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传友
(皖西学院 文化艺术中心,安徽 六安237012)
皖西地区庙会的文化考察
关传友
(皖西学院 文化艺术中心,安徽 六安237012)
庙会是民众为祈求、酬报神灵而周期性举办的宗教集会。皖西地区的庙会主要有佛教类、道教类、行业神类和其它类四种。本区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娱乐赛神和物资交流,具有祈求子嗣的生殖崇拜、祈望超生的灵魂崇拜和祛灾求吉的神灵崇拜信仰功能,以及文化娱乐、经济贸易和社会救济的功能。
皖西地区;庙会;类型;功能。
“庙会”也称“庙市”,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是中国传统的集市形式之一,至今仍长盛不衰。皖西地区历史上庙会活动极为频繁,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庙会源自于寺庙的宗教活动。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时洛阳的寺庙已有庙会的兴起,唐代随寺庙定期的宗教活动形成了定期的交易集市。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也说:“每遇神圣诞日,诸行市户,俱有会迎献不一。如府第内官,以马为社 ……有内官府第以精巧雕镂筠笼,养畜奇异飞禽迎献者,谓为可观。”[1]明清时期随民间大规模的造神活动,出现了许多地方性神袛的庙宇,产生了许多种类的庙会形式,如火神庙会、城隍庙会、娘娘庙会等。庙会定期举行宗教仪式和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展示地方民间文艺的新内容,体现出民间大众的精神生活。皖西地区庙会兴起的原因十分复杂,或因寺庙庆节,民庶多往;或因伽蓝斋会,士女多往;或因寺游兴起,伎艺杂陈。凡此种种,难以概论。
皖西地区庙会大致可分成四类,一是佛教类庙会,二是道教类庙会,三是行业神类庙会,四是其它类庙会,这里分而述之。
1、佛教类庙会:皖西地区的佛教,大约于汉代时就传入境内。裕安区徐集的观音寺,金安区东河口的白云庵,金寨县槐树湾的兴教寺、地藏寺、西枫寺、张畈的大兴寺、响洪甸库区的静慈庵,六安城区的文圣寺,都始建于汉代。晋代六安建有埠塔寺,寿县建有石涧寺,前秦高僧鸠摩罗什的先师毗摩罗曾居于此庙,重校《十诵律》经书。梁代金寨建有水晶庵,隋代霍邱建有万寿南寺。唐代兴建的有六安城区观音寺、金安区双河镇昭庆寺、金寨县境古碑冲响山寺、霍山县境白云庵、寿县城内报恩寺,它们都是当时影响较大的寺庙。宋元明清时期,皖西境内先后兴建和重建寺庙近千座。清嘉庆《舒城县志》载,舒城县唐、宋、元、明时期陆续兴建的较大寺庵有观音寺、龙泉寺、净梵寺、航城寺(又名慈航寺、航埠寺)、三石寺、西伏虎寺、南伏虎寺、九井寺、沙桥寺、旌忠寺、春秋寺、衍庆寺、真如寺、香社寺、春秋庵、翠峰庵、东衖庵、泊水庵、上方庵、观音庵等。至清光绪四年(1878年),全县仅存寺庵10座。清末重建修复,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县有寺庵185座,分布于东乡31座、南乡54座、西乡93座、北乡6座、县城1座[2]。新编《六安县志》记载,北魏时在六安苏家埠兴建了黄莲寺(原名古林禅院),唐代六安城乡建了25座寺庙,宋代兴建了15座寺庙,元代兴建了8座,明代共兴建了150座,清代兴建了30座,民国时还兴建了3座寺庙。到民国元年(1912年),六安境内有历代寺庙759座。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境内寺庙只剩下379座。据现有资料作不完全统计,仅张店、苏家埠和丁集就有寺庙198座,其中有庵87个、寺71个、庙33个、堂3个、阁1个、院1个[3](P641)。庙会是节日性的佛事活动形式,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一弥勒圣诞日(一说正月十五),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圣诞、出家、成道佛日,七月三十日地藏王圣诞等。每到这些会期,各个寺庵都要烧香、唱戏,僧人、居士、香客和信徒趋往参加。