

将无形历史资源转化为具有精神性或世俗意义的元素带入旅游相关产品进行开发,其历史的重大影响以及其带给人们动人心魄的印象不光能激发文化旅游的消费,而且在民族精神、文化符号以及民族身份的认同等方面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三 长沙文化旅游相关产品开发设想及案例分析

为提升长沙城市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与消费质量而进行的相关产品开发可以在旅游故事性体验、旅游纪念品开发和挖掘长沙历史无形资源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考察与探索。笔者针对长沙大量历史无形资源的开发空缺,提出了“文化旅游虚拟系统”开发的设想,并就此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开发文化旅游,如何利用被毁历史建筑及城市文脉痕迹以及趋于灭绝的老城民生情景,在近年国内旅游的怀旧潮流中也有广泛的讨论。在古城被毁遗址方面,国内有一种思路是复原性开发,根据历史记载资料进行建筑的原地重建。这种开发有很多弊端和局限:其一是建设过程中不尊重原始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篡改,很难达到历史资源所传达的真实信息的要求,从而让游人对其旅游消费价值产生怀疑;其二是重建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市政建设上与城市现代生活难免发生冲突。而将长沙城毁于一旦的文夕大火迄今已七十余年,改革开放后飞速的城市发展更使长沙老城格局逐渐模糊虚化,在长沙城市中心原地复原出老长沙建筑群落的构想显然不切实际。

而在历史民生情景方面,一种做法是现在风靡全国的步行街的再现方式,即铜铸的情景雕塑。但雕塑这一静态模型相对于原型的民间传统市井,其信息传达上毕竟略显单薄。诸如市井特色的吆喝声,以及各色买卖的具体章程靠一尊雕塑是无法囊括的。而在广州等地,当地文化保护部门聘用人员在闹市进行传统商业的表演性买卖,如公鸡榄的表演性兜售。这种展示方式显然要比雕塑更具备活性,也蕴含相当丰富的信息量。但这种表演形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市井买卖,如补锅这一架势颇大又十分要求手艺功夫的买卖担子,要在如今的闹市中心进行日常表演并不具操作性。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虚拟世界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虚拟产品在专注人性服务开发的同时,也日渐开始关注人文。比起实体历史复原的开发建设,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城市复原性质的模型建设和相关民生表演其实也更能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更符合当下低碳环保的开发思潮。

笔者所构思和设计的名为“时光”的城市历史再现服务虚拟系统,是针对城市旅游与城市教育而模拟的一套旅游虚拟服务系统。这一系统运用虚拟技术复原城市历史面貌;通过手机和街市的装置,接收城市的历史印象,通过历史事件、城区历史建筑、旧日的平民生活再现,让人们了解所在城市的起源、成长、变化,为现代都市同质化的今天寻找到不同过往的城市亮点。

整套虚拟服务建立在城市历史复原的数据库的基础上:

首先,相关部门针对城市历史面貌以及市井民生通过考古研究、档案记载、老照片分析、民间调研等途径进行系统性的考察研究。首期历史复原时代分别以西汉、清末民初和20世纪70年代为蓝本诠释长沙城市的古代、近代和当代。

然后,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历史城市三维模型制作。在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将多纬度考察历史事件始末,聘请特型演员对当时事件进行模仿表演并用3D技术进行拍摄,然后将相关影像资料通过电脑技术整合进入所在时代所在地的城市模型,如拍摄华兴会建立的影像资料通过制作融入坡子街保甲巷彭渊恂家所在的晚清城市模型。在城市传统市井民生方面,通过探访民间老艺人进行拍摄记录;而已经绝迹但极富地域文化价值的民间手艺或商业活动,将通过考察资料对其生意流程进行模仿性表演拍摄,而影音资料也同样整合进历史城市模型中。

将以上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合得出的历史复原数据库(图1),再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可供旅游者消费的网络信息。这些相关信息将以“时光宝盒”手机历史再现体验和“前世镜声”历史再现装置两种体验模式在旅游者面前进行呈现。

“月光宝盒”手机历史再现体验:用户可使用手机GPRS通过定位在数据库中检索并提取相关体验信息,再经设置在闹市的WIFI网络消费接收相关数据。这样旅游者就能置身现代都市却用手机捕捉所在地历史上曾经的旧城风貌,并通过捕捉技术将真人与3D虚拟图像合成照片。而在手机界面上,也将呈现出不同时代代表性的人和事,以引导旅游者对城市历史上不同时代进行体验性消费。

“前世镜声”历史再现装置(图2):作为城市公共装置安装于闹市或历史事件遗址,通过玻璃投影和音像还原展示城市的历史面貌,具有情景体验、历史教育等多重功能。而这种民生情景的投影再现,不光较现有的旧景铜塑有更强的活性,在感官上也包含影像、声音等多维度的体验。

图1 历史复原数据库及“月光宝盒”手机历史再现体验

图2 “前世镜声”历史再现装置

值得说明的是,不同于传统的旅游纪念品,系统性的旅游体验相关产品应建立在旅游部门与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任何私营性质的部门不足以覆盖城市历史文脉的研究与再现。大众旅游吸引物,可以寻求为旅游者提供一种以娱乐为导向或以寓教于娱乐为导向的体验,从而有意识的为旅游者提供一种更为前沿但仍有意义的经历。在这种状态下,旅游经济的必要性和文化遗产的管理理想都得到了重视[5]。

[1][5][加]Bob Mckercher,[澳]Hilary du Cros.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朱路平,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幸福.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5,(1).

[4]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校:陈婷)

F592.7

A

1008-4681(2011)01-0015-03

2010-12-05

彭琬琰(1985-),女,湖南长沙人,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纪念品旅游者长沙
旅行纪念品的错觉
长沙之旅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我眼中的长沙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科比告别赛 纪念品热卖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