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鹰 余绪锋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从局部流行进入广泛流行的快速增长期,涉及人群也越来越广,已从特殊人群进入普通人群1,在日常门诊及住院胃肠检查常会遇到,为提高对HIV/AIDS内镜下的认识,现对40例HIV/AIDS患者内镜下不同表现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本院住院40例确诊HIV/AIDS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男女之比2.3:1。年龄20~75岁,平均45岁,病程2月~半年不等,平均病程3月。
1.2 诊断标准 艾滋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广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证实为抗-HIV-1阳性。
2.1 症状表现 为腹泻15例(37.5%),纳差20例(50%),腹痛17例(42.5%),发热30例(75%)。病变部位:病变累及食管14例、胃6例、直肠9例,结肠11例,回肠末端12例。胃肠镜下见:片状或斑点状白色分泌物14例;黏膜充血肿胀、糜烂8例;多发浅表溃疡10例;息肉5例;肠癌8例。病理结果:黏膜真菌侵袭14例;固有黏膜内弥漫性慢性炎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8例;黏膜溃疡形成,细胞中见紫红色核内包涵体样物见多核巨细胞5例;肉芽肿结节,未见干酪样坏死6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癌8例。
2.2 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细胞免疫受损,CD4+T细胞减少。
表1 HIV/AIDS患者的CD4+T计数比较
2.3 治疗及预后 对患者进行抗病毒、调节免疫、抗感染、营养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其中8人死亡,6例因经济困难及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转院,其余好转出院。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病[1,2]。HIV进入机体后,选择性侵犯CD4+T细胞,并与细胞染色体整合。感染HIV后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和功能受损,导致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缺陷,从而诱发一系列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艾滋病患者肠黏膜固有层辅助T淋巴细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Ts)数减少、Th/Ts比例异常、产生IgA浆细胞和可溶性IgA分泌减少等改变,使肠黏膜防御功能削减,容易产生肠道机会性感染及非免疫性胃肠保护机制受损(胃酸减少或缺乏)亦可能与机会感染有关[2]。本文报告机会性真菌感染14例,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最常见为白色念珠菌,食管是最常累及部位。内镜下见:片状或斑点状白色分泌物,病理示黏膜真菌侵袭。巨细胞病毒感染5例,CD4+T细胞低于个100个/μl,常见部位为结肠和食管受累。镜下见多发浅表溃疡,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例,CD4+T细胞低于50个/μl,常见部位为直肠,镜下见小疱疹、小溃疡。病理示多核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6例,CD4+T细胞低于100个/μl,镜下黏膜溃疡、炎性息肉。病理示肉芽肿结节。隐孢子虫感染8例,CD4+T细胞低于100个/μl,内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可发现病原体。腺癌8例,CD4+T细胞200个/μl,镜下见肿物隆起表面溃烂,病理活检示腺癌。通过本组HIV/AIDS患者内镜下表现几点体会:①CD4+T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继发各种机会感染增多,内镜下检查对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②内镜下HIV/AIDS患者胃肠道表现为多种多样,尤其注意与炎症性肠病鉴别;③注意高危人群,HIV相关症状(如反复发热,腹痛、腹泻、消瘦等)类似患者,常规行HIV-抗体排查,及时诊治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及进一步传播;④做好个人防护及严格内镜清洗消毒工作。
[1]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7-273.
[2] 钟英强.肠道溃疡性疾病.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4-410.