民国初年,舒城县龙泉寺招僧放戒,曾在此聚集四五百和尚受戒;民国三十五年,有七百余僧在此受戒。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为香会期,人们在这天成群结队到寺庙烧香、拜佛、求祈、还愿。“观世音菩萨”,民间通常称为“观音老母”或“观音娘娘”,是佛教诸神在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神。农历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圣诞,明万历《六安州志》有“作浴佛会,蒸乌饭以相馈食”的记载。
佛教类庙会一般称香会,香会烧香有烧“架香”和“散香”两种形式。所谓“架香”就是有组织烧香,通常由一个香头进行调查登记,区分出是烧肉香(为父亲有病许下心愿的)、板凳香(妻儿有病许下心愿的)、靶子香(自身有病许下心愿的)者,组织起来名为“一架”。烧肉香者,上身衣服全脱光,坦肉露胸,只穿一条单裤,腰际、前胸、两只胳膊,用铜丝做成S形钩子,一头钩在肉里,一头挂一串盘香,朝山时将香点燃,有两个人扶着,走到庙里。烧板凳香者,烧香者扮作妇女形象,头插一朵绒花,带一条小板凳,手拿一箍香,弯腰曲背,俯首屈膝,一步步挨到庙里。烧靶子香者,手里拿着做成靶子形的线香,身上背着个香袋,香袋上写“朝山进香”字样,同众人行走。这三种烧香者集中列队,在队前面,有一人扛着一根高约三丈的毛竹竿大旗,旗面上画王灵官像,扛旗人不断呼喊着声音长而哀怨的佛号。旗竿后面是一对吹鼓手、一班锣鼓,后面就是烧香者,总称为“香架”。每年的香会有十多架,每架的人数少有五六十人,多达一二百人,阵容极为庞大。烧架香全为男性,烧香期间都要吃素,以示虔诚[4](P150-151)。烧散香者,是每个烧香人大人小孩、男女不限,手拿盘香或线香均可。
2、道教类庙会:大约在汉晋时代,皖西地区就有道教的活动,但以明、清两代较盛。舒城县春秋山上的南岳庙(又名龙云寺)就是东汉后期所建。现可查考到的道观也都始建于明、清两代,“正一”、“全真”两个教派在皖西各地均有活动。道教的会期活动时间,根据所属教派及道观所供奉的神位而定。金寨县双河道观、六安城区东岳庙以供奉东岳大帝为主,便以东岳大帝的圣诞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期。金寨县的天兴观、六安城区的关帝庙,是属道教的庙观,主要供奉关圣帝君,遂以关羽的圣诞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庙会期。这天要在关帝庙(关王庙)做“关帝会”。与会者多为乡镇手工业者、商贩和其他平民,这天焚香燃烛,向刘备、关羽、张飞三塑像礼拜,塑像前还陈列寿糕、寿桃、寿面及三牲供品。六安城隍庙以农历四月初二为会期,城隍神是官方正式祭祀的神灵,是城市的守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叶集镇柏树庙是供奉东岳大帝的道教宫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方圆百里的近万名善男信女都来此庙祭祀烧香许愿,逐渐形成每年一次的柏树庙会。庙会这天,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烧香还愿、求签问卜、祭祀祖先、寻根问祖、求子挂红者络绎不绝。传称在这里烧香许愿十分灵验,心诚则灵,有求必应。在庙会上,集中了杂技、木偶戏、花鼓、猴戏等民间艺术和民间交易活动,成为豫皖二省边境的一个民俗活动集中地和民间土特产交易市场。寿县四顶山上“奶奶庙”,因祀“碧霞元君”,又称“碧霞元君庙”。此庙的香火极盛,会期是农历三月十五日。
3、行业神类庙会:各类行业都有本行的传说始祖,后人立庙祭祀,视为行业神的象征,久之形成庙会。如木、瓦工的祖师是鲁班,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都要在鲁班庙里举行“鲁班圣会”,祭拜鲁班神。农历四月初八日是篾业工匠的火星会期,纪念祭崇篾业祖师泰山,相传此日是篾业祖师的寿诞之日。六安苏家埠一带的篾匠们都集中到火星庙烧香磕头祭祖师,然后玩灯、唱戏三天。铁、锡、铜匠以太上君师为祖师,农历三月初九日在老君堂里做老君会,祭拜太上君师。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相传为“药王菩萨”的生日,皖西各地药店都到药王庙里做“药王会”。