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石门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亮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石门县的第三产业虽有发展,却因环境不优、结构不优、投入不足等原因而滞后,因此,需高度重视石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农村服务业,同时还需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
第三产业;石门县;发展对策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全球范围来看,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的主体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上升到60%以上,其中主要发达国家已超过70%。2009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7%,湖南省达到40.8%[1]。加快发展石门县第三产业,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石门县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
近年来,随着石门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门县第三产业也是迅速发展,总量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9.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7.1亿元;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也由2005年的3.0个百分点增加到2009年的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31.0∶34.5∶34.5调整为2009年的29.2∶34.9∶35.9,在“十一五”期间,石门县的结构调整逐步优化,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都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一) 总量不断扩大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55.763.669.476.7103.2第一产业增加值17.318.322.220.230.12第二产业增加值19.223.422.528.236.02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1.924.728.337.06三次产业比重31.0∶34.5∶34.528.8∶36.8∶34.432.0∶32.4∶3国民生产总值5.626.3∶36.8∶36.929.2∶34.9∶35.9
(二) 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2009年石门县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三大传统行业实现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9.5%;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0.3%[2]。目前仍然是石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 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石门县在传统的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新兴行业也是不断涌现,旅游、房地产、咨询服务、广告、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各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全社会从业人员就业结构由2005年的65.3∶21.5∶13.2变为2009年的54.4∶23.1∶22.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1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9.3个百分点。
(一) 发展仍然滞后。2009年,石门县第三产业虽实现增加值37.1亿,但在全市九个区县(市)仅占第7位;一、二、三产业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但第三产业增速缓慢;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来看,石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9%,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4.9个百分点[2]。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县经济发展速度。2009年,石门县经济发展速度为15.2%,第三产业为12.4%[2],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没有跟上经济总体发展步伐,影响了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 发展环境不优。这已成为制约石门县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大瓶颈。硬环境,石门县境内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几条主要省道和县道如S303、X021道路也损毁严重,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石门县旅游产业一度低迷,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软环境,如第三产业的服务质量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餐饮、住宿、客运出租、休闲娱乐等行业价高质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石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 内部结构不优。石门县第三产业中各个行业发展速度不均,结构不优。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体的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超过42%,金融业仅占4.3%,房地产业仅占11.4%,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要求。
(四) 投入明显不足。石门县由于缺少重大项目投入和支撑,导致第三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严重影响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如2009年石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7.3亿元,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为36.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就达到了25.2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69%以上,而第三产业投资仅为11.3亿元,仅占城镇以上投资31%[2]。第三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的特点。
(一) 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充分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将其发展摆到石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合理的位置,认真研究、制定扶持其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安排资金、争取国投、立项、贷款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二是编制好第三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三是加强协调,强化服务,全力推动第三产业项目的实施。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策划生成一批服务业建设项目,调整提高服务业项目占县重点项目的比重。四是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舆论环境,消除阻碍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二)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开展仓储、配送、商贸、信息和综合服务,为大型商业、连锁超市和生产企业提供综合物流配送服务。充分发挥我县区位、资源优势,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东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搞好城区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多功能、多层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市场体系。依托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整合政府、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标准,逐步建设和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开放式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
(三) 提升商贸流通业。运用现代新型业态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按照便民利民原则,进一步完善商贸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结合石门县资源特点,积极培养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实现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产业。大力培育一批商贸流通服务业明星企业,充分发挥明星企业示范带头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名品、名店、名企。
(四) 大力发展旅游业。石门县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基础好,但旅游资源还需要分区整合,旅游产品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形成特色。与之配合的住宿、餐饮、娱乐、休闲要抓好行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康七大要素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上下连接,形成石门旅游发展的黄金轴。积极推进“251”工程,将壶瓶山、皂角湖、夹山寺三个风景区作为重点,加快创牌升级步伐,加快旅游产品建设,加速旅游商品开发步伐,充分整合部门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成果,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挖掘石门厚重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把石门打造成以生态疗养度假为主要特色的精品旅游区,成为华中旅游线路的重要一环。
(五) 改造提升餐饮业。围绕打造城市餐饮名片,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深入挖掘石门餐饮文化,发挥传统餐饮优势,积极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做大做强餐饮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品牌意识,营造文化氛围,着重打造具有土家族风味的石门地方特色餐饮。继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积极引进外地风味菜肴、名店落户石门。
(六) 稳步推进房地产业。稳步推进石门县房地产健康发展,鼓励居民适度消费,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正确引导房地产发展,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严格控制大户型、低密度高档住宅及商业用房开发建设,形成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七) 加快发展金融业。以健全金融机构、做大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改善金融环境为重点,加快金融业发展。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农村信用社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产权制度,实行绩效挂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信用安全体系,努力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吸引境内外保险机构进驻石门县,培育和发展各类保险经纪代理公司和评估机构,不断调整优化险种结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险服务体系,提高保险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八)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石门县农村服务业,通过建立农村服务流通网络,努力为农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一是以“新农村交通建设”和“家电下乡”为载体,形成以仓储物流中心为枢纽,以乡镇超市为重点,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二是充分发挥农科部门科技网络的平台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三农”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做好农产品转化增值服务。以品牌培育、产业对接、市场接轨等服务形式,树立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品牌,专业市场品牌,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四是大力改善农村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九) 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工商、税务、交通、物价、商务、环保、审计、技术监督和司法等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注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等整体素质,劳动部门每年要分期分批大量组织各类专业培训,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1]匡浩堂,张雍雍,伍春阳.2009年湖南服务业发展报告[EB/ OL].http://www.stt68.com/uyt9/html/?4761.html,2010-06-11.
[2]2005-2009年石门县统计公报[EB/OL].石门统计信息网,http://www.smtj.cn/.
(责任编校:谭纬纬)
F127
A
1008-4681(2011)01-0025-02
2010-09-05
张亮(1978-),男,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石门县发展改革物价局综合计划股股长。研究方向:公共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