一般由大药店领头联合作会,在“药王”神像前摆各种供品,焚香点烛,正中还陈列上百种药材扎成的“百药亭”。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庙里来做会,都携带黄表纸、檀香到庙中焚烧。药王庙里崇奉的药神是扁鹊、孙思邈。皖西饮食和剃头业以“嫘祖”为祖师神,农历七月十三日是“嫘祖”生日,从业人员都到“嫘祖”庙做“嫘祖会”,崇祀“嫘祖”神。夏至节是“牛王”的生日,养牛户都要办酒筵,在牛王庙前祭祀牛王。祭完后,将各家酒筵集中一起,各养牛户主人和众放牛娃席地而坐,就地野餐。并送放牛娃草帽及大幅布巾。放牛娃吃饱喝足后,在山岗上挑一个大土墩插满绿树枝,系彩绳,周围堆上干柴草,以预祝丰收年的到来。相传农历九月九日是梅、葛二仙的诞辰,据说这二人取植物色素作染料,使人们的衣服色彩斑斓,被手工业染坊视为祖师。故每逢九月九日都要到缸神庙做祖师会,对着梅、葛二仙牌位,焚香叩拜。
4、其它类庙会:除以上的庙会形式外,皖西地区著名的庙会还有霍邱县马店镇西大山“大奶奶庙”会,会期是农历十月十五日;金寨县梅山镇的灵山“大奶奶庙”会,会期是农历十月十五日;六安城关的瘟火神会,会期是农历四月初三日;六安苏家埠、独山街、麻埠街火神庙会,会期是农历十月十五日;金寨县南溪火神庙会的会期则是农历六月二十二日。
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娱乐赛神和物资交流,因而具有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经济贸易功能和社会救济功能。
寺庙本身就是宗教信仰的活动场所,所以庙会首先体现的功能是浓厚的崇拜信仰,到宗教活动场所的首先是香客、祈祷者、信众。庙会的宗教信仰功能主要有以下方面。
1、祈求子嗣的生殖信仰:表现这种信仰的庙会最典型的是“奶奶”庙会,“奶奶”的主要职能是送子,代表天界赐予百姓子嗣。金寨县江店镇的灵山庙供奉的是称名“大山奶奶”的女神,女神兼司人间生育之责,有“送子娘娘”之称。相传“大山奶奶”的生日是农历十月十五日,这天便是此庙的会期。每逢此日,周边数十里便有成千上万的香众前往烧香烧纸,或为之还愿、“披红挂彩”。“披红挂彩”俗称“挂红子”,就是将一块红布,恭恭敬敬的搭在神像的面前,这是求得男孩父母们的虔诚之心。每次挂红之后,就被别人抢走,有时为了争夺这块红布而发生打斗之事。谁得到了红布就意味着有“生子”的希望和可能。寿县四顶山上的“奶奶庙”供奉的“碧霞元君”,是专管保佑生育之事的女神。明嘉靖《寿州志》载四顶山庙为“东岳庙”,始供奉神妃碧霞元君。清嘉庆《凤台县志》称之为“碧霞元君庙”,载述更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八月重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宫。新修碑略曰:“惟东岳岱宗之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宫,崇于兹山。垂休奕祀,长享利贞。体出震之生气,昭孚甲之神功。元化,感歆妪育,高禖之祷,灵其奥矣。童龀欢虞,吏民蒙福。尝以三月之望,洁牲酌礼,肃将禋祀,展谒诚敬。都人士女,殊方来慕。趠越千里,应时而集,不其伟欤!灵宫有年,梁栋朽坏,不及兹修治,将无以告虔。明府武进李君,到官五载,年谷屡登,民无疾疫,虫蝗不流,工作并兴。县民吴芳春以私钱若干,卜择吉日,役工兴理,黝垩斯焕,崇檐翼如,神道尊显,永保于龄,以颂功德,刻石记焉。”[5](P168-169)四顶山庙会盛况空前,清嘉庆《凤台县志》对此载曰:“土人相传祈子辄应。每岁三月十五,焚香膜崇者,远自光、固、颍、亳,牵车鼓楫而至,云集雾会,自昏彻旦。”[5](P168)近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也载:“三月十五日,烧四顶山香。山在八公山东北,离城厢约七里余。山上为庙宇数十间,塑女神曰碧霞元君,俗为泰山奶奶。奶奶殿侧有一殿,亦塑一女神,俗呼曰送子娘娘。庙祝多买泥孩置佛座上。供人抱取,使香火道人守之,凡见抱取泥孩者,必向之索钱,谓之喜钱。抱泥孩者,谓之偷子。若偷子之人果以神助而得子,则须更买泥孩,为之披红挂彩,鼓乐而送之原处,谓之还子。”[6]求子的香客来到庙里焚香许愿后,请回庙里的泥娃娃,祈望获得子嗣。如果生得了子女,来年还要到庙上香还愿。与此类似的还有观音信仰,她也是保佑生育的女神,六安城区就有观音寺、紫竹林等寺庙,香火也极为兴盛,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举办香会。
2、祈望超生的灵魂信仰:祈望死后得到超生是灵魂信仰的重要方面。皖西庙会的宗教活动也体现了这一信仰。金寨县双河古道观始建于隋,重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重修。有瓦房九十九间半,设有东王府、玉皇、三清、城隍等殿,并塑有西天佛祖、南海观音、火德真君、四海龙王等金色塑像。明、清香火兴盛时,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会期,鄂、豫、皖三省近二十个县的信徒来此朝拜,故称“朝双河”。该观是豫、鄂、皖边境古今第一大观。据说这里是“阴曹地府”的所在地,人死后皆须到此受审。因此其设置也较为详尽,如“望乡台”、“奈河桥”、“滑油山”、“地府”、“地狱”以及惩罚恶鬼的“刀山”、“油锅”、“臼”、“磨”等设施,均陈列备至。还塑有狰狞可怕、杀气腾腾的“五殿阎王”、青面獠牙的“牛头马面”和“铁面无私”的判官,使信者不寒而栗,产生出“安分守己”之念。金寨周边人们至今仍以上“双河山”作为死的代名词,把死去的人谑称为“上狗迹岭开饭店去了”(因说狗迹岭是河南南五县人死后,上双河古观的必经之地)。人死变鬼,鬼走的路叫“阴路”,双河周边都有通往双河上的“阴路”,而且路有好坏,道徒们宣示“六道轮回,报应不爽”。人生前的作为,必皆“应验”于死后。例如“阴司”拘捕善人的“魂灵”,可以不打不拴,不加刑具,并引之行经光明平正的道路,途中可让他上“望乡台”瞭望乍别的亲人,平安地抵达“地府”,最后还将安置在较好的领域内“超生”。对恶鬼则严加捆绑,让他经过所谓的“落魂桥”、上“滑油山”、过“恶狗滩”、爬“刀山”等折磨,再投入“油锅”或“臼”、“磨”受刑;重的还被打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转世”[7](P27-29)。因此,人如果想减轻或避免这种惩罚,就需要对死者进行“超度”,请双河观的道徒进行“观灯”、“做斋”、“打醮”、“念经”、“烧棂”、“招魂”以及“破狱”、“放市”等一系列“超度亡魂”的活动,祈求灵魂超生。六安西南的石板冲乡九公寨山顶上有九公庙,又名高峰寺。该寺供奉主神是“释迦佛”,旁边有个“目莲菩萨”殿,传说“目莲菩萨”为死去的母亲闯进阴司,把地狱打开,把他的母亲从血污池里救出。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是“目莲菩萨”的生日,每年都举办香会,周围百里的香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进香。特别是女性香客最多,她们因害怕死后要堕入血污池,对“目莲菩萨”更为信仰,祈求死后灵魂获得良好的归宿,尽快能够超生。
3、祛灾求吉的神灵信仰:皖西地区的庙会还存在有祛灾求吉的神灵信仰。如六安苏家埠的火神庙会,苏家埠是六安西南的商业重镇,是皖西大麻的主要集散交易市场,因而享有中国“麻都”之称誉。由于集市上草房很多,经常闹火灾,人们便对火神有了特别的崇拜和信仰,在集市的南头,盖了一座火神庙,于每年大麻开秤交易最旺盛季节的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火神会,崇信火神,保佑全镇免除火灾的发生。六安城区于每年农历四月初三日举行“瘟神火神会”,崇拜瘟神和火神,达到避瘟疫和免除火灾发生的目的,保佑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八蜡庙是崇祭八种虫神(即先啬、司啬、百种、农、邮表畷、禽兽、坊、水庸),祈求它们不要来危害庄稼,后演化为专对蝗虫神的崇拜。龙王庙和晏公庙是祭祀水神的地方,祈求水神确保地方风调雨顺,免除水旱灾害的发生。裕安区狮子岗乡的普渡寺供奉雷神,每年正月二十四举行雷祖会活动。舒城五显庙是祭祀崇奉五猖神的神庙,五猖神是五种瘟神,其名为“东方第一位风猖神王、南方第二位狂猖神王、西方第三位毛猖神王、北方第四位野猖神王和中央第五位伤猖神王”,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保佑平安。农历九月十七日,霍邱县渔民举办大王庙会,俗传大王是条大蟒蛇,又叫“金龙四大王”。此日为“大王”的生日,所有停泊在附近的船家,扶老携幼,都去烧香跪拜,祈求“大王”保佑平安。
娱乐赛神是庙会的最初内容和主动性的行为,是庙会发韧的契机。最初是敬神的内容和手段,后来演变为一般性的民众娱乐活动。原始社会的宗教舞蹈绵延至汉代,《汉书·五行志》载京师郡国之民逢夏必“聚会里巷阡陌,社祭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鲁迅在《社戏》中描写了浙东绍兴的乡间社戏活动,就是这种赛神活动的发展余脉。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境内寺观颇多,树头花前,稍有影响,则香火祈祷不绝。秋收既毕,无丰歉必醵金作醮,演剧赛神,此乃相沿积习,不独霍境为然。”[8](P48)神的娱乐就是民众的娱乐,因此庙会热闹非凡,但因时、因地、因神之不同而约略有差异。庙会赛神娱乐活动最热闹的是游神活动。农历四月初二日是六安城的“城隍神会”,城隍神前身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从荥阳突围时被火烧死的纪信。四月二日清早,六安城所在的大小官员和商帮会首,齐集城隍庙。先在城隍神位前烧香跪拜,后到城隍神寝宫,把一座木制的城隍神像,抬到一座没有帏幔的轿子里,名曰显轿。这一过程名为“请城隍神”。城隍神是粉面黑发,神采奕奕,头戴双翅纱帽,身穿绣花龙袍,腰系玉带,脚登粉底皂靴,看像戏台上扮演的官僚。当下鼓乐齐鸣,鞭炮大作,八个大汉把神轿抬起,开始城隍神出游的活动。城隍神出游队伍的排列是:先由一人吹着很长的铜号筒,是谓“开路”;接着是二十对蜈蚣形彩旗;彩旗后面是八对木牌,木牌上漆写白底黑字“肃静”、“回避”、“赏罚惩恶”、“保国佑民”等字样;木牌后面是一面大铜锣,由两人抬着,铜锣后面是一班锣鼓;锣鼓后面是颜色不同的二十把大伞,用绸缎制成,四围满绣,极为精致,伞上飘带都写有各行业的名字和“敬献”字样。大伞后面是一对仪仗,有十八样兵器,俗称“执事”;“执事”后面是一班吹鼓手,吹鼓手后是一骑马的人,称“顶马”。顶马后面是两个装扮奇形怪状的人,一名“千里眼”,一名“顺风耳”,是为城隍神通风报信的人。两人之后是四人抬着用紫檀木雕刻出的六尺多高的香亭,里面焚烧着满炉的檀香。香亭后面是一对贴着名“敕封忠孝义烈保国佑民天下都城隍荥阳侯”城隍神官衔的灯笼。灯笼后是一班细乐,细乐后是名为八人抬八人扶的“八抬八簇”的神轿。神轿后是五六十人组成的高跷队,他们都装扮成京戏的角色,生旦净末丑,样样都有;高跷队后是由七八岁儿童装扮的四五十架肘阁,扮的也是京戏角色。肘阁后是十至十二岁儿童照京戏装扮的一班锣鼓,四架抬阁。抬阁后面是几架秋千和一班锣鼓。之后是些杂耍类,如“刘海戏金蟾”、“大头和尚戏翠柳”等;杂耍后面是私家拿出来赛会的东西,如花卉、盆养金鱼等;最后是一人装扮的土地神压阵[4](P147-148)。整个城隍神出游队伍排列有一华里多长,需要的人力总数在一千人左右,它的热闹繁华,可谓达到了一时之盛,表现出极大的狂欢精神。农历四月初三日是六安城的“瘟火神”会,也要举行瘟、火神出游活动,它的游行队伍、内容和排列次序,都和城隍神会差不多,只是少了一匹顶马、一个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对大灯笼,瘟、火神也是木制神像,坐的也是显轿;出行的次序是火神在前、瘟神在后,二神头上均戴头盔,不戴纱帽。在神轿前面是两人抬的大火盆,里面焚烧着檀香,另有一人提一壶醋,不断地将醋浇向檀香,香和醋揉合的气味十分浓郁,刺激性很重,据说可以避瘟疫。六安苏家埠、独山街、麻埠街火神庙会是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日举行,会期三天。会期也要举行火神出游活动,火神是木身,坐的是四人抬的显轿,前有旗帜、大伞导引和十八样执事、鼓乐响导。后有杂耍类“高跷”、“肘阁”、“大头和尚戏翠柳”、“花船”、“花篮担子”等。最具特色的是苏家埠的“牌灯”,全镇三四百户人家每家都出一盏,灯的形式、花色品种众多,制作考究,晚间点亮,列队游行,十分壮观,时人有“苏家埠的会,着重在灯;与其说看会,不如是看灯”的评说[4](P154)。六安麻埠街(现金寨县响洪甸水库淹没区)在端午节举办瘟神会,祈求瘟神祛邪驱鬼,保佑百姓平安。这天小孩们穿新衣,带香囊,脚穿虎头鞋,拿伞执扇,对子锣开道,有的抬火神,有的驾龙船(称瘟船),其中有人专扮地方鬼,扮相丑陋,头戴三尺高帽,上写“一见大吉”,身穿夏布大褂,手拿雨伞,肩背算盘,口含铜钱,不说话,满街乱窜。龙船由火神庙起驾,周游全镇,到华祖庙焚烧。每逢会期,吸引周围乡民前来观看。演戏是庙会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苏家埠火神会间照例要演戏,火神庙里还搭有一座戏台,组织了名曰“炎帝班”的京戏班,专供酬神时演唱。旧时麻埠街七月十五盂兰会还举行“放河灯”活动,热闹非凡。寿县四顶山“奶奶庙”会期间还有搭台唱戏,热闹至极。金寨县双河道观的会期,河南固始县的“京剧”班,届时必来大唱三天,吸引八方民众前来观看。农历十月十五日皖西一些地方唱社戏,祭祀答谢土地神。主要是邀请民间戏班子唱京戏或地方戏,时间一般是三天三晚,“唱社戏酬神”。要在广场搭两座台,一座台是给演员表演,一座台是摆设各种神像,是“请神看戏”的神台。唱社戏有其独特的规矩,即先打闹台,接着是跳神,即“天官赐福”、“跳财神”、“跳魁星”,这些都是哑舞。然后是出一场“大赐福”,即生、旦、净、丑、末等全体演员齐化装后上场,齐声唱高腔祝福。最后才演正式节目,收场前还要加演两场“尾戏”。这种农村秋收后的文娱活动,远近群众都赶来看戏,既是庆祝丰收,又是劳累之后的休息与享受。上引材料说明庙会活动的举办,不仅给民众的各种求财、求医、还愿、积德等行为提供了场所,同时也给民众创造了集中放松、尽情欢娱的机会。在这样的一种场合里,还给打破了平时的各种行为规范、随心所欲地抒发平日里被压抑的感情提供了场地,使人的本欲获得了一个“合理”的机会进行肆意宣泄。此外,还给传统社会里女性提供了交流见面的机会,为保证其心理健康和调节性别间感情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未婚的男女青年通过庙会活动的交流和交往,还寻得了如意的意中人。上述这种狂放的娱乐赛神敬神活动,还有利于强化群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意识。还须指出的是庙会这种文化娱乐功能对文化传承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寿县正阳关的肘阁表演艺术、寿州锣鼓等广场艺术就是寿县庙会游乐踩街活动经过历代传承保留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业贸易活动是伴随着赛神活动而兴起的,几乎是所有庙会的主要活动内容。六安城区的四月初二城隍神会、四月初三的瘟神火神会和苏家埠的火神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每当会期来临,城中的商家都要购进大批货物,以供看会的游人购买,几天的商业交易非常旺盛,解决了夏季清淡营业缩减的矛盾。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六安东南乡豪猪岭东岳庙会,庙里供奉专管人们生前罪恶和死后惩罚的东岳大帝。会期庙前广场有商品出售,以手工制品木器、竹器为多,制作较为出色,赶会的民众捎带购买需要的东西,每年的交易都很旺盛。寿县四顶山“奶奶庙”会期间,商业贸易极为繁荣。出寿县城北门至山上,沿途商贩、小食摊点及卖香者密布,各种玩具、土产、山货、铁木竹瓷等生产生活器具云集,一直延伸到四顶山庙门前。有专卖洗脸水的,边喊边唱:“洗洗脸,净净面,前面就是阎王殿”。卖香摊贩亦喊唱:“烧香敬敬神,保你头不疼;一步步,一层层,抬头就到南天门。”庙会期间,各种生意,十分火爆。1978年后,寿县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在古庙会期间举办物资交流大会,繁荣市场,促进购销,效益颇佳。正会三五天,游人数十万,大街小巷、城郊马路,常一二小时不能移百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金寨县双河道观的会期,金寨周边的小商小贩,都带上帐棚和货物,尤其是竹木器和儿童玩具,纷纷赶来进行商品交易。一些人能在数天内获得平时数月的利润;有的还能把一年中的债务在会期得到清算和偿还。经营香纸多是附近农民的主要副业,春前秋后的农闲季节里,四处收购制造香纸的材料,所制成品无论多少,都能在会期内销售一空,获得不菲的收益;无力制造之人家,也于事前借贷,进一批货物,赚取利润,补贴家用。霍邱县姚李庙镇于每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举办庙会,届时各地前来赶会交易货物的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姚李庙会现已成为该镇的物资交流会,原有的宗教色彩已经淡化。
历史上较大的寺庙在庙会期间,都要举办“斋会”活动,对斋民给予食物施舍。北魏时就有“斋会”施舍活动的记载,《魏书》称:“灵太后锐于缮兴,在京师则起永宁、太上公等佛寺,功费不少。外州各造五级浮图,又数为一定斋会,施物动辄至万计。”是为僧人施舍设斋。同时寺庙也为百姓设斋,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的斋会是“四月初八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遇,名曰‘浴佛水’”,“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明清时期皖西地区的寺庙在庙会期间斋民极为普遍。六安城西郊的华严庵,戚家桥的茶庵庙、地藏寺、万佛寺、白衣庵、三保庵,白浒圩的金灵庵和苏家埠镇的关岳道院等,都在庙会期间进行斋民活动。其主要内容为施济草药,修桥补路和掩埋枯骨等。腊月初八日也是佛教的宗教节日,寺庵僧尼多送粥给居民和儿童吃,说吃了可免灾避祸。可见寺庙举行的斋民活动,具有了社会救济的性质。因此,寺庙自当是我国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端午节前一二天,寺庙僧尼道士往往要给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于黄表纸上,有老人持剑形象,并有“五月五日午时姜尚在此诸邪回避”或“太公在此,诸邪回避”、“飞雄镇宅”等。到端午这天,家家都把符贴在厨房等屋内墙壁上。姜子牙为周初名臣,武王尊之为“尚父”,武王伐纣时,立过战功。神魔小说《封神榜》说姜子牙封了神位,在民间流传很广,视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尚、飞雄)为镇魔驱邪的正直之神。这是寺庙对民众进行精神施舍救济的一种形式。
庙会活动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少有的全民性活动之一,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的集中展示,表现出娱神娱人的文化功能和沟通天人及人际关系的功能。因此学者程啸指出:“中国民间宗教的社会功能基本上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神层次上的慰藉功能和行为层次上的实用功能。对执着于务实求存这一价值标准的乡里民众而言,他们固然希望从‘诸神救劫’的说教中获得精神支撑,借以消解由于社会压力而引起的心灵焦灼,但他们更希望这种精神慰藉能够落实到社会行为领域,以解决人生的实际需要为归宿。”[9](P35)通过对皖西地区历史上庙会的文化考察,这种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并至今仍旧在发生着影响。庙会活动在今天皖西地区仍保持不衰的势头,加强对皖西地区庙会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附:皖西地区主要庙会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类型 崇祀神灵 所在地区 会期(农历) 备 注18 水晶庵庙会 佛教类 释迦佛 金寨麻埠镇齐云村 二月初九、四月初八19 天心观庙会 道教类 东岳大帝 金寨铁冲乡街道北 五月十八、九月十三20 霍山南岳庙会 道教类 南岳大帝 霍山城关镇南岳山 九月九、九月十九21 白云庵庙会 佛教类 观音佛 霍山大化坪镇挂龙尖 十月二十三22 诸佛庵庙会 其它类 瘟火神 霍山诸佛庵镇街道 二月初六 消亡23 春秋山庙会 佛教类 释迦佛 舒城春秋乡 四月初八24 华盖山庙会 佛教类 释迦佛 舒城春秋乡深冲村 二月十九、九月十九25 高峰山庙会 佛教类 观音佛 舒城高峰乡黑石村 六月十九、九月十九26 鹿起山庙会 佛教类 释迦佛 舒城舒茶镇 二月十九、六月十九27 法华寺庙会 佛教类 地藏佛 舒城河棚镇 七月三十28 正阳玄帝庙会 道教类 东岳大帝 寿县正阳关镇街道 二月十九29 四顶山庙会 其它类 碧霞元君 寿县城北四顶山 三月十五30 寿县东岳庙会 道教类 东岳大帝 寿县古城关 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五31 报恩寺庙会 佛教类 释迦佛 寿县古城关 四月初八、九月十九32 寿县城隍庙会 道教类 城隍神 寿县古城关 清明节 消亡33 泰山庵庙会 佛教类 观音佛 寿县隐贤集街道 六月十九、九月十九34 杨公庙会 其它类 土地爷、婆 寿县安丰塘镇柿元村 二月二 消亡35 保义集庙会 其它类 龙王 寿县保义集 二月二36 柏树庙会 道教类 东岳大帝 叶集区彭台村 三月二十八37 大山奶奶庙会 其它类 大山奶奶 霍邱马店镇西大山 十月十五38圆觉寺庙会 佛教类 释迦佛 霍邱临水集镇街道 四月初八
[1](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八·社会[M].
[2](清)孙浤泽.续修舒城县志·卷十·舆地志·古迹 [M].合肥:黄山书社,2009.
[3]六安县志·第二十七章·宗教[M].合肥:黄山书社,1993.
[4]王孝楚.忆六安旧时代的迎神赛会[A].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集)[Z].合肥:1983.
[5](清)李兆洛.凤台县志·卷三·营建志·附寺观[M].合肥:黄山书社,2009.
[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7]张善群.灵山和双河大庙[A].金寨县政协.金寨文史(第一集)[Z].金寨:1984.
[8](清)秦达章.光绪霍山县志·卷之二·地理志·风土(清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影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9]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Cultural Study on Temple Fair of West Anhui Region
GUAN Chuan-you
(CentreofCultureandArt,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Temple fair is the periodic organized religion meetings that people gather to pray the gods reward.In Wanxi area the fairs mainly are Buddhist temple region class,Taoism class,popular gods for masses class and sectors God class.The contents of the main temple fair in this area is the entertainment event of God and material exchanges,praying for male offspring with reproductive worship,praying for the soul of immortal and replacing disaster for goodness.They possess of the functions of cultural entertainment,economic trade and social assistance.
West Anhui region;temple fair;type;function
K892
A
1009-9735(2011)01-0048-07
2010-09-14
关传友(1963-),男,安徽六安人,皖西文化艺术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皖西地方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